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世纪的组织:

领导世纪的组织: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Suzanne Heywood,Aaron De Smet,Allen WebbTom Peters——这位麦肯锡曾经的全球资深董事,与我们畅谈了企业管理的未来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组织变化和领导力革新。Tom Peters:Peter Drucker曾经说,一个高效领导人所具有的第一要素就是做事能抓住重点。John Maeda的任务就是把设计理念引入Kleiner Perkins投资的每一个公司,培养它们的设计思维。需要打破组织的条条框框。
领导世纪的组织:_正念领导力

Suzanne Heywood,Aaron De Smet,Allen Webb

Tom Peters——这位麦肯锡曾经的全球资深董事,与我们畅谈了企业管理的未来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组织变化和领导力革新。

30年前离开麦肯锡,Tom Peters笔耕不辍。今天他与我们畅谈了企业管理的未来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组织变化和领导力革新,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当下,也适用于未来。大约3年前,Tom Peters感到自己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怎么办?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随后的一年半潜心研读最新的商业书。结果怎样?他风趣地说:“我现在比一年半前更糊涂了。”

这种说话方式是他的典型风格——语句跳跃、用词简洁、智慧而又幽默,且不乏自嘲。总之,这种表述绝不是平铺直叙,或者空空洞洞的。Peters不愿把企业经营和管理用三言两语来逐条概述,他的名言是:“如果你没有困惑,你就没有动脑筋。”这是他的风格。

在近40年的时间里,Peters的商业著作颇丰,他始终提倡商业管理中“软性”的一面。他的很多著作和文章关心的是: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管理层,无论工作时间长短,从用来谋生的职业中所获得的个人意义和价值,这之中隐含的意义是:工作并非是为了积累财富或是晋升到顶层。

Peters总是与时俱进,1999年他开了博客,是引领潮流的人。他的Twitter内容丰富。他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不是演讲就是会见客户,这让他与全球各类大小公司保持着紧密接触,并且获得源源不断的新信息。

Peters今年72岁了。这位前海军工兵及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放弃了休假,从佛蒙特州农场来到麦肯锡波士顿办公室,与组织业务部两位负责人Suzanne Heywood和Aaron De Smet,以及《麦肯锡季刊》总编Allen Webb展开了对话。

《麦肯锡季刊》:2015年是您创建麦肯锡旧金山分公司的40周年。以您多年协助董事会的经验,您觉得对于管理的讨论缺少了哪些内容?

Tom Peters: 就我而言,回答是:“不知道。”我的最基本假设是:没有人真正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你必须要以惊人的速度尝试新事物,每件新生事物都要去体会。1970年代的时候坚持尝试可能很重要——可现在的情况是,不成功便成仁。

Tom Peters

基本信息

1942年11月7日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

教育

康奈尔大学民用工程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获MBA和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Tom Peters 公司创始人/总裁(1984年至今)

麦肯锡公司合伙人(1974—1981年)

白宫禁毒顾问(1973—1974年)

美国海军修建营战备工程师(1966—1970年)

主要成就

《追求卓越——美国一流公司的成功经验》,与Robert Waterman合著,被NRP评为“本世纪最优秀的三大商业书”之一;

行程500万英里,在67个国家发表演讲2500场次;Twitter粉丝107000人;

创建了7-S框架,旨在提高组织效率。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信心。我在麦肯锡合作的第一个搭档就超级自信,他会直视总经理的眼睛说:“我们压根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吧?”

《麦肯锡季刊》:如果您什么都想尝试,怎么抓住重点呢?

Tom Peters:Peter Drucker曾经说,一个高效领导人所具有的第一要素就是做事能抓住重点。今天你用技术工具可以同时做73件事,或者至少让你觉得可以。我见过一些经理就如同12岁的孩子,患了注意力缺乏症,每天应付各种事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不停地追赶着潮流。

世上唯一不会对你撒谎的是时间。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时间管理的话题。但是当你提到这个词时,人们在想:“这是个有智慧的成年人,他在教人们安排时间。不过,还是请教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吧。”但是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不存在。

您读过Dov Frohman写的《领导难当》一书吗?这本书里有两点我记得很清楚。第一点是:50%的时间应该是灵活支配的;第二点是——我欣赏的这句话是一个搞情报的以色列人说的——成功的秘诀来自敢于做梦。

《麦肯锡季刊》:高管层应该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做什么呢?

