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石村志》感怀

《白石村志》感怀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有甚者,我所在的白石村也出版了《白石村志》。所以我在散文《白石头》里充分抒发了这种子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白石村志》就是一个明证。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欣然命笔,为《白石村志》题写横竖两条书名。《白石村志》得到著名地方志专家魏桥先生及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好评。每当我翻阅《白石村志》,就会沉浸在回忆之中,往事和现实是那样清晰地交织在我眼前。正如《白石村志》也属于宁海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盛世修志,古今皆然。近年在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各地都在修志,但大都是县志、行业志。一些县及厅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许多志书迟迟不能面世。

唯独家乡宁海不同,其似对修志情有独钟。早在1990年,就出版了《宁海城关镇志》。到了去年,皇皇《宁海县志》也大功告成。更有甚者,我所在的白石村也出版了《白石村志》。一个县,同时出版县志、镇志、村志,这恐怕在全国不是独一无二也是少见的吧!

是宁海经济特别富裕?不是。与全国富裕地区相比,宁海只能算中等水准,白石村也没有多少村办企业,村中也没多少大款人家,一个村能修起村志,是靠村领导重视,也反映了这个村的文化传统。

白石头碑,记载了白石的由来及其历史

白石村是我的老家,我生于斯,长于斯,是喝白石村的井水长大的,在白石猪娘的背上度过我嬉游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积淀与白石头密不可分。所以我在散文《白石头》里充分抒发了这种子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有评论家认为该文是我散文中的上品,编选到好几本散文集中去。在我少年的记忆中,白石村人崇尚圣贤和文明,有很浓的文化氛围。

《白石村志》就是一个明证。编村志最早是由村主任潘国贤提出来的,央我胞弟家栓主编。与我谈及此事,我承情不遑答应作序,表示愿从各方面相助共襄此举。但我也不免担心,修撰20多万言的志书,村里的财力能逮吗?但国贤几次斩钉截铁地说:“这方面绝无问题。”

1991年9月,我应邀参加《白石村志》座谈会,右二是村支书华家瑞,左一是村主任潘国贤

1991年秋天我回到家乡,村志已近定稿阶段。我兴趣盎然地与村领导及修志人员会面,其中有我小学时代同学华家瑞(村支书),中学时代老师孔扬,及滕延青等一批文友,一部村志有如此编写力量是难能可贵的。我通读了全稿,浓浓乡情民风扑面而来,勾起我对童年往事的不尽回忆。

村志定稿后,团结出版社审阅全稿,认为达到出版要求,决定出版该社首本村志。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欣然命笔,为《白石村志》题写横竖两条书名。封面设计家梁姗女士设计封面,她看中的恰恰是那张白石头的照片。在这大功告成的时刻,最可贵的是为此村志辛勤操劳三年的以潘国贤为首的村干部们,坚决主张不把自己的照片放进村志中,却突出了白石村的历史沿革、民情风俗、经济文化及村民乡贤,充分体现了《白石村志》是白石村全村百姓所修撰。《白石村志》得到著名地方志专家魏桥先生及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好评。

村志添村情。每当我翻阅《白石村志》,就会沉浸在回忆之中,往事和现实是那样清晰地交织在我眼前。少年时代嬉游的城墙早已填平为环城公路,白石村已旧貌换新颜。但我可以在村志中重温,在村志中重游,并透过村志看到故乡更光辉灿烂的前景。

现在,国贤等村干部又在为修复梦园做筹备工作。希望家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多多支持,让这清代名园古迹再现缑城,为宁海添一胜景和文化休憩场所。因为梦园不光属于白石村,也属于城关镇、宁海县。正如《白石村志》也属于宁海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感于此,撰此短文,聊寄对家乡的思念和祝愿。

(199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