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任城(今属山东)人李邴(1085—1146年),字汉老,号龙龛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升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精于兵家之道,时值宋金抗争,屡陈战守之策,但多被搁置不用。晚年归老泉州。
他少年早熟,不但勤苦读书,淹贯了诸子百家之学,而且他有着非凡的志向,要为国家出力献策。徽宗崇宁五年,李邴业已顺利考取进士,但此时的他却还没有颇为满意的官职。
当时人们一见到李邴,便会有意无意地问起他:“李邴,你为何会有这么个‘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的感觉呢?玉堂可就是翰林院这清贵之地呀,看来您是已做好当翰林学士的准备了。您这可真是绝妙之句啊!”而李邴也总是乐呵呵地笑着回答对方,“正是如此。”其实,李邴心里对此也是颇为欣喜的,而他的这一语句就出自他的少年得意词作《汉宫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塞雁,年年长见开时。
【梅花】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词的上片写梅之丰神:潇洒红梅,冲寒而放,任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独甘与疏竹、塞雁为伴。词的下片写梅之品格:宁居茅舍疏篱,不居金门玉堂,是自甘贫贱;自林和靖去后,新诗冷落,而清香未减,不求人知,是自甘淡泊。咏梅如此,可称佳作。则正是表现梅花耐寒冷、耐苦闷、耐寂寞、耐幽独的品格。下片前三句进一步描绘梅生活环境的清幽。唐代薛维翰《春女怨》诗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本词玉堂所用即此意,意谓梅在野外自在潇洒,不受拘束,比在白玉堂前面受人冷落强得多。亦自慰之词。“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五句写梅知己渐少的怨艾,为结尾几句蓄势,先提顿,结尾几句将梅拟人,自然芳香,并不求人知的孤芳自赏、高洁淡寞的品格。这正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志士宝贵品格的象征,将梅的神韵表现得极为充分。本词咏物,写景清丽,抒情婉曲,确是一篇值得品味玩索的咏梅佳作,可与林逋的《山园小梅》并美同辉。
李邴许久也没有得到迁调官职的好运,而且到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他还赶上了家中父母亲相继病故的哀伤之事。作为孝子,他得回山东老家守礼戴孝。等到李邴重新回到朝廷时,举目所见,几乎没有人可以交谈。于是,他不由感到一阵莫名的孤独和寂寞。
正在此时,跟他曾为同官舍的王黼却已升任到首相这一令人钦羡的职位。王黼在获悉李邴已回京却还没有落实有关任职政策时,遂派人邀请李邴到他家里玩儿。李邴也就去拜访了。席间,王黼把他所有的美姬叫出来唱歌跳舞,以便侑酒助兴。此时,原本心情极度不佳的李邴忽然间听到了一曲特别熟悉的歌声,那不就是自己的词作《汉宫春》吗!当时颇受感动,李邴当即兴高采烈地举杯跟王黼碰了又碰,干了又干,双方一直饮到大醉,李邴方辞归。
原来,首相王黼也很是欣赏李邴这《汉宫春》词,现在见自己有能力提拔李邴一把了,便特意令人在宴席上歌唱起以李词谱成的歌儿,这无疑使李邴深为感动。
过了没几天,李邴遂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此后,在苗傅、刘正彦造反时,他为朝廷出谋划策,一边以言辞剖明利害祸福关系,一边使殿帅王元等做好击败反贼的准备。他后来出任参知政事,并授资政殿学士等,终于圆了他少年时期就要直入玉堂主持工作的好梦。
还有一则故事,传说李邴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异性朋友,这位女友人不但长得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可贵的是能写得一手好字,李邴经常欣赏她写字时的身姿和神态,每次都沉醉其中,最后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木兰花•美人书字》这一阕词:
沉吟不语晴窗畔,小字银钩题欲遍。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欹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珍重提携常在眼。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反复玩味这首小词,像是为一组流动的画面所作的绝妙的解说词、画外音,格调工丽细软,情意绵绵。
【《木兰花•美人书字》意境图】
上片写“美人书字”的环境、情状。“晴窗”,点出了风日晴和、窗明几净;“沉吟不语”,似说美人专注凝神;“小字银钩”,形容美人所写字体细巧、笔势遒劲。“银钩”一词多指草书,《晋书•索靖传》载《草书状》:“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唐白居易有诗云“写了吟看满卷愁,浅红笺纸小银钩”(《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题欲遍”则是写美人之意,似乎想把笺纸都写满。下面稍起波澜、微带折转地推出“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欹斜终带软”之句,是写:由于翻滚如云的散乱情思的干忧,美人所写之字未能成篇;出于同样的原因,字体形状也变得秀媚有余、骨力逐渐不足而带出了娇软之态。
下片所述则是另一组镜头,是美人书写之字传递到阅者手中之后的情景。从“重重说尽情和怨,珍重提携常在眼”可知美人所写原是一封信笺,信中一层一层地倾泻柔情蜜意与相思不见的幽怨,其中又有珍重这份情意、切莫相弃的嘱托,以及虽形相隔而心如常见的誓言,真是悱恻缠绵。尾句一反上述的格调,以阅信人信笺在握、思念美人心驰神往之际突发奇想作结“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纤纤”,是叠音形容词,用以形容细小、尖细之物,在这里可指信笺中的银钩小字,也可代指写出银钩小字的美人的纤纤素手,《古诗十九首》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象管”,指笔,唐罗隐有诗曰“蛮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清溪江令公宅诗》)。如此,尾联之意可知:抚摸着沾濡了美人纤纤玉手的剩芳余泽的信笺,从心底升起一种惆怅,这种暂时的亲近,徒自唤起更深的思恋和忧伤;反而无端地羡慕起那支美人常常用来写字的镂金雕玉的红色笔管,它偏能与美人朝夕厮守、形影不离。这是阅信男子的内心独白,从侧面以曲笔衬出写字美人的秀丽可爱,以及二人之间感情的真挚和谐。
该词笔法轻巧空灵,如真似幻 ;不写景而景真,不摹人而声态毕现 ;绰约多姿,别具一番风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