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清王傅连信

平清王傅连信

时间:2023-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近代史上的凌源地区,也出了个威名赫赫的“平清王”大刀傅连信,这是清朝末年真实地发生在凌源地区的故事。而“平清王”大刀傅连信,就是这次大起义的主要首领。清同治八年八月,傅连信出生在凌源县松岭子乡松树杖子村一户农家。群众对傅连信的正义之举,无不赞佩,纷纷参加进来。傅连信与少数教友只好流亡黑龙江、吉林,在中俄边境隐身谋生。

《水浒传》中描写“黑旋风李逵”、“大刀关胜”、“金枪手徐宁”等梁山好汉的故事,生动感人,这是北宋末年的事。而在近代史上的凌源地区,也出了个威名赫赫的“平清王”大刀傅连信,这是清朝末年真实地发生在凌源地区的故事。

大刀傅连信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今辽宁西部发生了一次规模浩大的“金丹道”教徒起义。史书记载,这次起义波及范围很广,“东连奉省,西接热河,南靠迁南,北通藩部,方圆数千里”的范围内,起义队伍迅速扩大。他们“拒官兵,毁教堂,焚衙署”,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平清王”大刀傅连信,就是这次大起义的主要首领。

清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傅连信出生在凌源县松岭子乡松树杖子村一户农家。他从小聪明、勇敢,长大后又非常豪爽,讲义气,好结交朋友,又乐善好施,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因而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光绪十七年,凌源地区连续春旱、夏涝,八九月暴雨成灾,百姓难以度日。官吏贪赃枉法,豪绅乡霸欺压百姓,加之当时,凌源地区外国传教士也横行霸道,蒙古王公贵族向汉族百姓任意摊派。广大贫苦百姓纷纷加入“金丹道”,与这些鱼肉百姓的清朝贪官污吏、蒙古王公和外国传教士进行激烈的斗争。史料记载,当时群众入教的人越来越多。在刀尔登、松岭子、茶棚、三十家子、雹神庙、山咀子、北炉、四官营子、三台子相继设立教堂。在这些村庄除蒙古人外,所有汉人几乎都入了金丹道。活动地区范围也扩大到凌源、朝阳、喀左地区。

金丹道在上述活动区开设讲堂,宣传“替天行道,反清灭洋”教义。这正合傅连信的思想信念。

光绪十七年十月初的一个晚上,松岭子大地主、地方“乡绅”李天德,到傅连信家,训斥傅连信的父亲傅老奎。傅连信按捺不住心头怒火,闯进屋里,拿起火枪冲李天德就打。傅连信把李天德堵在屋里,只打得他遍体鳞伤。傅连信怒气未消,索性领着百姓冲进李家,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各家各户。被贪官乡绅欺压已久的百姓,在傅连信的带领下会同金丹道教首佟杰,组织上千人冲进刀尔登北营子南大庙。傅连信亲手刀劈了与承德大佛寺喇嘛勾结并效忠清王朝的柴喇嘛。接着傅连信在信教民众一致要求下,率众杀了蒙古贵族恶棍。此时,三十家子天主教神甫欺男霸女,传教神甫窖藏幼女,枪杀百姓徐荣和,真是欺人太甚。此消息传到松岭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傅连信岂肯罢休!他手舞大刀,马上率众来到三十家子,放火烧了外国教堂,并且刀劈了林道源等两名外国神甫,而且还将教堂剥削百姓的粮食物品分给灾民。

傅连信等人所到之处,百姓欢呼声一片。一不做,二不休,傅连信顺势率领群众又打到平泉县,同样焚烧外国教堂,还将教堂粮物分给当地百姓。群众对傅连信的正义之举,无不赞佩,纷纷参加进来。此时的傅连信银袍白马,手舞大刀,俨然是万马军中的一员统帅。其队伍越来越大,威信也越来越高。

同年十月中旬,活动在敖汉旗的金丹道教首李国珍,自称“扫北王”、“武圣人”,也来联系傅连信,计划南北同时起义。此时,傅连信与佟杰、彭太和、李晓山等主要教首集会合谋,共同推举傅连信为中军“平清王”。约定于次日在松岭子老爷庙前举行隆重的起义仪式。

这一天,一万多名起义军从东、西、南、北集合到庙门前,队伍竖起了“受命于天,王我华夏”和“平清王傅连信”的两面大旗。起义队伍高呼口号,傅连信身披银袍,坐骑白马,手挥大刀,绕场三周,然后率众北上,直奔建昌(今凌源)县城杀来。

队伍自松岭子直到北炉、瓦房店,沿途百姓扶老携幼“箪食壶浆”以迎大军。

然而,起义队伍的行动机密却被李天德获知。他火速派人报告知县章奏凯,接着知县又飞报热河督统及朝廷。

慈禧太后及光绪帝接到呈报后,马上命令奉天、直隶、热河三路督统,派出步兵骑兵4万余人进行围剿。并且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直隶提督叶志超,统领两万清军,由芦台出喜峰口,直奔平泉州。清军从西面以包围之势逼近喀喇沁左旗境内,而奉天将军裕禄和东北省练兵事宜大臣安定和聂初庭奉朝廷之命,又率五营清兵向西包剿。同时,清廷还借来俄国洋枪队300人,用洋枪洋炮进攻起义军。

光绪十七年(1891年)10月29日拂晓,傅连信率起义军自北炉至凌源西五官营子,先以两门土炮为先导,每门炮装二斗火药,对凌源城施放两响,均未射准。此刻叶志超所率清军先锋马队已到城西铜顶子庙,与热河派来的清军合兵一处,往西五官营子进发。

清军统一指挥,先摆开一字长蛇阵,对起义军实施包围,然后又调成五虎分山阵,重点突击。两军刚一接触,清军便施展全部火器,大炮小铳万枪齐发。而傅连信义军则手持大刀、长矛、棍棒、铁钗、火枪奋勇杀敌。双方刀光闪闪,火炮齐鸣,喊声震天,前仆后继。义军苦战一天,终因兵器陈旧,作战无术,且寡不敌众,加之清军三路包围,又有俄国洋枪队助战,使傅连信义军腹背受敌,死伤500余人。

傅连信紧咬牙关,只身突围。本想再于山前聚合义军,但终因清军势力强大,义军四散突围后,很难聚合。傅连信只得在少数教友支持下暂辟锋芒,绕道北去。西五官一战,起义军死伤惨重,清军乘机到处追杀。傅连信与少数教友只好流亡黑龙江、吉林,在中俄边境隐身谋生。

傅连信逃走后,清军讨伐松岭子,火烧傅连信家院,傅家十余口人全被押解县城诛杀,特别是对傅连信之妻甘氏的全家,也是满门尽斩。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傅连信反清决心又起。他又回到老家,重新组织群众,企图东山再起。但不久,义和团却被清政府镇压下去。傅连信只好隐居在刀尔登金矿,后又躲到波罗扣煤矿以打工为生。至1938年9月,这位曾统率万人,威震清廷的“平清王”,病逝于家中。

傅连信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平清王”见义勇为,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和反清灭洋的事迹,至今在群众中传为佳话,始终鼓舞着正义的辽西人民。

至于与傅连信起事同时间的宗教“金丹道”首领杨悦春(敖汉旗沟梁镇设力虎村生人)攻打贝子府登极称帝龙袍加身的起事,应该分开叙述。傅为“平清王”,而杨悦春发起的金丹道则是煽动蒙汉屠杀,最终自己称帝为王应是不同历史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