Tom Peters: 我最近和某位金融界大人物参加了一个晚宴,他一度问我:“你知道大公司高管们最大的问题在哪吗?他们书读得不够多。”

他把这看作最严重的问题,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总是在往前走,但现在我们需要当学生,不同于以前任何时候。Albert Allen Bartlett曾说过:“人类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理解几何级数的作用。”我认为,他是在指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可能谈大公司为什么最后总是被市场所淘汰。

《麦肯锡季刊》:或者是说,管理层的任期越来越短了。

Tom Peters: 问题是你如何生存。要适应时代的飞速变化,一个办法就是要更有智慧、学习新东西;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沿着价值链前进,而不再局限于那种可以自动化操作的任务和工作。

Kleiner Perkins刚聘用了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前任校长John Maeda作为合伙人之一。John Maeda的任务就是把设计理念引入Kleiner Perkins投资的每一个公司,培养它们的设计思维。很多自动化的工作可由机器完成,但是设计是人最擅长的事。这就是你应对新生事物的一种方法,即需要反复摸索。先是没有方向,再是找到感觉,最后恍然大悟。这就是设计的过程。

“设计思维”必须无处不在——哪怕最细微的事情,哪怕你写电子邮件的用词。人与人之间交流有这一成分,商务活动中有这一成分。这就是你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方式。

《麦肯锡季刊》:机构的设计也是如此,对吗?需要打破组织的条条框框。

Tom Peters: 我讨厌条条框框,但我也不认为等级体系一点没用。前不久,我乘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航班,结果花了40个小时,我认为这家航空公司的运营有不少的条条框框,特别是机械部。我当时曾对人说:“我学的是民用工程师。我想开车经过一座桥,建这座桥的项目经理绰号叫‘混蛋’。”

但同时,如果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条条框框,说明他们还没有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Lou Gerstner在他的书里有一段话讲得很好,大致意思是:“当我来到IBM时,我当时只相信战略分析。我后来懂得,公司文化不只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而是其主体[1]。”

要知道,我是San Francisco 49人队的粉丝,而这个球队很有名的教练Bill Walsh和我的观点相同。1979年,他接手的球队在前一个赛事中赢了2场、输了14场。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教队员们怎么在车上穿衣服和打领带。他说:“问题的关键是要成为一个专业的机构。”尽管衣服和领带是一种形式,但他强调,“首先你要符合公司文化。”两年后,他赢得年度冠军赛。

《麦肯锡季刊》:球队的队员Joe Montana应该也有功劳吧?

Tom Peters: 我不否认这一点。作为49人队的球迷,怎么能不认同这点呢?

《麦肯锡季刊》:我们通过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研究发现,“软性”因素和股东收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你可能觉得不足为奇。如何看待组织中“软性”因素呢?

Tom Peters: 除非含着银汤匙出生,否则你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需要工作。这一过程为什么不是令人愉快的或者是充满乐趣的呢?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推动人类进步——真正帮助人类进步,让工作吸引人以及有发展机会,不管你是负责后勤部门还是管理谷歌公司。我想说的是,这又不是火箭技术。

这和火箭技术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你管理的是人。如果你做的是领导工作,你打交道的是人。这就是你要做的事。人家是花钱雇你管理人的。你应该有远大战略吗?肯定的。怎么才能有远大战略呢?你是要发现最伟大的战略家,而不是自己上。你管理的是人。如果你做不好,帮帮忙,趁早走人,而且最好别索取丰厚的赔偿金;但如果真要付出这个代价,只要让你滚蛋也值得。

《麦肯锡季刊》:您觉得高管们开始接受这一点,抛弃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吗?

Tom Peters: 只有极少数,大约5%。有人曾经问我:“人生的最大目标是什么?”我回答:“最大目标是,在我71岁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还不至于吐出来。”

人们说名誉很重要,但其实归根结底不是这样。人们说有钱很重要,但终究也不是。我前妻的父亲做墓碑生意。我见过很多墓碑,没有一块真正有价值,墓碑的价值在人。这就是你到了我这个年龄要记住的道理。

可惜很多高管不这么看问题,对这些人,我没有多少耐心。

《麦肯锡季刊》:为什么让别人明白这一点很难呢?

