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缓解城区压力,有效抑制房价

缓解城区压力,有效抑制房价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老城面积仅40平方公里出头,却集中了超过130万的人口,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南京市政府已明确“三个集中、一个疏散”的发展方针,目标将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将近3万人降到2.5万人以下,这样算下来,将会有约30万人逐渐离开老城。
缓解城区压力,有效抑制房价_与城市化共生——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策略

城市规模的显著增长是世界城市化现状的首要特征,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亦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膨胀。城市化在集中人口、加速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病,如空气与水质的污染、交通的拥挤、周边居住环境的恶化等。以南京为例,江南六区中,除雨花台区和栖霞区外,人口密度一直以来都很高,而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人口密度则很低。近二十年内,南京市人口数量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老城区人口仍在增长,主城区外缘和近郊区人口增长最快,呈“摊大饼”式蔓延;但人口密度分布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密度居高不下,东北部远郊人口密度过低。南京老城面积仅40平方公里出头,却集中了超过130万的人口,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拥挤在中心城市会带来拥挤成本,破坏环境资源。南京市政府已明确“三个集中、一个疏散”的发展方针,目标将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将近3万人降到2.5万人以下,这样算下来,将会有约30万人逐渐离开老城。规模较大的社会保障性住宅郊区化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过密的人口,改善人居环境。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的同时也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住房和交通压力,保证了城市中心从容地发展,如可以在市中心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城市边缘的大规模经济适用房居住区对于增加城市边缘吸引力,吸引人流、物流集聚,增强边缘地区活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构成城市的“反磁力”,这也是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压力,促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优化的一个因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国家所有,土地以行政干预、无偿无期的统配方式划拨,严格的土地控制使得居住建设的规模被限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禁锢了居住建设的自主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土地供应政策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我国土地逐步转向有偿供应,土地出让的放开意味着住宅建设不再为国家所垄断。在看到住宅开发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更多的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业,自主或不自主地推动居住建设向前发展。与此同时,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有效的介入(建设用地的政府划拨方式、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建设管理的高效有序等),控制土地投放量的宏观调控,对商品住宅的市场开发产生影响,保证房地产业和城市整体的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