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国和越国,用“兄弟”两字相称,最贴切不过了。吴人与越人,吴国与越国,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渐渐地,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被刻骨铭心的仇恨所取代,一直延续到吴国为越国所灭亡。吴王寿梦出场了,这是一个有着伟大梦想的国王。唯有鲁国还在一丝不苟地发扬光大着“礼乐”,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A.吴越本同根

吴国和越国,用“兄弟”两字相称,最贴切不过了。吴人和越人一样,在中原人眼里,都是野蛮人,没什么实质性区别。吴人也“断发文身”,有一次齐国征伐吴国,双方还未交战,齐国的一位将军就叮嘱手下:“人寻约,吴发短。”意思是你们先给我多准备些绳子,等会儿能派上用场。为什么?因为吴兵留的都是短发,待会儿打了胜仗,砍了他们的脑袋,本来可以用死人的头发将脑袋相互捆在一起,回去邀功请赏,但这些该死的野蛮人头发太短,所以只好麻烦一些,找些绳子捆扎了。

史书记载:“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在文明的中原人眼中,男男女女脱个精光,在同一条河里边洗边玩,实在是有伤风化。但在见惯了裸体艺术、人们的视觉神经变得十分麻木的吴越之地,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估计洗澡的时候大家说说笑笑,拉拉家常,彼此心中根本不会有中原人想象的那种邪念。这就像好奇的中国游客到法国天体浴场去参观,一丝不挂者胸中坦荡,西装革履者却是心怀鬼胎。

史书记载:“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

当年的吴国,就在越国的北面,版图基本上是在今天的苏南一带,两国的交界之处,就在太湖附近。“环太湖经济圈”,这个名词出现了不止十年了吧,江浙人早已耳熟能详,这个“圈”里,有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嘉兴和湖州,都是闻名天下的江南鱼米之乡,但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吴越两国的边境线,战事频发,生灵涂炭。

如今的江苏和浙江,好比左膀右臂,紧紧环拥着中国的经济核心——上海。但是当年吴越相争之时,上海连影子都不存在,因为它还深埋在海底,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还要经历漫长的岁月,才能将它冲积出耀世夺目的“长江三角洲”。

那么,吴人究竟从何而来?

有专家认为,他们可能是古越人中的一支,当时可能就住在良渚一带,在那次可怕的“海侵”袭来之后,越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大部分被逼进“南林”,少数被逼得当了岛民,还有一小撮,特别勇猛,特别执着,跋山涉水,一路向北,到了吴地。其实当时吴地住着别的野蛮部族,在荒野上讨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当然不愿意突然冒出一批外地人来分一杯羹,当然会有一番争斗,腥风血雨,强悍的越人终于落地生根,演化成了吴人。

海退之后,这支越人想要回去认祖归宗已不可能,况且他们生活的平原并不比祖上那块依山傍海的盐碱地差,于是就幸福快乐地当起了吴人。

既然各有各的归宿,本来至少也应相安无事。如果说千年海侵隔断了兄弟往来,那么海退之后,兄弟虽已成陌路,但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总还是无法抹去的。吴人与越人,吴国与越国,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

然而世上一个“情”字,总是能演绎无数凄凉的故事。吴越也是如此,一开始两个弱国都受人欺负,后来吴国强大起来了,开始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兄长。渐渐地,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被刻骨铭心的仇恨所取代,一直延续到吴国为越国所灭亡。

这种爱恨情仇,在吴人和越人之间纠结了许多年。史书中简短的一行记载,让我感受到了个中滋味:“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吴人与越人,虽然平时像家庭矛盾恶化的兄弟一样,到了互相仇恨的地步,但在乘船出行时,兄弟中不管谁掉到水里,另一个都会出手相救的。

有专家分析,这“如左右手”四字,应该解释为:他们相互救援时,动作配合起来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协调,原因么,因为越人与吴人都“习水便舟”。

