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乙肝患者常做的检验有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指标,如,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初步判断是不是乙肝病毒复制情况等,但这些指标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另一大类——肝功能系列指标。
1.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检验指标
(1)不属于乙肝的情况: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两对半”[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中的5项指标和乙肝病毒 DNA均为阴性。该类人群可正常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2)属于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而目前已不再是乙肝:这类人群在既往的岁月里,曾经有过明确或隐性的乙肝病毒感染,但最终向好的方面发展。病毒指标可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①表面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②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③表面抗体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
以上情况不必接种乙肝疫苗,也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3)现症处于感染状态,须划归乙肝患者的情况: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为阳性(俗成“大三阳”);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俗称“小三阳”);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核抗体IgM)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 DNA)为阳性。
需要指出的是仅仅为表面抗原阴性,不能排外乙肝,有些患者往往是表面抗原阴性、而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同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
上述人群都属于乙肝患者,但是病情却可能有所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预后较差;有的不需要特殊治疗,有的则要多方治疗,主要依据病情发展的阶段和程度。而其发展的阶段和程度主要看肝功能系列指标改变的情况。
2.反映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检验指标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是慢性乙肝的基本状态,处于该状态的乙肝患者的人数最多,病情相对稳定,预后良好,这一类人群的肝功能系列特点如下。
(1)血清酶学指标相对稳定于正常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旧称丙氨酸转氨酶,即ALT,正常值小于40单位/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旧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即AST,正常值小于40单位/升)、γ-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值小于50单位/升)和碱性磷脂酶(ALP,正常值小于110单位/升)都在正常范围内。
(2)血清胆红素(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小于17.1毫摩/升、血清胆汁酸(SBA)正常。
(3)血清清蛋白(ALB)及清蛋白与球蛋白(GLO)比值(A/G)正常(小于1.5)。
(4)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γEp)数值正常(小于19%)。
(5)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PTA,大于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