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格桑亚西
外观极尽奢华的泰姬陵,内部却出奇地简约。
白色穹顶的正下方,只有两具波斯风格的白色石棺,它们并排躺在一起,依然像生前那对同床共枕的夫妻。石棺一大一小,表面有二十多种红蓝宝石镶嵌成的芝兰和茉莉。
棺体就直接放置在纹饰简洁的大理石地板上,周围有一圈镂空的白色大理石屏风。
墓室中央有碑,上面是几行波斯文:“封号宫中翘楚泰姬玛哈之墓。”
或许是别具匠心的设计,人声在墓室里变得含混,嗡嗡回响着,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回廊深处。那些光线幽暗的回廊,仿佛就通往昔日的王国。
1632年,沙·贾汗国王为寄托对亡妻泰姬·玛哈尔的深切怀念,不惜重金,用整整18年时间为她精心建造了这座举世无双的陵墓。
沙·贾汗是北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他有这个权力。他后来也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包括他本人的自由。
他太宠爱自己的妻子了。
她在18岁时嫁给他。据说,她不仅美貌,还富于智慧。婚后18年,她为他生下14个孩子。
征战和情爱并不冲突,18年婚姻,14个子女,平均一年多就是一个,我能够想象到他们两人亲密的程度,该是如胶似漆,纵情热烈。
其实沙·贾汗还有很多妻子,但他似乎只对泰姬·玛哈尔情有独钟。
没有机会得见她的容颜,传说中当然是国色天香、艳压群芳的。沙·贾汗是这样用情专一的国王,两个人也恰好是天造地设、鸾凤和鸣的一对。
或许是天妒红颜,泰姬·玛哈尔在36岁那年死于难产。那是1631年,追随丈夫南征途中,第14个孩子的出生要了她的命。
纵有千般恩爱,万般不舍,可心的人儿还是留不住,沙·贾汗国王悲痛欲绝。
从此,帝国的江山社稷在失魂落魄的沙·贾汗心中变得恍恍惚惚,无足轻重。国家未来,民众生计,他漠不关心;涌动的暗流,酝酿的阴谋,敌国的觊觎,他视而不见。
他宣布停止一切宴乐,举国服丧两年。一时间万马齐喑,天下缟素,他自己也整整两年没有脱下丧服。他终日郁郁寡欢,头发很快就全白了。
他只关心一件事:择一处风水吉地,为爱妻营造一座独一无二的陵园,也好盛放爱情,寄托思念。
一代帝王从此变身宏伟工程的总设计师。
他废寝忘食,四处踏勘,夜以继日运筹帷幄的,不再是帝国的疆域前途。
地址最终选定在阿格拉城堡附近。那里是亚穆纳河的一个拐弯处,地势开阔,风光旖旎,最重要的是它距离王宫不远,不去祭扫的日子,也可以很方便地两相望见。
一声令下,17世纪莫卧儿帝国旷日持久的重点工程在1632年拉开帷幕。两万多名来自伊朗、土耳其、法国和意大利的能工巧匠开始了18年不舍昼夜的精工劳作。
陵园采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印度的大理石,中国的水晶、美玉,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红宝石,阿拉伯海的珊瑚。
4000万金卢比的巨额资金耗费,几乎掏空国库。
只为一世情,不在乎破碎了山河。女人嫁得这样的丈夫,死当含笑九泉;百姓摊上这样的君王,日子就只能艰难。
沙·贾汗国王对爱情的忠贞,差不多拖垮了整个帝国的财政。
中国历史上勉强可以和他媲美的大概只有唐玄宗李隆基。同样的两情相悦,同样也曾恩爱得一塌糊涂,而结局却大相径庭。危急关头,也只能是“君王掩面救不得”,一缕丝绦,一座破庙,就断送了卿卿性命,正应了古话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去看过杨玉环的坟墓,就在马嵬坡一条公路边,不足一米高的坟丘,孤零零的,哀怨又凄怆。
泰姬陵则不然。
沙·贾汗不一定是位好国王,但他绝对是一个好夫君。你可以说他偏执、任性、狂热、荒唐,批评他身为国王玩忽职守,不为国家用心,但在踏入陵园大门的刹那,还是被深深震撼,继而在心底为三百多年前的恣意妄为暗暗叫绝。
那是怎样壮美的瞬间!