但我觉得,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但其中定然还有一层深意,“如左右手”,应该升华为对兄弟情义的一种比喻。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然而吴越这对亲兄弟,最终却没有“一笑泯恩仇”,而是上演了“左右手互搏”。

也许是同样强悍的性格使然。都尚武轻死,都执着于报仇雪恨,都痴迷于杀人不见血的青铜宝剑,都拥有同一个梦想——称霸天下……

B.寿梦的梦想

伟大时代的幕布总是由伟人来拉开的。吴王寿梦出场了,这是一个有着伟大梦想的国王。梦想与觉醒是相生相伴的,有了梦想,就会不满于现实,就会觉醒,每觉醒一次,随之而来的是更深远的梦想。

吴王寿梦最初的梦想无非也是当一个出色的国王,富民强兵,虽然还远未到梦见称霸的程度,但至少能不被或者少被楚国齐国这样的列强欺凌吧。

碰了几次壁后,他幡然醒悟:落后,就要挨打!而这种落后,根子在文化!

他决定引进先进文化。所以,当上国王的第一年,他就走出了国门,不远千里,不辞辛劳,踏上了朝圣之路。朝拜的当然是中原先进文化的创始者,至高无上(至少表面上还是)的周天子。

见过周天子,吴王寿梦马不停蹄赶到鲁国。孔子的故乡鲁国,曾经是个强国,但当时军事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几乎是靠“文化”单条腿支撑着。其实当时列强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称霸上去了,对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这套繁琐呆板、虚张声势、只是为了周天子撑撑门面的“礼乐制度”。

天下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唯有鲁国还在一丝不苟地发扬光大着“礼乐”,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只可惜曲高和寡,日常基本上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但因为高举着“周朝礼乐”大旗,诸侯们表面上倒也敬着鲁国几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久没有观众了,好歹人家也是个国王,鲁国的接待工作还是搞得十分隆重的。虽然这个朋友档次不高,是个土里巴几的野蛮人,文化程度几乎为零。

鲁成公亲自执教鞭,为吴王寿梦开办扫盲班,讲解礼乐的ABC,鲁国出场费最高的乐师和歌手隆重登台亮相,奉献了一场最经典的演出。

听完这中原的“雅音”,寿梦的眼眶中满含着激动的泪水,在与鲁成公一起到后台接见演员时,他由衷地感叹:“唉,看来我们那个地方实在是太落后,太闭塞了!”

看到众演员忍俊不禁的神情,寿梦指指自己的脑袋,坦然地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你们看,我虽然身为国王,高高在上,手下竟然给我搞成这样!荒唐!简直是荒唐!”

这番话终于引来了哄堂大笑,演员们早就想笑了,刚才他们在后台化妆时,就开始议论这批远方客人的发型,一个个将头发扎成朝天辫,超古怪,超搞笑!其实他们不知道,吴国来的这个外交考察团,是由国王带队,贵族大臣组成的,梳着这种发型,在当地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让他们见识一下“断发文身”、“男女同川而浴”诸如此类的,不知还笑不笑得出来。

“好了,你们别笑了!”吴王寿梦忽然正色道。

众人以为他恼了,生生把笑声收了回去,有的脸憋得通红,有的表情扭曲僵硬。

然而寿梦的脸上并没有现出愠色,他叹了一口气:“唉,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我们那里,哪里去找这么好听的音乐,这么高雅的服装啊!”

“唉,周礼真好啊!”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还在喃喃自语。

“我有一个梦想。”从此以后,寿梦几乎每天都面朝北方默念着这句话。

他要带领着吴人强大起来,向中原靠拢,靠拢!夜晚做梦的时候,有一轮皎洁的圆月在心底冉冉升起,白日做梦的时候,编钟和笙磬激扬的共鸣在耳畔响起。

也许上苍真的愿意眷顾有梦想的人,吴王寿梦朝拜了中原先进文化的次年,机遇就接踵而至,降临到吴国这片蛮荒的土地上。远在山西的超级大国——晋国,向野蛮人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这是怎么回事?天上真的会掉下馅饼?并非如此。晋国是有图谋的,他们的战略目的很简单:以夷制夷。

当时晋国和楚国正闹得不可开交。楚国是南方的大国,虽然在中原人眼里,跟吴越一样都是野蛮人,只不过军事经济实在太强盛,不大好对付罢了。周天子曾经对楚国下过旨令:“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但是现在南方吴越等一干小国早已臣服,不去“侵”你“中国”,我还能干什么?总不能让我的士兵向后转,朝南走,走进那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去跟豺狼虎豹拼杀吧?

