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日日夜夜

个日日夜夜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7年,由国家登山队、国测一大队登山分队和中科院科考队共同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托木尔峰测量分队,在测定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高程后,于8月25日在北京体育馆受到国家主席李先念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作为测量分队的一个成员参与其中,同样深感荣幸,受到巨大鼓舞。该工程中央的牵头人是李昌,其大地测量部分交由国家测绘总局负责。我遂于6月4日返回西安。

1977年,由国家登山队、国测一大队登山分队和中科院科考队共同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托木尔峰测量分队,在测定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高程后,于8月25日在北京体育馆受到国家主席李先念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作为测量分队的一个成员参与其中,同样深感荣幸,受到巨大鼓舞。9月初,测量分队返回西安,不久,接到一项任务:“87工程”的大地测量施测。

核物理学家杨振宁提出的在我国建造一座高能物理同步加速器的建议,获国家批准,被列入国家六五计划。此工程自1978年动工,至1987年结束,简称“87工程”。该工程中央的牵头人是李昌,其大地测量部分交由国家测绘总局负责。工程的技术难点是:在16个支撑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冲击盘上,要求16个支撑柱的中心相对点位中误差要小于±0.25毫米。这一高精度技术要求,莫说在当时测量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形同老虎吃天无法下口,即便是在测量装备鸟枪换炮的今天,也是很难达到的。总局陈永龄总工坐镇指挥,抽调武测大地教学研究组的知名教授2人、总局测绘研究所大地研究室的研究员2人以及陕西省测绘局的业务尖子姬恒练组成5人攻关小组,决心苦战攻下这一难关,以保证“87工程”顺利进行。

然而,攻关小组苦战了半年有余,未有成果。

已经是1978年5月了,大队各中队都早已出测,我们登山分队青工也等不及了,纷纷要求出测,作为分管技术的副队长的我非常着急。干等,非把人等死不可。于是,在我从姬恒练那里得知关于高能物理同步加速器对大地测量的具体要求后,竟决定越俎代庖!我的自信来源于我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任技术负责人的实践,来源于1969年在云南东川,1970年在宁夏的石嘴山、西安地区的口镇建立的三个实验田。我开了几天的夜车,在昔日满足跨断层水平位移所需要的毫米精度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且反复验证计算,终于使自己设计的新方法结出了硕果,使16个支撑柱的中心相对点位中误差达到了±0.40毫米~±0.50毫米的精度!欣喜之余,我想,如果在今后的施工当中,通过实践进一步改进,达到±0.25毫米的精度,是有希望的。

5月23日,我兴冲冲赶到北京,首先向陈总作了报告。陈总一边认真听取我的汇报,一边既有几分好奇又有几分欣喜地提问;我边汇报,边一一详细解答。汇报完后,陈总对我的方案予以首肯。

5月25日,由总局刘子建主持,在总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关于“87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的审议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科院的大地测量专家、武测的大地测量知名教授、总局测研所大地研究室成员,如健在的陈俊勇等,以及总局业务权威、局领导共30余人。大家饶有兴趣地听取了我的设计方案汇报。我眼下不知道当年自己怎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但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我提出的方案可行。于是,陈总当场就拍了板,说道:

1974年邵世坤在北京国家测绘总局门前留影

“就按小邵的意见办。至于小邵提出的辅助设备问题,由武测工厂和总局测研所的加工车间共同完成。此任务由小邵牵头,希望大家全力支持。”

我进京前,为了提高观测精度,满足点位相对中误差±0.25毫米的需要,粗线条设计了两套辅助装备,在刘子建、张筱蓉、庞凯参与下,经过多次讨论,统一了意见,由他们负责制造。我遂于6月4日返回西安。

回到西安后,根据新的技术要求,我积极对青工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准备大干一场。谁知等到7月上旬,接到总局通知,说是“87工程”由于耗资太大,暂时下马。就这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提议建造的直径500米的冲击盘之高能物理同步加速器工程夭折了;“小邵”的相关努力也被“暂时下马”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继“全能测绘仪器”功亏一篑后的第二大遗憾。后来,我在《军事测绘》杂志上看到,中科院设计了一座规模较小的同步加速器,交由总参测绘局完成,施测结果,其相对点位中误差达到±0.50毫米精度,与我先前设计的理论精度相差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