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所谓彪悍中学

所谓彪悍中学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彪悍高中就是这样一个北方城市里的“市重点”中学。(事实上彪悍中学除了高中部还有初中部,初中部倒奇迹般地是这个城市里少有的一流学校,不知怎的高中部如此不济。由于行文中将会屡次提到彪悍中学校园之内的一些重要景物,所以用一张图片把彪悍学校的全景展示给大家,以免大家摸不着头脑。

彪中

【某珊主讲】

在讲故事之前,我想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彪悍”。

“彪悍”这个词,《辞海》里没有,《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强壮而勇猛;强悍”。作为网络用语它多用来描述“强大到匪夷所思”。在东北话里“彪”是用来形容人“傻、愣、猛”到了一定程度的意思,“彪乎乎”就是“傻乎乎、愣头青”的意思。“彪”的本意是“小老虎”,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么“初生虎犊”的“悍”,可想而知了。

我们这里讲述的故事、提到的人,多数是既“彪”且“悍”,强大到匪夷所思,冠以“彪悍”二字,适得其所。因此,故事里的学校,我们就叫它“彪悍中学”或者“彪悍高中”吧,而故事里的那个“一班”,我们就叫它“彪悍班级”好了。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我们要讲的故事所发生的时候,我们这个北方大城市里鸡蛋一度涨到了4块钱一斤。肉倒没有现在贵,书也没有现在贵,可大多数东西还是“膨胀”的,于是人似乎也是膨胀的,因此才越发彪悍起来——大约,通胀的时候容易出些极品彪悍人物。

在我的回忆当中,并没有“那时的天空总是很蓝”这种概念。虽然这个城市里总是天高云淡,阳光也是灿烂的,但是由于“发展的代价”,那时的天空经常很灰倒是真的,出门的时候若赶上大风刮就一定会被灰尘眯了眼睛。反倒是近十年以来,这个城市的天越来越蓝了;近五年以来,我基本就没眯过眼睛了。

奇怪的是,尽管那时的天空未必真的很蓝,可当我的思绪重回到90年代的某一天时,我的脑海里全都是一片片的蓝和白:湛蓝的天空中,一丝一丝的白色的云,操场上一排排的自行车,车把上反射出太阳的光,很白,很亮。为了躲避这偶尔刺痛眼睛的白光,就抬头看看,月亮门里雪白雪白的梨花,衬着红的围墙……

彪悍高中就是这样一个北方城市里的“市重点”中学。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堪称一流的学校只有那么几所“省重点”,而全市的中学里,除了“省重点”就是“市重点”,基本没有“普通高中”,所以,名义上的“市重点”就等于“不是重点”,实际上就是普高。说白了,彪悍中学在那时是个二流学校——其实我说它“二流”还是出于夹杂了几分私心的缘故,在我所在的区里,彪悍高中连“二流”的地位都岌岌可危,一不小心就会沦落为“三流”。(事实上彪悍中学除了高中部还有初中部,初中部倒奇迹般地是这个城市里少有的一流学校,不知怎的高中部如此不济。)

一般来讲,这样的学校里的学生要么是中考里马失前蹄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要么是根本没什么希望念大学的“差生”——对于这些所谓“差生”,家长为了不让他们过早地“撒到社会上”,也只好送到彪悍高中这种学校里再读点书。所以,通常我们这个城市里的人们都认为,在彪悍高中里念书,基本上没有什么考上重点大学的希望;这里的学生都是“混子”,一般最终都会“混”到三本以下的大学,或者根本考不上大学。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因此,彪悍中学的教育中心——至少在那个时候——不全是以升学率为主,对于彪悍高中的教育者们来说,比让学生考上好大学更重要的是要牢牢看住这些“差生”别出什么幺蛾子,别搞得升学率上不去犯罪率却上去了才好。

虽然这样人为地将彪悍高中的学生标记为“差生”是很不讲理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彪悍高中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不会一味被要求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我们这群人在彪悍高中里就如一簇簇野外的灌木,未经修剪地茁壮成长起来,虽然个个长得有些张牙舞爪,形状不如街边的行道树一样齐整,但营养还是足够的。而对于没念过彪悍高中的人来说,所看到的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了太多形形色色的变态,用一句“彪悍到无须解释”即可形容。

哦,对了,据说在我们这一届离开学校以后,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飞跃,几年来经过几次评估,已经变成一所“真正的”二流学校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许我们这些“差生”离开学校就是对我们热爱的母校最大的贡献……

由于行文中将会屡次提到彪悍中学校园之内的一些重要景物,所以用一张图片把彪悍学校的全景展示给大家,以免大家摸不着头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彪悍中学的校园平面图,而现在,彪悍中学已经鸟枪换炮,搬到位于郊区的大学城去了,这个在城市“次黄金地段”的校园已经变成了正在建设中的地铁站。

我们高一的时候在图上的旧楼一楼,高二的时候搬到了旧楼二楼,经常会在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闻到楼下专营家常小菜的饭店传来的阵阵油烟味儿,那个饭店的招牌菜似乎应该是糖醋鱼,因为几乎每天中午都有这个味儿。

我们那人神共愤的无敌旱厕在操场的东北角,挨着它的围墙外面就是一家饭店。这饭店的后厨开了一个门,直接挖通了我们学校的围墙,通到我们的厕所旁边,在厕所的外墙角落里就堆着这个饭店用的煤,我想饭店的人士大约也用我们学校天怒人怨的厕所。

学校的正门本该是对着大马路的那个,有人叫它“西门”,但是操场那边的门也没法叫做“侧门”,因为它是正对着新教学楼的,我们干脆叫它“另一个正门”或者“北门”好了。

图上的自行车棚是罗曼史的发源地,据说经常有学生情侣放学以后在此亲热,不过我是一次都没遇到过。

自行车棚那里的那堵墙挨着军区某部干休所,我们学校的学生翻墙过去玩,发现只有门球场以后去的人就少了。干休所里的景色倒着实不错,有很多品种鲜见的花草树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