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ultrasonic endoscope)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一方面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改变,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消化道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双重诊断性能。
【适应证】
1.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程度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
2.判断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3.确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
4.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
5.显示纵隔病变;
6.判断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与复发;
7.十二指肠壶腹肿瘤;
8.胆囊及胆总管中下段良恶性病变;
9.胰腺良、恶性病变。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患者不合作;
(2)怀疑有消化道穿孔;
(3)急性憩室炎;
(4)暴发性结肠炎。
2.相对禁忌证
(1)食管严重狭窄;
(2)心肺状况不佳。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同本章“第一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若检查大肠,同本章“第三节 乙状结肠镜检查”。
2.技术准备 通常须2~3人,术者操纵内镜,助手操作超声仪。术者必须熟练掌握一般消化道内镜的技术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操作要点,并具有一定的体表超声经验和超声解剖知识。
3.仪器准备 按操作要求安装,调试所用的超声内镜系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超声探查方式
(1)直接接触法:将内镜顶端超声探头外水囊的空气抽尽后,直接接触消化道黏膜进行扫描。
(2)水囊法:经注水管道向探头外水囊注入3~5ml脱气水,使其接触消化道壁以显示壁的层次及消化道以外相应的器官,该法最常用。根据需要调节注入水囊内的水量以适合不同病变的检查。
(3)水囊法+脱气水充盈法:超声胃镜插至检查部位后,先抽尽胃内空气,再注入脱气水300~500ml,使已充水的水囊浸泡在水中。该法适于胃底、胃体中上部及胃邻近脏器的检查,持续注水时也可用于十二指肠病变的检查。
2.操作步骤
(1)观察消化道局部病变,可直接经水囊法或水充盈法将探头靠近病灶,进行超声扫描。
(2)观察消化道邻近脏器时,可将探头置于下述部位进行显示:①胰腺、胰头部(十二指肠降部)、胰体和尾部(胃窦胃体后壁);②胆道下段(十二指肠降部)和中段(胃窦部);③胆囊(十二指肠壶腹或胃窦近幽门区);④肝右叶(十二指肠、胃窦部)、肝左叶(贲门部、胃体上部);⑤脾脏(胃体上部)。
(3)不断改变探头的位置和方向可以获得不同切面的超声图像。常用方法有:①调节内镜角度旋钮,改变探头的方向;②通过插镜或拔镜调节探头的位置;③通过旋转镜身寻找病灶进行超声扫描;④改变患者的体位;⑤胃底和胃体部还可用内镜镜头倒转手法。
(4)超声图像的调节方法:①检查任何部位均先用低倍圆图,发现病灶后再逐渐放大;②显示局部病灶可取放大半圆图;③频率切换,观察消化道或其邻近器官时选用7.5MHz显示病灶实质回声较好;12MHz显示消化道壁或病灶的边界较好。
【并发症】
1.窒息 发生率极低,主要由于胃内注水过多时变动患者体位所致。注水应少于500ml,术中变动体位前抽尽胃内注入水。
2.吸入性肺炎 较少发生,常因术中误吸胃内液体或注入水量过多所致。
3.麻醉意外。
4.器械损伤 有咽喉部损伤、食管穿孔、胃穿孔、肠穿孔、消化道管壁擦伤等。
5.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