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癌症的原因相当复杂,至今也没有完全搞清楚。人的正常细胞周期由两大类基因调控,即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癌基因主要起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阻止细胞发生终末分化的作用;抑癌基因则主要起促进细胞成熟,向终末分化,最后发生凋亡的作用。抑癌基因与癌基因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共同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通常处于一定程度的表达;而在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经常丢失或失活。世间任何事物都符合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人得癌症也离不开内因和外因,一是人体内在的因素,人本身就带有癌基因,或因某种原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二是外部环境出现了致癌因素,如致癌的化学物质、病毒等。现在,还不十分清楚致癌物质是如何对细胞和基因产生恶性影响的。致癌物不仅仅是化学物质,偏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地摄取动物性食物等,本来可成为营养的东西,也可能成为致癌物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当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某种致癌因子侵入人体细胞,激活了癌基因,或使抑癌基因丢失或失活,就会引起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增殖,从而诱发癌症。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癌症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我们只能从医疗实践和现代医学理论方面,对癌症的成因进行初步探索。
我们认为,癌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其病态器官的生命动力元素失去了正常分布。人体中生命相关元素和地壳中的元素分布,丰度曲线极为相近。但是人体各个器官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分布是不相同的,有的器官中这种元素较多,有的器官中那种元素较多。不同器官的各种生命相关元素都有一个基本的临界量。现代医学发现,当某一器官发生癌变后,生命相关元素的分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有的比正常值多,有的少,这种正负偏差反映了癌变器官细胞的催化和激活动力环境,已大大偏离了生命正常状态的动力条件。过大的正负偏差不利于正常细胞的增殖。在人体中缺少活性的生命动力元素络合离子的条件下,可能出现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是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如超氧自由基(·O-2)、(·NO)、(·CH3)、(·H)等,由于未成对电子有成对的趋势,因此自由基非常活泼,易与DNA分子结合,形成DNA加和物,如8-羟基鸟嘌呤(8-OHdG)等,可改变碱基配对的性质,引发DNA的损伤,如DNA单-双链的断裂、DNA之间的交联、染色体畸变等,破坏正常DNA、RNA遗传信息基因,引起基因表达异常,直接导致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其他的外部致癌因素,如致癌的重金属等化学物质、病毒等,都有类似的作用,共同形成癌症的生物化学根源。由于人体内缺少生命动力元素络合离子,造成血液和细胞中生态氧浓度过低,正常细胞得不到应有的活力,相反人体内固有的厌氧癌细胞得到“自由”发展,最终变成癌症。
人体器官内微量元素分布发生偏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体内生命动力元素的传递、运输功能出了问题。这是因为缺少既能输送、补充生命动力元素,又能疏散和溶解局部集中过量微量元素的活性水。如果人体中既无充足的生命动力元素,又没有活性的水分子群,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化学过程,也无法及时补充缺失的生命动力元素或溶解出某些脏器中过分聚集的生命相关元素,更不能很好地提供生态氧,必然导致某些脏器中正常细胞失常,助长厌氧性癌细胞的增殖。
正常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如皮肤细胞,从基底层的新细胞到角质层最后脱落,1个周期需要4周左右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生态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癌细胞不需要生态氧,因此,分裂、增殖的速度要比正常细胞快几倍,几天就完成了整个过程。细胞异常分裂,毫无节制地生长,肆无忌惮地到处转移。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细胞的分裂是受染色体端粒控制的。端粒指的是染色体顶端的部分,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会变短,直到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分裂便会停止。一般一个细胞分裂100次后,端粒就不再缩短了,这个细胞的寿命就终结了,所以端粒又被科学家们称为“生命时钟”。