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
这是江南富有特色的古镇。虽然尚隐在海隅山岙,藏在深闺无人识,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神秘的面纱终将逐渐被揭开,人们会惊叹于浙东竟有这么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
它叫前童,2000余户人家,童姓占绝大多数(约九成),又位于白溪的前边,故名前童。这个基本独姓的村镇在浙东颇有名气,虽称不上“江南第一镇”,但这样的独姓大村在江南也为数不多。760多年来,这个村镇没有多大的迁徙变化,众多古老民居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明清年间的风貌,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神奇的水八卦
宋朝末年,童姓祖先从外地来到这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发现了这里独特的风水地貌,决心在此安营扎寨,建起了村庄,村庄便称为前童。村庄正好建在两山两水之间的盆地:东边的塔山与西边的鹿山对峙,南边的白溪和北边的梁皇溪在这儿交汇。水,是人的命脉、生命源泉,有了水,一切都好办。精通地理堪舆学的童姓先祖,之所以选择在这儿安家,就是看中村前长流不断的白溪水。这条白溪源自天台山脉,绕前童村前而过,一直滔滔奔流注入三门湾。有了这条溪,前童人世世代代可以灌田浇地,五谷丰登。有了这条溪,童姓先祖还按照八卦的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构建成“水八卦”。家家房屋沿水而建,潺潺溪水从门前屋后流过,人人可在清澈溪水中洗菜、涤衣。“八卦水”流经家家户户,再流出村去灌田浇地。于是,“青藤、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古趣盎然的民俗风物图就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流映带”“小桥流水”这样的石匾额随处可见,一口口古井星罗棋布,家家都可尝到清冽甘甜的地下水。
前童方圆两公里的土地上,白溪水缘渠入村,挨户环流。户户通流水小桥、卵石曲径,民居、老街、宗祠自成格局。这批古建筑群以祠堂、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花桥弄”“书院巷”“文昌路”等文化味浓郁的路牌指引着你去探访一座座深宅古院。
童氏大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占地1.2亩,相传为方孝孺设计,檐头四注,两廊发阁,南设戏台,北存祀堂,其中角楼借鉴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风格,至今犹保存完好。其他环村而筑的“俨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几十座小祠堂,分别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和清代顺治、乾嘉年间,至今轮廓依旧。
古祠堂周围,分布着黛瓦粉墙的道地(四合院)。这种四合院独具浙东风格,从车门(阊门)进去,就是幽雅小院,地上大多用鹅卵石铺砌出花纹。房屋多为两层,虽没有都城大邑官宦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砖雕石雕门楼、木雕窗棂均有很高工艺水平。其中“群峰簪笏”道地,巍峨的马头墙建于清嘉庆年间,门楼嵌着明代的青瓷五福盆。“明经”宅第的雕花窗扉工艺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职思其居”“欣所寄”门楼,甚至把治家格言和退隐后对人生的思索都刻在石门楣上,垂教后辈子孙。
今天,当游客徜徉在长满青苔的卵石曲巷小径,出入于这些古风犹存的院落,望着油漆斑驳的雕梁画栋,抚摸风雨磨蚀的石臼、水槽、雕花栏杆,望着已有600年历史的古井和“水八卦”溪水中映出的荡漾倒影,无不感到历史沧桑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谁都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思古之幽情。
方孝孺教书处
童氏先祖非常重视教育,“耕读传家”“诗礼名宗”为他们的祖训。明代,童伯礼两次延请大儒方孝孺到前童讲学,培育童氏子弟,在南岙石镜山下建造了“石镜精舍”,方孝孺亲自担任教职,教书育人。而长方孝孺21岁的童伯礼甘为学子,不耻下问,每天来听方孝孺上课。身为族长的伯礼太公尚且如此,童姓族人在他影响下好学成风,道德文章无不受到方孝孺的熏陶和影响。后来,方孝孺不肯为燕王朱棣起草篡位的诏书,燕王威胁道:“你不起草,灭你九族!”方孝孺掷地有声答日:“十族又何妨!”这第十族就是学生,其中不少是前童弟子。前童学生大义凛然,慷慨就义,被杀的杀,被充军的充军,人数有几百人之多,无一贪生怕死,苟且偷安。这就是被鲁迅称赞的“台州式的硬气”。
如今,石镜书院遗址的门槛犹在,书院旁山坡上方孝孺手植的6株古柏经600多年风雨,还虬枝铜干、郁郁葱葱。方孝孺被文人称为“一代读书种子”,他播在前童的种子世代生根开花,前童世代人才辈出。前童从南宋建村到清末,共中科举234人,明清时不少人在朝廷做官。至今镇里还保留着皇帝的圣旨、祖宗画像、先朝匾额等。
