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因其组织学表现及生物学行为不相同,分成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癌、细支气管肺泡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肺癌化疗方案,且肺癌化学治疗方案的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区别。
1.非小细胞肺癌
(1)适应证: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手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Ⅲ期患者。②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a.有残留灶;b.胸内有淋巴结转移;c.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d.低分化癌。③有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局部化学治疗。
(2)禁忌证:①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②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③骨髓功能不佳,白细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计数)以下者;④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学治疗不敏感,20世纪90年代前试用过的药物不下于50多种,但有效率超过15%的药物仅有顺铂、丝裂霉素、异环磷酰胺、长春地辛、长春碱、依托泊苷等。单药化学治疗中最有效的是顺铂,目前常以顺铂为主组成联合方案。
(3)化学治疗新药物:近年来,新的药物不断出现,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的有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新的化学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紫杉醇:国外报道,高剂量紫杉醇(120mg/m2),静脉滴注24h,并加用非格司亭,治疗49例肺癌患者,有效率22%;后改用静脉滴注1h及4h,治疗105例肺癌患者,有效率相似(21%)。
②半合成喜树碱类(伊立替康)及拓扑异构酶抑制药(拓扑替康):两药均可抑制细胞拓扑异构酶I与DNA共价结合,造成DNA单链断裂,据报道,对161例进展期化学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伊立替康有效率为32%~40%,平均有效率为34%;接受拓扑替康治疗的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为0~25%,平均有效率为10%。
③其他新药:其他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有效的新药还有去甲长春花碱、紫杉特尔等,可根据需要酌情选用。
2.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表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首选化学治疗。
(1)适应证: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卡氏评分在50~60分或以上者;③预期生存时间在1个月以上者;④年龄≤70岁者。
(2)禁忌证:与非小细胞性肺癌化学治疗禁忌证相同。
(3)单药化学治疗:小细胞肺癌化疗常用的药物有:多柔比星、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长春地辛、长春新碱、顺铂、卡铂、甲氨蝶呤、洛莫司汀等。
(4)联合化学治疗方案:联合化学治疗既可推迟耐药性的发生(与单药比较),又可提高疗效,减少远处转移,与中药、放射治疗配合,还可减少局部复发。常用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①CAP方案:第1天,环磷酰胺400~1 0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多柔比星40~50mg/m2,静脉注射;第1天,顺铂40~80mg/m2(水化),静脉滴注。每3~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6%~39%。
②EP方案:第1~5天,依托泊苷每次100mg,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60~80mg/m2(水化),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17%~39%。
③CE方案:第1天,卡铂每次300mg,静脉滴注;第1~5天,依托泊苷每次100mg,静脉滴注;每3~4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40%。
④MVP方案:第1天,丝裂霉素6~8mg/m2,静脉注射;第1、8天,长春地辛3mg/m2,静脉注射;第1天,顺铂40~80mg/m2(水化),静脉滴注。每3~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35%~53%。
⑤VP方案:第1~3天,替尼泊苷100mg,静脉滴注;第1~3天,顺铂40mg,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每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31%。
⑥MIC方案:第1天,丝裂霉素6mg/m2,静脉注射;第1~5天,异环磷酰胺1.5g/m2,静脉滴注(同时用美司钠40mg,静脉注射,在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时给药1次,以后每4小时给药1次,全天共给药3次,连用5d);第1~5天,顺铂20mg,静脉滴注。每3~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
⑦VIP方案:第1、8天,长春地辛3mg/m2,静脉注射;第1~5天,异环磷酰胺1.5g/m2,静脉滴注(同时用美司钠40mg,静脉注射,在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时给药1次,以后每4小时给药1次,全天共给药3次,连用5d);第1~5天,顺铂20mg,静脉滴注。每3~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63%。
⑧CAMP方案:第1、8天,环磷酰胺600~80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多柔比星20~3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甲氨蝶呤15~20mg/m2,静脉注射;第1~10天,丙卡巴肼100mg/m2,口服。每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17%~44%。
⑨CAEP方案:第1~2天,环磷酰胺400mg/m2,静脉注射;第1~2天,多柔比星20mg/m2,静脉注射,第1~3天,依托泊苷100mg,静脉滴注;第1~3天,顺铂20mg,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46%。
⑩紫杉醇+顺铂方案:第1天,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第3天,顺铂60mg/m2,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
CPT+DDP方案:第1、8、15天,喜树碱30~7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50mg/m2(水化),静脉滴注。
DDP+NVB方案:第1天,顺铂80mg/m2(水化),静脉滴注;第1、8天,去甲长春碱25mg,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本方案有效率为33%~50%。
吉西他滨+DDP方案:第1、8、15天,吉西他滨1 0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顺铂80~100mg/m2,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个疗程。
(5)新辅助化学治疗:新辅助化学治疗是在手术前给予辅助化学治疗。手术前给予辅助化学治疗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给药3个疗程左右,它的作用机制不同于手术后6~12个疗程的辅助化学治疗,因此,不称为术前辅助化学治疗,而称为新辅助化学治疗或诱导化学治疗。由于化学治疗开始越早,产生耐药性的概率越小,因此近年不少肿瘤均采用新辅助化学治疗。新辅助化学治疗还有以下优点。
1.可避免体内潜伏的继发灶在原发灶切除后1~7d由于体内肿瘤总量减少而加速生长。
2.可避免体内残留的肿瘤在手术后因凝血机制加强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转移。
3.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
4.可从切除的肿瘤标本了解化学治疗敏感性。
5.早期消灭肿瘤,可避免耐药性。
6.使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
7.化学治疗若能消灭免疫抑制细胞,反可加强机体免疫力。
8.早期化学治疗可防止远处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