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结核菌培养药敏试验是怎么检查

结核菌培养药敏试验是怎么检查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核分枝杆菌随着环境改变易发生菌落形态、毒力、药物耐药性及L型等变异。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对INH、SM、RFP、EMB和PZA等抗结核药物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变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作用的染色体靶基因位点突变,是其产生耐药性变异的主要机制。结核分枝杆菌在加有诱导剂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形成L型,在体内由于抗结核药物影响及机体免疫因子作用易可诱导产生L型变异菌。

结核分枝杆菌随着环境改变易发生菌落形态、毒力、药物耐药性及L型等变异。有毒的结核分枝杆菌,当毒力减弱或失去毒力时,粗糙型菌落(R型)变为光滑型(S型),称为菌落变异。

结核分枝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连续传代,可因产生变异而致毒力降低。BCG即将有毒牛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13年接种传230代成为毒力极弱、无致病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菌株,接种于人体后,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

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药物抵抗性增强的一种变异现象,耐药性产生一般可分为靶基因突变、通透性障碍和质粒介导的药物修饰酶等类型。在其他细菌中所见的通透性障碍一般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耐药性相关,如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反应在机体内及试管内均能产生,并可传代。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对INH、SM、RFP、EMB和PZA等抗结核药物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变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作用的染色体靶基因位点突变,是其产生耐药性变异的主要机制。结核分枝杆菌耐RFP是由于其编码RNA聚合酶β亚基的rpoB基因突变所致;耐INH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katG和(或)烯酰基还原酶编码基因inhA突变有关;耐SM与编码核糖体30S亚基S12蛋白的rpsL基因和编码16S rRNA的rrs基因突变有关;耐EMB与阿拉伯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enbB突变有关;耐PZA与吡嗪酰胺编码基因PncA突变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在加有诱导剂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形成L型,在体内由于抗结核药物影响及机体免疫因子作用易可诱导产生L型变异菌。L型菌由于细胞壁这一重要结构缺损或丧失,故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许多改变,如菌体形态多形性,大小不一,可呈球形体、长丝体、巨球体等形态,抗酸染色后可见菌体着色能力不同程度减退或消失;在常规分枝杆菌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能在渗透压适宜的特殊培养基,如琼脂综合培养基或胰胨大豆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ASL)上生长,菌落微小,呈油煎蛋样,菌体可穿入琼脂层基内生长;毒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及免疫原性与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相比均有减弱;对药物敏感性发生明显变化,对作用部位为细胞壁的药敏不敏感,而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因无细胞壁阻挡,易进入细胞内,故对L型细菌有较强杀菌力;结核分枝杆菌对L型能在宿主体内持续长期存在,存在于局部病灶性结核病变、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病程迁延性结核病变,具有潜在危险性,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细菌复活机遇来临,返祖为亲代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大量生长繁殖,使结核病恶化易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