这些官宦中,不少人受方孝孺风骨影响,狷介耿直,急公好义。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战役中,前童人童保喧临危受命,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一举攻克杭州,为浙江脱离帝制创立不朽功勋。辛亥革命胜利后,他担任浙江省临时都督,本可名正言顺担任浙江省第一任省长,可他慨然把职位拱手让给别人。民国时,宁海县第一任知事是前童人,解放后第一位县委书记也是前童人。
从近代到现代,前童籍的著名学者、专家、艺术家、高级知识分子共400多人。新中国建立以来,这座2万余人的村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有660人,其中大专350人,博士10名。这是重视教育与文化的结果。
前童村东边,有座小小的石亭叫“致思亭”,建造于明代。亭边有几株高入云天的苍松,每天最早迎来东升的旭日。据民间传说,古代有个孝女,为了医治瞎眼的母亲,天天到亭边的湖中挑水,这个亭就是纪念这位孝女的。但前童自古有个规矩:不管做了多高的官,发了多大的财,衣锦还乡时一定要在这“致思亭”前下马、下车,进行深深的反思。
古老的民俗博物馆
过去,前童由于地处山谷、交通不便,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因此,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人为的破坏。
整座前童村,就是一部完整的浙东民居文化史。除了错落有致的古建筑,还有精致的砖雕、木雕、石雕。穿行在每条窄街小巷,随处可见山墙上堪称一绝的镂空石雕花窗,这是浙东建筑艺术一大特色。这林林总总200余孔赭红石窗,经过几百年风吹雨打,烟熏火燎,全磨得光滑古朴、图案鲜明。而且每扇石窗图案各不相同,有“福禄寿”“刘海戏金蟾”“狮子滚绣球”等,富有东方文化韵味。
除了石窗雕刻,古老民居里的门窗、梁柱、斗拱、牛腿、雀替、柱饰上的木雕,造型千姿百态,也很能显示前童木雕艺人的功力。前童是著名的工艺之乡,尤以木艺出名。过去,家家结婚都讲究雕花婚床,现在镇里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千工雕花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顶花轿和一张木雕嵌镶大床皆出自前童。
前童每年元宵节都要举行“元宵行会”,人们抬着古老的鼓亭、台阁,让孩子扮成各种戏曲人物,站在台阁上,在锣鼓、鞭炮、火铳轰鸣声中,在火树银花光焰中游遍村镇,以欢庆丰收,纪念先人兴修水利的功德。是夜,真可谓万人空巷,全镇出动,老少尽欢!这些鼓亭、台阁大多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原物。
前童人热爱祖先留下的遗产,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保存着清代和民国初年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篾丝箱等精致家具。外地文物贩子来购买石窗、木雕、古老服饰及用具,出再高的价他们也不卖,一句话:“祖宗传下的东西再穷也不卖,我们不做败家子。”前童人还发扬光大传统民间艺术,兴办了工艺木雕厂。他们雕的龙船被作为国宝选入人民大会堂,陈列于浙江厅,还有不少龙船和木雕工艺品为海外富豪收藏。
在前童这块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历史遗址随处可见,文物古迹俯拾即是。竹林村有株大樟树已有1600年历史,被评定为“浙江第一樟”。沈坑岙的千年苦槠树,曾是徐霞客歇马处。徐霞客两次到访宁海,《徐霞客游记》开卷第一篇就是写离前童镇不远的梁皇山,这是进天台山的必经之路,传说是梁宣帝隐居处。
前童,地处甬台临界点,不光处于天台山入口处,也是三门湾畔的水陆要冲,是南北朝佛的必经之路。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失败后,曾夜宿离前童不远的白泉寺,翌日去天台山。第四次东渡日本时,特意从三门湾尾上岸,到前童村北的福泉寺进香。北宋时日本僧人乘商船从三门湾登陆,经前童去天台再至开封。宋太宗特赐大藏经1076部、台州木雕佛像一座,准其再从原路回国。
总之,走进前童,如进入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一切都折射出宁海的灿烂古文化,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的神韵。因此,它已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前童离宁海县城只有十几公里,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现在公路已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白溪水库即将建成,规模宏伟的白溪水库旅游休闲山庄也正在构建。前童犹如白溪畔一颗新出土的古代明珠,以其熠熠光彩吸引着普天下的游人。陈逸飞拍摄电影《理发师》,两次把前童作为外景地,就是一个最好证明。
(200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