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卡萝尔·格雷德、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杰克·绍斯塔克,表彰他们在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人体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在人的有生之年,一直处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有细胞新生和细胞死亡。每天新生的细胞中有几十万个是会给人体带来损害的细胞,其中癌细胞有5 000个左右。本来这些细胞平安无事,已完成分裂,端粒已变短,细胞已休眠或死亡,但是当这些细胞遭到致癌性化学物质或致癌性病毒的侵害时,致癌物质侵入细胞核内,导致了细胞内基因受损,扰乱了细胞增殖的程序,使基因不能正常传达指令,可以使变短的端粒再生,使癌细胞再次开始分裂。正常细胞都是在一定时间进行一定数量的分裂,24小时只分裂1次,按照设计形成组织后,就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凋亡”。但是,癌细胞最初也是正常细胞,一旦癌变,就能够迅速进行分裂和增殖,既不休眠,也不“凋亡”。它们按照几小时分裂1次或者十几小时分裂1次的节奏,进行永无休止的分裂。开始只有1个,之后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16个……呈几何级数增加。按此规律分裂下去,30次就能分裂为10亿个,40次就能分裂为1万亿个。人体细胞的直径为百分之几毫米(典型的原核细胞平均直径为1~10微米,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3~30微米,一般为10~20微米),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大小也有差异,即便癌细胞增长到100万个,那也是非常小的病灶。如果是1万亿个的话,重量为900克。如果按照几小时到十几小时1次的节奏进行分裂,达到1万亿个仅需半个月的时间。癌细胞迅速不断地进行无序分裂,侵蚀周围正常的组织。然后通过血管到达其他的组织,并进一步分裂、增殖。这就是细胞癌变、癌细胞产生、发展成癌症的过程。
“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人体的蛋白质是依据基因预先设计好的基因信息制造出的,但是,在基因这种生命现象中,生命动力元素担任着重要角色。没有生命动力元素,基因就不会工作。生命动力元素缺乏时,就容易导致癌症发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太行山地区胃癌、食管癌高发区,饮用水、粮食和蔬菜中的钼、锰、铁、锌等生命动力元素均偏低;四川省北川、剑阁、苍溪、盐亭等癌症高发区,土壤有效含锌量均偏低;四川省西北地区和山西省太行山地区癌症患者的血液和头发中锌含量比正常人群要低。许多癌症,如食管癌、肝癌、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都与缺少生命动力元素钼有关。如河南省林县是我国典型食管癌高发区,当地饮用水中钼的含量仅为低发区的1/23,当地居民体内钼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与此相对应,美国俄亥俄州土壤内钼的含量丰富,食管癌的发病率很低。
通常情况下,致癌性病毒和新生的癌细胞会立刻被NK细胞消灭,而不会在体内形成病灶。NK细胞是具有心型核的免疫细胞,它能迅猛地攻击侵入人体组织的异物,称为自然杀伤细胞。它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癌症的预防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生命动力元素缺乏,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代谢活动丧失平衡,免疫细胞的活力衰退,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下降。这些生病的“战士”无法消灭这些恶性癌细胞,从而导致癌基因发生癌变,最后发展成癌症。
癌细胞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会到处“转移”。癌细胞除了与正常的人体组织打“阵地战”,拼命争夺“阵地”外,还打“游击战”,具有“转移”的特点。如果癌细胞不“转移”,对付它就容易得多,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就完全可以治愈。但是,如果进行手术后,癌细胞又“转移”到其他的器官,就会造成“手术—转移—手术—再转移”的恶性循环。
癌细胞首先是向周围的组织“扩散”,然后“转移”。癌细胞主要依靠“血管新生”和“游走”进行“转移”。癌细胞为了更迅速地分裂、增殖,必须获取充足的养分。开始,依靠从为正常细胞提供营养的血管中截取营养,一旦不能满足其需要,癌细胞就会随即扩散到其他周围组织,通过自行诱发,在周围的正常组织内生成为自己供给营养的新毛细血管,以保证癌细胞迅速分裂和增殖。这是癌细胞为生存、发展、壮大而专门建立的为自己服务的“运输补给线”。这就是所谓的“血管新生”。同时,癌细胞通过“血管新生”向其他器官“转移”。所谓“游走”,是指癌细胞在组织内来回游动,开始“扩散”,进而“转移”。正常细胞不会发生“游走”,因为正常细胞具有识别自身属性器官的能力,细胞间有一种叫作“连接分子”的组织,通过该组织,细胞能相互“手拉手”结合在一起,即便一时分离,也会立即重新组合起来。但是,癌细胞之间没有“连接分子”,所以,细胞很容易分离,“游走”的癌细胞随时都可以通过血管进行“转移”,在其组织内自由穿行,不断扩展。一旦癌细胞开始扩展、增殖,就会压迫周边的正常组织,最终导致脏器被破坏。
许多癌症患者都有切身的体会,癌症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这是由于癌细胞增大后持续刺激感觉神经所致。如果癌细胞直接侵入痛觉神经,将产生无法想象的疼痛。另外,由化疗、放疗等产生的不良反应、由癌症引起的并发症,也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