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麓起于太白,终于瑞岩,逶迤数十里的群峰像绿色的屏风围护在柴桥镇的西边。九座山峰,参差不齐地并列着,有的像龙角,有的像雄鹰,有的像磨盘,有的像笠帽,因此又分别被称为龙角尖、老鹰山、磨盘岗等。但这些山峰都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山峰在洪岙,它双峰并峙,一高一矮直插云天,高的就是九峰山主峰,海拔达497.4米,是北仑境内的第二高峰。
过去从洪岙攀九峰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山路可走,只能沿着流水冲刷的痕迹向上攀,在最陡峭的小刺岭岗和大刺岭岗,后面攀登的人望见的是前面人的脚后跟。如要下来就更惊险了,只有两眼瞄准路面凸起的石块踩下去,才能站住,因此走这段险路也就被当地人叫作“老鼠蹿搁棚”了。
登山虽难,登上山后却可以尽览山野秀色。当我们登上双峰间,就会看见梯田层层,茶树莹莹。一栋瓦房,木门微启,门旁家犬抬首蹲伏,对远来客人轻吠几声以示欢迎。山凹处有一潭清水,潺潺流向涧谷,逐渐隐没在山林之中,好一幅充满山野情趣的风景画。
当你面对这如画的风景时,请记住,这画中的那潭清水还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那是很早以前,在瑞岩寺有一条大蛇修炼成小龙,但玉皇大帝厌它修炼的地方靠近茅房不干净,只给予他行半天雨的权力。有一年大旱,太阳晒得田地开裂,眼看草木枯萎、庄稼无收,可东海老龙王就是不下雨。瑞岩小龙为了救广大百姓,就从九峰山顶钻出来,飞上天空行云布雨三天三夜。东海老龙告上天庭,玉皇大帝就以违反天条为名,派力士将小龙斩杀在九峰山。小龙死后,鲜红的血从山上流下来,冲刷成一条流着血水的红溪。当地的百姓很悲痛,就用黄糖筑了一条坝,想以此来止住小龙流淌的鲜血,并在坝上造了一座庙来纪念小龙。说来也是奇怪,庙造好后,山上不再流出红色的血水了,而是自瑞岩小龙从九峰山钻出来的那个洞流出了汩汩泉水,成了山溪之源,润泽着山坡的绿树和田野上的庄稼,使这里出产的桃子特别甜,一咬就流红红的汁水,人们都说这就是小龙的血呀。日久天长,这条红溪因为水源充沛被叫作洪溪,这里的山岙也就叫洪岙,洪岙的桃子成为柴桥的特产。如果你不相信这一故事,这里的人就会在春天指着横跨九峰山黛色诸峰的一条翠绿色的林带对你说,这就是小龙身躯变成的。真的,这一条翠绿色的林带就像一条龙,但它的颈部在小刺岭岗处,与瑞岩山的龙首分离了,这是被力士砍的,砍得这里的山冈也低下去近百米。
要攀登九峰山主峰,从屋后上去还有百米之遥。峰顶有一块巨大的紫褐色岩石,上有飞机航标。岩下,灌木、茅草顽强地生长在缝隙之中。在岩顶极目远眺,西南方群山起伏,千峰踩于脚下,东北方一畴平原,河渠如蜘蛛网般布满田野,村落中的房屋如火柴盒似的散落其间。海天一色处,舟山千岛星罗棋布于东海之上,隐约犹如蓬莱仙山。于是乎心境豁然变得开阔,进而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但真正要看九峰山的秀色,最好的地点不是在山上,而是要站在柴桥一处名为后洋淀的芦江河畔。且不说从这里可以看清九峰山春夏秋冬时的色泽变化,也不说可以看清九峰山阴晴雨雪中的形态变化,就是单看九峰山的落霞,就好看极了。每当傍晚,一轮红日将要从九峰山沉下去的时候,西边天空中的云彩就会呈现缤纷的颜色,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蓝的、灰的,微风吹来,云团移动,变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当太阳变成一个大火盘时,天空就会一片通红,这时只能见到九峰山的剪影,黑黢黢的,只有靠近红日的山巅才抹上些许金黄,将它的晚影连带山边的红日和绚丽的天空一同悄悄地投向后洋淀宽广而宁静的水面上。恰在这时,在洪岙流入芦江的交汇处,总会出现一叶方形小舟,“鸭司令”挺立在船中,挥动长长的竹竿,穿过小岛上垂下的柳丝,指挥着百十只鸭子缓缓地向你游来,鸭群中有的把脖子伸向岸边的石缝中掇取晚餐,有的则转过头用心梳理羽毛为自己修饰晚妆,更有几只为了回到家门伸长脖子挥起翅膀来。河边的埠头上,洗衣村妇的笑语和河中戏水孩童的欢声同时打破这寂静的画面,他们搅动的水波不断扩散,使河面粼光闪闪,倒映的天光和山色也由此幻化出千百种神奇的形象,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每当对着九峰落霞的胜境,我就会忆起那为民牺牲的瑞岩小龙。是呀,为了人间美景和人民安定,需要多少人的付出和牺牲呀!
芦江之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