打打杀杀,晋楚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双方各有胜负,但一方总是很难把另一方彻底打趴下。长久的战争让双方都感觉很累,但论毅力和血性,到底还是野蛮人强些。楚国不依不饶,死缠烂打,讲文明的晋国有点绷不住了,开始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听说现今的吴王是个“周礼”顶级发烧友,说不定能沟通一下,拉拢一下,以此来制约一下楚国。

不过晋国也心知肚明,弱小的吴国,和楚国差着好几个量级,顶多也就在背后捣点鬼,添点乱,要想帮上大忙,不敢有什么奢望,就算是聊胜于无吧。

中原大国主动示好,吴王寿梦非常高兴。对于蛮横贪婪的楚国,已经忍得太久,到了该爆发的时候了!

晋景公从大臣中选出了一个特殊人物:申公巫臣,派他带着秘密任务,出使吴国。这个申公巫臣,其实是个楚国人,“楚才晋用”这个成语就源于他。还有一句话叫“惟楚有才,晋实用之”,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楚国外流的人才何止申公巫臣一个典型,吴越开始争霸前后,将有多位重磅级人物登台亮相,如伍子胥、伯嚭、范蠡、文种等等,而这些人,不是“楚才吴用”,就是“楚才越用”,而且都出将入相,派上了大用场。从中确实也让人领略到了“惟楚有才”。然而,楚国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掘并且使用自己的人才呢?满地的“钻石”为何一定要流落他乡才能熠熠生辉呢?也许,屈原投江的悲剧源于此,也许,最终秦灭六国,而非楚统天下,也是源于此。

申公巫臣带去的一样礼物,让吴王寿梦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这可是一样稀罕的东西:战车。

当年这战车的威力,相当于后来的坦克。而且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与坦克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战车:春秋战国时期的“坦克部队”。

四匹训练有素,步调一致的高头大马,拉着一个四轮敞篷车厢,车上站着三个身披铠甲,腰悬宝剑的武士,中间那个是驾驶员,手里是四根缰绳,操作起来,比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要难得多。左边那个是弓箭手,右边那个手里紧握着一根锋利的青铜长戈。

现代战争讲究步坦协同作战,那个时候也不例外,一大群人簇拥跟随着战车,共计有步兵七十二人,后勤保障人员二十五人,加上车上那三个“坦克兵”,刚好凑足一百个。这让我联想到英国的一种主战坦克——百人队长。当然,纯粹是巧合,两者之间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就像二战时期谁坦克多谁就牛一样,当年战车的数量,就是一国军事实力的象征。

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在春秋时期,其军事力量不过一般般。

“周礼”有规定:“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

这里说的“天子”,是指周天子,当时已经没落,规定要有六千辆战车,但估计六十辆都难以凑齐。

千乘之国说是“小国”,其实客观地分析,在当时差不多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而要想成为晋、楚、齐这样的超级大国,起码得有三千辆战车。

而吴国和越国,连一辆战车都没有,别说有没有,其实连见都没见过。

没有战车的军队能称之为军队吗?两军对阵,一方是几百辆威风凛凛的战车,另一方是一群躲在盾牌后面,战战兢兢,抱团取暖的步兵,战鼓擂响,战马扬蹄,尘埃滚滚,金戈耀眼……我想未等双方真正交手,胜负大约已经可以判定了。

教会了吴军将士如何造战车,如何用战车,申公巫臣还把自己的儿子留下来,担任吴国的“行人”,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负责为吴王寿梦联络接待中原其它诸侯国,让野蛮的吴国尽快融入中原先进文化。

