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威廉·杨森[丹麦]
每年,瓦布森都会举办定期集市,当然也有牛市。一个老妇牵着一头母牛站在那儿,不知是由于客气,还是为了引人注意,她和母牛之间总保持着一段距离。老妇站在母牛旁边默默地织着一只快成型的袜子。
或许怕被阳光照射,那条已褪色的头巾被她拉得很低。衣服款式虽然古老,倒是十分干净。她下身穿着一条蓝裙子,从上面散发出的气味能判断出这条裙子曾被染色。褐色丝线编成的三角肚兜系于腰间,在小腹处打着一个结。
能看得出,她脚上那双鞋的鞋底已经磨损,不过鞋面仍抹着鞋油。四根棒针在老妇干瘪的手中快速舞动着,另外一根多余的棒针被随意地插在她灰白色的头发里。
她默默地站在阳光下编织她的袜子。喧闹嘈杂的四周和她保持着若有若无的关系:集市的音乐、汹涌的人潮、交易的牛群……如果仔细听,会很轻易地辨别出马市那边传来的嘶鸣声、码头那儿来往的船只声、小商小贩的吆喝声……而这一切,对老妇来说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那头母牛。
母牛走过来,用鼻子蹭了蹭她的手肘。这是一头上了年纪的老牛,牛肚松垮垮地垂着,蹄子向外张开,正在反刍。它的毛色很光鲜,想必平时被照顾得不错。
那丰满的乳房处有细腻柔软的牛毛,黑白两色的牛角上恰如其分地点缀着美丽的环状花纹。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从臀部到背脊显得瘦骨嶙峋的。不管怎样,它仍然称得上是一头很漂亮的母牛。
母牛的眼睛湿湿的,它摇摆着下颌,把满嘴反刍的食物吞了下去。它一边反刍,一边左右摆动脖子,回望四周,神情满足而安详。
这时,一股黏液从母牛的鼻孔中流了出来,那吐气的声音如同风琴的低音,强健有力。这足以证明它是一头健康的母牛!
这头健康漂亮的母牛一定和其他母牛一样,经历过各种生活的磨难,如果要把它比作人的话,那该算得上历经沧桑和人生沉浮了。它生了小牛,但很少精心看护,也不怎么舔舐小牛。它只是忠实地吃着青草和饲料,以产出更多的牛奶。
现在,母牛就在这儿,如同在任何一个地方,一面熟练而旁若无人地反刍,一面用尾巴驱赶苍蝇。
它的角上系着一条细绳,这样母牛就不至于在田间乱跑,或者独自溜达到别的地方了。
母牛头上老旧的笼头已被磨成了圆形。鼻栓呢,完全没有,大概是因为母牛十分温驯,并不需要吧。
牛绳倒是一根新的,之前吃草用的那根太过陈旧,而且有好多处打了结。老妇安妮注意到了这一点,那条旧牛绳有碍观瞻,她希望母牛今天能更漂亮些。
这头母牛非常适宜屠宰,所以很快就有人过来端详它。
那人把指尖仔细地压在牛背的皮肤上,问道:“老婆婆,您这头牛要卖多少钱啊?”
被陌生人触碰的母牛只是后退了一步,并未生气。
“这头牛不是要卖的。”
安妮慎重地回答着,手里还不忘织袜子,好像她很忙,不便被打扰。
那人走开了,带着不甘心。他一边走,一边忍不住频频回头,使劲儿地盯着那头母牛看。
接着,又来了一个身材魁梧、胡须干净的屠夫。他先用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大的手摸了摸牛的背筋。
“这头牛要多少钱?”他直截了当地问。
安妮斜眼看着母牛,母牛孩子气地眨着眼。
它看了看屠夫手中的藤杖,接着就别过头,好像发现了远处什么有趣的东西。
“这头牛不卖!”
屠夫听了这话,转身走了。他那件染着血的风衣下摆,在风中飘着,随他而去了。
过了几分钟,又来了一个买主。
安妮摇摇头:“这头牛不是要卖的!”
如此一连拒绝了几个买主后,安妮婆婆的名声不胫而走。刚才的一个买主折了回来,并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安妮婆婆窘迫不安,不过还是坚持不卖。
“这么说,母牛已经卖出去了?”
“怎么会!”
“那可把我搞糊涂了。老婆婆,您为什么站在这儿,向路人展示您的母牛呢?”
安妮低着头,一个劲儿地织着袜子。
“嗨!您和母牛站在这儿是为了什么?”那人好似受到了侮辱,“这牛可真是您的?”
当然!这还用问?这头母牛百分百属于安妮,它可是安妮从小抚养长大的。她开口说,这牛真是她的。她觉得还应再说些什么,以平息对方的怒气,可对方并没给她机会。
“您站在这儿,是为了戏弄别人吗?”
为什么这么说?安妮悲伤极了,她慌张地织着袜子,视线不知该落在哪里。
那人气势汹汹地逼问:“没错吧?您来集市就是为了戏弄、侮辱别人吧?”
这时,安妮停下编织,解开牛绳,哀求地望向那人:“这头牛很孤独!”她信任似的说出了心底的话,“它太孤独了!我们俩住在一间小农舍里,我只有这头牛,再也没有别的牛了。它和我一样过着孤苦无依、离群索居的生活,所以,我想带它到市集,让它看看其他的牛伴儿,我希望它能快活些。真的,我只是这么想。我认为我这么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我就来了。我虽然来了市集,但并不是为了卖牛。现在,让我回家好吧?很抱歉,再见,谢谢!”
读·感·悟
这篇微型小说的作者是丹麦作家、诗人约翰内斯·威廉·杨森(1873-1950),他被誉为“丹麦语言的革新大师”。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行》,诗集《世界的光明》《日德兰之风》等。1944年,他的作品《漫长的旅行》获诺贝尔文学奖。
《安妮和母牛》堪称微型小说中的精品。文章开篇,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调描绘了老妇安妮和母牛的外貌,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场景:安妮和母牛,两个孤苦无依的生命,在喧闹的市集中相互支撑,相互取暖。而这“喧闹的市集”,正是小说主题得以升华的特定场所。
在人来人往的牛市,一位老妇牵着一头母牛站在那儿,不为出售,只为让她的母牛能体验一下有同伴的快乐,仅此而已。这是多么令人唏嘘的画面。在杨森的笔下,熙熙攘攘的市集多了一份宁静和温馨,人与动物间的真情表露无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