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的信任博弈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的信任博弈

时间:2023-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 信任博弈获得信任的技巧就是避免使用任何技巧。要想更有效地达成均衡,彼此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本章首先介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然后通过对几个小故事的深入分析告诉你在什么条件下,人们愿意彼此信任对方。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人们称其为瓮安“6.28”事件,也称“瓮安事件”。对任何一个官员来说,找一个货车司机把钱云会轧死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信任危机_用博弈的思维看世界

第十二章 信任博弈

获得信任的技巧就是避免使用任何技巧。

—[美]史蒂文•温伯格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

本章指引:如果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唯一的,那么人们很容易对博弈的结果进行预测。如果均衡不是唯一的,作为分析者就很难预测最后的均衡结果会是哪一个。参与者如何实现均衡就成了博弈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更有效地达成均衡,彼此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本章首先介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然后通过对几个小故事的深入分析告诉你在什么条件下,人们愿意彼此信任对方。本章带给读者最重要的结论是,如果你希望别人相信你,先让对方知道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

近些年中国国内发生了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由于相互之间彼此缺乏足够的信任,使得一件并不算严重的事情演变成了一件让彼此双方都损失巨大的事情。依据各类媒体的报道和调查,结合网络上的相关资料,这里重点介绍这些年发生在中国的三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事件。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1]

事件发生26小时之后,官方的新闻发布会在温州举行。当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问及“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时,他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之后,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说:“关于掩埋,后来他们(接机的同志)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很不方便抢险,所以把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为了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此言一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迅速成为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人民网在2011年7月28日,还刊登了一篇“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八大谣言解析”的文章,[2]对动车事故中的很多谣言进行了辟谣。

笔者评论:温州“7.23”动车事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是对政府应急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虽然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但是如何在事件发生一开始就能够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确实是一个值得令所有人都深入思考的问题。

2008年6月28日16时至29日凌晨3时左右,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部分群众和中小学生,因对一名女中学生死因的鉴定结果从怀疑到对公安机关的不满,聚集到瓮安县公安局和县人民政府请愿,极少数不法分子趁机鼓噪,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打砸抢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财产损失。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人们称其为瓮安“6.28”事件,也称“瓮安事件”。

事件发生后,时任贵州省省委书记石宗源说,“6.28”事件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必须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刻反思,认真吸取教训。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权力意味着责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李树芬的死因,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瓮安县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他们工作不作为、不到位,一出事,就把公安推上第一线,群众意见很大,不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且造成警民关系紧张。

笔者评论:正如省委书记事后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偶发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与老百姓交流和沟通的渠道,让社会公众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政府和老百姓发生利益冲突时,应该提供一种更有效的仲裁机制来协调和平息双方的利益冲突。

2010年12月25日上午9时45分,肇事司机费良玉驾驶的皖K5B323工程车从虹桥镇向乐清市湾港区围垦工地方向行驶,途经虹南大道蒲岐镇寨桥村段时,遇钱云会撑伞从道路右侧往左侧横穿,工程车紧急刹车但仍与其发生碰撞,造成钱云会当场死亡。

事件发生后,由于有人爆料钱云会是被人故意害死的(事后证明并非如此),从而在网络上引起了猫扑等论坛网友的大讨论,猫扑的帖子点击30余万次,回复6000多条。

笔者评论:很多网友怀疑钱云会被人害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网友们了解到由于征地导致的利益纠纷,使得从2004年4月26日钱云会第一次去北京上访开始,到2005年5月他当选寨桥村村委会主任,到2010年12月25日被撞身亡,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钱云会只做了两件事—上访和坐牢。不在上访,就在坐牢。这让很多网友觉得政府有谋害钱云会的动机和嫌疑。[4]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给温州的干部上课时提到了钱云会事件,其中的一位学员说,就算政府有谋害钱云会的动机,哪个官员会挺身而出呢?对任何一个官员来说,找一个货车司机把钱云会轧死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没有一个官员会傻到这个程度!是啊,确实应该不会有这么傻的官员。那么,老百姓为什么会相信这么不靠谱的传言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注释

[1]百度百科:“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参见网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3jYUYvg3ZZKx6H2UTn3kbKdmvBVCanfi9hMVP59hPHBJeG8iqacl-O-hBm22u_mwB9-9sRLNUBq_BDazaa4L5BdjUv16d1TZgAltnG2B6ZXa-p60EVDWJrrJnDN3IKUZw8BZvrC0R_pFc9FwpsOkFRaIOQjc50GbJGH7L_GImd5SL7CU9qMWBcJIQlOMNea717R3__egMERPTxJDdQIkK。

[2]参见网址:http://pic.people.com.cn/GB/15268497.html。

[3]有关瓮安事件的完整介绍,参见刘子富.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本节所述内容多采用书中所提供的文字内容。 

[4]2004年,浙能乐清电厂立项征地,寨桥村村民开始了持续的上访和各种对抗行动。电厂与村民的核心矛盾并非土地占用的多寡与补偿价格,而在于电厂占用了大量沿海滩涂。这些泥泞的滩涂是村民们的生计来源。地方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厂给村民带来的生存危机。排斥与不信任,逐渐渗入了村民的内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