组建了坦克部队,又有晋国这样的大佬撑腰,吴王寿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个梦想家胆子也真够大,一出手就拿楚国这头大象来试自己的这把小牛刀。

第一战,竟然旗开得胜!其实并非吴军强大,而是楚军没有防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试想一下,以前边境上也常常有些小冲突,但在楚国的正规军眼里,除了吴国的水军还像模像样,有那么点架势,吴国的陆军跟手持锄头铁锹的农民没多少区别,而且一出手就乱哄哄一拥而上,跟他们打仗,简直就是械斗!因此楚军从来不在吴楚边境线上布置战车,战车全派到北方去对付晋国了。

而这次,对面的“农民军”里,竟然出现了四匹马拉的战车!匪夷所思!就在楚军愣神的片刻,吴军的战车已经掩杀过来。虽然战车稀稀落落,并不成多大气势,而且冲得歪歪扭扭,有两辆还差点撞在了一起,后面跟着的那些士兵,前后左右,步调也很不一致,看上去怪怪的,有点搞笑,但毕竟还是很快突入楚军阵中,打乱了楚军的队形和人心。

这块双方都熟悉不过的战场,第一次出现了吴兵追逐楚兵的情景。

这下可把楚国这头大象给惹恼了,楚共王马上派出精锐部队,狠狠地教训了一下不懂道理、只会做白日梦的吴国。

从此吴国和楚国彻底决裂了,完完全全地干上了。晋国在遥远的山西偷着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估计在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吴国灌输着先进的中原文化,好让这个“周礼”发烧友一直高烧不退。其间晋国又送了吴国多少战车,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大礼”,史书上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总之吴王寿梦铁了心要“反楚”,终其一生,一直在战斗,战斗!

野蛮而又弱小的吴国,在战斗中渐渐强大起来了。三年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一次像样的胜利,不再是第一次那种偷袭!

然而楚国是强大的,道路是曲折的。又过了十一年,实在忍受不了吴国不胜其烦的骚扰和流氓掐架一样的死缠烂打,楚共王的小宇宙爆发了,把北方边境上的精锐部队调了回来,把最好的坦克部队也用上了,倾全力出击,往死里打,终于把吴国打趴下了。这一仗楚军一直打到了现今浙江湖州的吴兴,吴兴就在太湖边上,这里已经是吴国的老巢了。

不知道吴国是怎样从血泊中重新站起来的,也不知道楚国这头大象为什么最终还是放过了吴国,没有把脚下的猎物往死里踩,踩成一堆肉泥。

也许同是野蛮人,总有那么一点惺惺相惜。

尽管血流成河了,但吴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高举起抗楚的旗帜,又继续前进了。

之后的许多年,楚国和吴国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两国每交锋一次,并不是两败俱伤,而是愈战愈勇,像武林高手间切磋技艺,“华山论剑”之后,各自的功力都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楚国教训完吴国后,总是要将矛头转向北方的中原诸侯,又开始去“侵中国”。而每逢危急关头,晋国等就又急着去找吴国帮忙,让这个忠心耿耿的发烧友去拖一拖楚国的后腿。估计在这一轮又一轮无奈的循环往复中,中原各国虽然心中老大不情愿,但也不得不一点点地加强与吴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这种合作,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援助”,而且肯定是不仅仅停留在“坦克”的制造和使用上,必要的时候,还需供给更多的洋枪洋炮,甚至导弹航母等高端利器。

吴国在战斗中强大起来了。

吴国开始可以不听楚国的话,并且让自己的兄长——越国,听自己的话。

可惜“我有一个梦想”的吴王寿梦,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如果他在天有灵,若干年后,在高高的云霄间,亲眼目睹自己的孙子——吴王阖闾,带领的强大的军队,攻入楚国的国都;亲耳听到自己的重孙——吴王夫差,在河南黄池召集诸侯会盟,成为天下霸主时那豪迈的笑声,不知会否“泪飞顿作倾盆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