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液流量保持相对恒定对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极为重要。当肾血液灌注压波动在10.7~26.7kPa(80~200mmHg)时,全肾血流量及肾毛细血管内压力便能维持相对稳定,使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保持正常。
使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的调节因素有血管自身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调节。
1.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肾血管本身的活动对血流量进行的调节,最早依据的是肌源学说。此外,还有血管活性因子学说、代谢学说、组织压力学说等。血管平滑肌存在着压力感受器,当肾血流量增加时,对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增强,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增高,使小动脉口径收缩,流入阻力增加,致使入球血液流量下降。当入球血液流量减少,灌流压降低时产生相反变化,肾血管通过感受血液流动对管壁产生的压力调节管径控制血液流量,达到维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
2.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在整体血液循环状态下,通过神经和体液对入肾血流量及肾内血液分布所产生的不同调节作用。通过改变肾血流量及肾血液分布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尿液稀释、浓缩和生成。
肾神经调节主要是受自主神经支配,神经末梢可伸入动脉血管壁的肌层,主要支配各级肾动脉血管。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减少。由于交感神经分布在肾髓质少于皮质,当血压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时,肾皮质血流量减少髓质血流量增多,改变了肾内血流分配,促进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对肾血管交感神经的调节,主要是缩血管的肾上腺素效应作用。
体液调节主要是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抗利尿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发挥的作用。从而改变了肾血流量和血液分布,影响了肾小球率过滤和肾小管的吸收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