Tom Peters: Rich Karlgaard在他的新书中谈到[2],公司运营的结果是恶性循环,而不是良性循环。所谓恶性循环,就是被提拔的公司高层的人以及高层的顾问们待在“阴暗区”里,即他们往往脱离了人、脱离了文化、脱离了事物宝贵的一面。这么说有一定道理。

《麦肯锡季刊》:我们还是回到变革这一话题。怎么才能带来变革呢?

Tom Peters: 我们身处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对不对?这不就是关键?我是说,任何傻瓜,只要情商高,都能想出伟大战略。真正难的是要与一群愚昧的人对抗来努力实现目标——虽然有人说变革就是要克服阻力,这是最愚蠢的说法。变革就是要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你,相互鼓励,有勇气进行新的探索。一旦你有了联盟,就能打败对手。

变革不是在大会或电视电话会上实现的。你一次只能改变一个人,面对面的——当我们发现彼此有共同利益,且我们对某个现象都很失望(例如那么多高管谈论管理人员总是墨守成规)。这样,我们就“策反”。这是颠覆行为,这需要大家相互信任、团结合作。

变革也需要抓住时机推波助澜。我是说,我从来不会为一个人在赛道上助跑95码,可当我发现有人超越对手5码时,我立刻朝他们的屁股快速狠踹一脚。这样他们就跃过了终点。

《麦肯锡季刊》: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Tom Peters: 我特别想说的是,今天一个两岁的孩子与小伙伴沟通的方式非常不同于你我。但现实是,这是2014年,不是2034年。我仍有理由认为,20年后面对面的交流依旧十分重要。我并不是反对虚拟会议。但我要说,如果我管理IBM,最好一年出差200天,跟1974和2004年,或者2014年一样。这与沟通工具的好坏没有关系,我只是希望面对面交流,在视频上我做不到。

也许,2024年的虚拟技术将改变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我无法预测。可要想改变一个庞大的组织,而一年在空中飞行却不到200天,对此我无法想象。

《麦肯锡季刊》:您和各类大小规模的组织有多年的交道。您是如何看它们之间的不同?

Tom Peters: 我们往往把5%的顶尖公司等同于整个经济。这是问题所在。不能否认硅谷等一流公司的重要作用。Google以及Facebook可能每一个业务都特别富有意义,但事实是,它们并没有为全世界40亿劳动力解决就业。

最近我在看一份美国就业报告。只有5%的就业岗位是由大公司提供的,中小企业则贡献了95%。人们对我这话肯定褒贬不一。在大公司就职的人一般会说:“这是我一生中听过的最好的演讲,但我对此无能为力——我的老板不答应。”小公司的人则会说:“这种发言是我这辈子最不愿听到的。但我也打算这么做,明天上午。”

如果你支持美国前劳工部长Bob Reich让更多女性从事管理工作,你就找到答案了。女人善于变通。男人对此并不擅长,因为我们只知道等级观念。当然这样说可谓言过其实,可另一方面神经系统研究专家却认为并不那么夸张。男性的反应是:“我对此无能为力,因为我的老板不答应。”而女性一般则会说:“这样,我认识甲,甲和乙认识,而乙又认识丙。这件事我们可以办成。”女性办事情会采用迂回策略。

《麦肯锡季刊》:21世纪的领导与20世纪的领导有什么区别?

Tom Peters: 新旧世纪更替的时候,我在演讲时常用一个幻灯片,上面写着:“21=-21”表达的意思是:公元前21世纪的领导职能与公元21世纪的领导职能基本相同。本质上说,都是对人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以为其他人提供某项服务。

从深层意义上说,人就是人,所以我始终相信,现在的领导方式和以前的领导方式没有区别。我也始终相信:无论谁管理着一个庞大的组织,如果没有像我一样花一年时间读书或做这一类的事,面对新科技时缺乏朝气和乐观的态度,那么这个管理者就会被淘汰了。

Suzanne Heywood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常驻伦敦分公司;

Aaron Smet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常驻休斯敦分公司;

Allen Webb为McKinsey Quarterly总编,常驻西雅图分公司。

本访谈由Suzanne Heywood, Aaron Smet 和 Allen Webb共同主持。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2015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本文经麦肯锡中国公司授权出版。

【注释】

[1]Louis V. Gerstner Jr.,《谁说大象不能跳舞?IBM历史性转折的内幕》,纽约:哈珀商业出版社,2002.

[2]Rich Karlgaard, The Soft Edge: Where Great Companies Find Lasting Success, 旧金山: Jossey-Bass, 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