1.抑制尿酸合成药的选择 治疗首选药是别嘌呤醇,它是次黄嘌呤的异构体,在体内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醇的活性,阻止次黄嘌呤、黄嘌呤合成尿酸,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是预防、治疗痛风及其并发症的良药。别嘌呤醇的用量在每天600~800毫克时易出现骨髓抑制,每天用量小于300毫克时则很少出现。肾是该药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功能不全时,该药的清除率下降,药物在体内蓄积时,可增加不良反应,此时应停药,换用苯溴马隆,再加用针对不良反应的中药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初期可见痛风症状加重,因此最好与秋水仙碱联合应用数周。抗酸药氢氧化铝可明显降低别嘌呤醇的作用,两药服用时间应相隔3小时。三苯氧胺可加剧别嘌呤醇的肝毒性,应避免合用。患者对降尿酸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其中少数人对别嘌呤醇很敏感,使用常规剂量治疗,就会引起尿酸浓度骤降。由于尿酸浓度下降过快,可导致关节腔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关节周围组织,使尿酸由腔内向腔外大量转移,刺激滑膜,形成转移性关节炎即假性痛风关节炎。如果用降尿酸药后仍出现关节炎发作,不应即刻加大降尿酸药物的用药量,应检测尿酸浓度后,视血尿酸水平酌情处理。
2.促尿酸排泄药物的选用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有丙磺舒、苯溴马隆等。此类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宜谨慎使用,有明显尿路梗阻或尿酸排出量很大时也不宜使用,肾脓肿患者禁用。凡能增加尿酸重吸收、减少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均应慎用,以免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终止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可用秋水仙碱、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来治疗。
3.伴血脂异常患者用药 此种情况仅用降尿酸药难以使尿酸浓度迅速下降。此时不能一概加大降尿酸药物的用量,因为血中三酰甘油水平与尿酸浓度呈正相关。当血液中三酰甘油水平过高时,会阻碍肾排泄尿酸。如在降尿酸的同时加用调脂药,高尿酸血症就会很快得到控制。
4.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用药 可以选用除利尿药以外的其他降压药,因为利尿药可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因此,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利尿药。
5.用药有忌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服用秋水仙碱、吲哚美辛等药物缓解疼痛。已经出现关节肿胀、变形的,为了防止进一步发生关节畸形,医生会根据情况在患者的关节腔内直接注射可的松,并用支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四大症状,所以很多患者一发病,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大剂量抗生素来抗炎,结果恰恰相反,因为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抗生素对此没有“用武之地”,而且还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延长病程。
6.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尽量不用促尿酸排泄(如丙磺舒)和抑制合成的药(如别嘌呤醇),应先用秋水仙碱,待局部症状减轻后,再加入上药。
7.不同的痛风患者对降尿酸药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其中少数患者对别嘌呤醇很敏感,用常规剂量治疗,常会引起尿酸浓度骤降,由于尿酸浓度下降过快,可导致关节腔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关节周围组织,尿酸由关节腔内大量向外转移,刺激滑膜,形成转移性关节炎即假性痛风关节炎。因此,如果用降尿酸药后出现关节炎时,不应即刻加大降尿酸药的用量,应化验尿酸浓度后,再视血尿酸水平酌情处理。
8.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有苯溴马隆(即苯溴酮)、丙磺舒等,此类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应谨慎使用;若有明显尿路梗阻或尿酸排出量已很大时也不宜使用。
9.凡能增加尿酸重吸收、减少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均要慎用,以免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
10.虽然大部分高尿酸血症不会发生痛风性关节炎,但需行降血尿酸的治疗,以防止肾损害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