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作者及作品简介
拜伦是欧洲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出身于英国伦敦一破落的贵族家庭,天生一足跛,他对此很敏感。他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1807年他发表了第一本诗集《消闲的时光》(Hours of Idleness,1807),受到了《爱丁堡评论》保守派人士的严厉批评。于是,拜伦发表了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English Bards and Scotch Reviewers,1809)进行回击,诗中犀利的讽刺才能与锋芒毕露的观点在英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1812年他的新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09—1818)第一二两章一经出版就使他风靡全国,他写道“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
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英国的上议院获得了世袭的议员席位。后在葡萄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国游历两年之久。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使他兴趣盎然,并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回国后,他在英国议院为工人辩护,谴责政府反人民的行径。1814年拜伦在欧洲活动期间,积极支持意大利的“烧炭党”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活动,甚至亲临前线参加军事指挥。1824年,年仅36岁的拜伦因积劳成疾而患病离世。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积极斗争、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无以比拟的艺术价值。
拜伦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为对时代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诗人,拜伦一直关注着发生在英国和欧洲各国的主要政治事件,并创作了一系列政治诗,如:《“编织机法案”制订者颂》(Ode to the Framers of the Frame Bill,1812),《当一个人在本国无自由可争取时》(When a Man Hath No Freedom to Fight for at Home,1820),《审判的幻境》(The Vision of Judgment,1822)等。这些作品立场坚定、笔力锋锐,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但他最杰出、数量最多的创作是抒情诗。这些诗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自然的由衷向往、对纯真爱情的热烈追求。主题丰富生动,诗句朴实感人,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希伯来歌曲》(Hebrew Melodies,1815)、《当初我们俩分别》(When We Two Parted,1813)、《雅典的女郎》(Maid of Athens,1810)、《佛罗伦萨至比萨途中随感》(Stanzas Written on the Road Between Florence and Pisa,1831)。
另外,拜伦长篇叙事诗被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光辉诗篇,如《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Don Juan,1818—1823)、《海盗》(The Corsair,1814)、《锡隆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on,1816)等,这些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欧洲和英国的社会风貌。作品场景宏大,情节生动,抒情、说理、讽刺、幽默和批判多点发挥,展现出了诗人非凡的创作才华与独特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