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制作及其护理

制作及其护理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次使用移植血管内瘘时,应注意记录治疗中静脉压基础值即每分血流量、穿刺针型号及5min内测定的静脉压,作为以后使用移植血管内瘘时评价移植血管瘘功能的对比。连续3次治疗中的静脉压均超过基础阈值时,有临床意义。高凝状态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凝血药。人造血管理论上可在手术后立即使用,但术后2周内常有明显血肿,一般在术后3~6周肿胀消退后开始使用。过早使用易出现血肿、血栓、出血、假性动脉瘤。

(一)人工移植血管内瘘制作

1.手术方法部位 一般在患者非优势手臂的前臂部位(图7-21)。

(1)直型人工血管:与患者桡动脉-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等肘前静脉的侧端分别吻合后植于皮下。

(2)环型人工血管:患者肱动脉与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等的侧端分别吻合后植于皮下。

人工血管内瘘成熟期短,术后2~3周待红肿消退,血管震颤杂音明显即可使用。

2.移植血管内瘘功能与评价 功能良好的移植血管内瘘,通常瘘内流量为1 000ml/min,血液透析治疗中血泵流量>350ml/min。

当瘘内流量在600~800ml/min时,往往提示制作的移植血管内瘘功能不良,或移植血管内出现血栓。

首次使用移植血管内瘘时,应注意记录治疗中静脉压基础值即每分血流量、穿刺针型号及5min内测定的静脉压,作为以后使用移植血管内瘘时评价移植血管瘘功能的对比。连续3次治疗中的静脉压均超过基础阈值时,有临床意义。透析治疗中同等条件下静脉压测定值的增高,可提示静脉吻合部位的狭窄,方法简便易行。

图7-21 人工移植血管制作

(二)人工移植血管术后护理

1.移植血管造瘘术后护理

(1)血管移植术后次日移植部位水肿明显,2~4周减轻或消退,在术后48~72h应抬高术侧肢体,以促进回流减轻肿胀。

(2)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3)手术部位包扎敷料不宜过紧,胶布切忌环形粘贴,防止肢体水肿时局部受压;造瘘侧血管严禁静脉输液、取血,以免出血或压迫造成移植血管内瘘闭塞。

(4)术后应及时更换袖口宽松的内衣。

(5)造瘘肢体术后3~5d应适当做握拳动作或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6)高凝状态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凝血药。

(7)每日检查人造血管功能状态,观察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8)人造血管理论上可在手术后立即使用,但术后2周内常有明显血肿,一般在术后3~6周肿胀消退后开始使用。过早使用易出现血肿、血栓、出血、假性动脉瘤。

2.日常人工血管患者自我护理指导

(1)指导患者判断瘘管是否通畅,每日定时触摸瘘管有无震颤、搏动及血管杂音。

(2)注意瘘侧肢体不提重物,不能受压。

(3)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止血敷料覆盖24h,防止感染。

(4)指导高凝患者根据医嘱服用抗凝血药。

(5)指导患者定时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对移植血管内瘘的影响。

(6)指导患者透析后穿刺点压迫力度适宜,防止长期重压使移植血管变形,发生血栓。

(7)人造血管出现局部血肿时,应立即指压并冷敷,切忌热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