走过很远的路,就为了这一刻。
清晨6点,亚穆纳河的晨雾还没有散,陵墓就伫立在长方形水池的那一端。
比想象中要大,比印象中更美。水滴状的巨大墓体被朝阳染成淡玫瑰色,她就像有点怕冷有些害羞似的,在清凉的空气中微微颤动。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而我感觉,眼前的这一切更像是一个超现实的梦境,冷艳、华美,不够真实。
沙·贾汗为莫卧儿王朝留下这样的建筑瑰宝,为全世界留下如此不朽的爱情见证,也为今天的印度北方邦政府留下取之不竭的旅游资源。他的贡献,应该足够抵消他一意孤行的任何后果。
1650年,泰姬陵竣工后,沙·贾汗原计划还要在亚穆纳河对岸为自己营建另外一座一模一样的陵墓,通体使用黑色的大理石,两座陵墓之间用一半白一半黑的天桥相连,这样就能够不离不弃,相伴永远。
只可惜,他已经来不及实现自己的凄美蓝图。1658年,沙·贾汗和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发动政变,废黜了父王。
还算是仁慈,新国王奥朗则布只是把老病的父亲囚禁在阿格拉城堡的八角宫内。那是城堡角落里一组不大的房间,有楼阁亭台,与之遥遥相对的就是那座白色陵园。
此后整整八年,直到病逝,沙·贾汗每天都透过小窗,向着远处的爱妻陵墓凄然眺望。
后来他终于中风不起,再无力走到窗前,就用唯一能动的左手举起一颗宝石,借着微弱光线的折射,整天凝视爱人的陵寝。
后来他几乎完全瞎了,就使劲凑近宝石,吃力地继续看。
直到有一天,他的手永久垂落。
他的最后归属还算圆满,1666年,郁郁而终的沙·贾汗被葬进泰姬陵,总算是得偿所愿,可以永久陪伴在爱人身边,不再担心被分开。
这终究还得感谢两人亲生的第三个儿子。
就算有过弑兄篡位、囚禁父亲的严酷,也还有着未曾泯灭的骨肉亲情,以及对父母间真挚爱情的敬畏。
但是在奥朗则布之后,莫卧儿王朝的国运就日渐式微,陷于连年战乱和分裂。1764年,莫卧儿国王阿拉姆沙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王获“印度皇帝”称号,莫卧儿王朝正式灭亡。
高傲的英国殖民军官不懂得文明价值,不知道珍惜敬重。泰姬陵先是被英国人辟成舞厅,庭院用作野餐的场所,还放养战马。
他们粗暴践踏这座精美建筑,肆无忌惮盗走大批奇珍异宝。更疯狂的是,当年的英国总督威廉·本廷克制订了一个拆掉泰姬陵拍卖的计划,施工机械都已经开进陵园,只是由于在伦敦的拍卖流产,野蛮的强拆才被悻悻放弃。
只是,他们依然不能够盗走爱情,磨灭传奇。1947年,印度独立,泰姬陵重新回到印度人的怀抱。
如今,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和不管不顾的历史传统依然困扰着陵墓的保护。
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泰姬陵所属的印度北方邦政府曾计划填埋亚穆纳河,修一条连接泰姬陵和阿格拉城堡的商业街。他们还推出过高价的夜游泰姬陵项目,只是因为多方反对和中央政府的干预以及反恐形势严峻,才没有继续。
美国“9·11事件”后的一段时间,当局甚至给整个陵墓都蒙上厚厚的黑布,防范可能来自空中的威胁。
现在的泰姬陵四周有大量军警,大门外就垒着战时常见的沙袋,里面伏有头戴钢盔的机枪手。
如今,在印度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泰姬陵算是保护得最好的。虽然历经磨难,丢失了大部分金银财宝,但褪去铅华、素面朝天的陵墓,反而显得隽永。这样的结局,也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是沙·贾汗和泰姬·玛哈尔的幸运,是爱情的幸运,也是人类的幸运。
舍此,世界将不会拥有这样美丽的建筑,我也不会在这里一咏三叹,长久流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