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首词引发的战争

一首词引发的战争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他那特别华美的词藻居然还引发了当时的外族势力金国当权者的觊觎,并进一步侵犯中原地带呢。一首跟他平时只写给小歌女们哼哼叽叽大不相同的词作,便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了。有一次在宴会上,楚楚姑娘婉转悠扬地唱起了柳永这首词。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柳永的一生神秘而绚丽,似乎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耳熟,但却绝非能详。他的词,或轻灵,或凄哀,读之总让人产生莫名的伤感。柳永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无疑是失败的,而与苏东坡不同,即使他遭遇天子愤嫉,仕途坎坷,生计难持之时,其词作品也很少提及自身的不幸,而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据说,他那特别华美的词藻居然还引发了当时的外族势力金国当权者的觊觎,并进一步侵犯中原地带呢。这可真是令人感到有点匪夷所思了。

著名词人柳永跟孙何是少年时的朋友,但两人的境遇却完全不同:孙何是堂堂杭州太守,而柳永则只是一名没有任何功名的文人雅士。尤其令柳永感到难堪的是,自己多次求见故友,都被门卫赶了出来。柳永曾几次要求门卫通报一下太守的故人来访,但门卫见柳永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长衫,便冷笑一声:“太守这时候没空见客,你还是走远点吧!”回到旅馆,柳永心中觉得窝囊极了,想当年自己跟孙太守可是哥们儿啊,而现在就是想见他一面都那么不容易!但若要说文学水平,自己却并不比太守大人逊色多少呀,可这世界就是不认水平,只认得官位。这难道就是现实的不公吗。

【歌女献唱】

忽然他脑瓜儿一转,想道:孙何爱好文艺,又礼贤下士,是一个好官,现在只不过是他手下那些人不给通报罢了。我原本就是擅长写词曲的,何不写首歌词进献给他?他一读我这词曲,定然会愿意接待我的;而且,说不准还能得到免费吃住呢。想到这里,柳永便一跃身跳将起来。一首跟他平时只写给小歌女们哼哼叽叽大不相同的词作,便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了。这首带有豪迈气概而且也具有歌功颂德意味的《望海潮》词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写罢这词,柳永就去找歌女楚楚帮忙,真诚地说:“我因拜访太守大人却没有门路,现在就仰仗您这美妙的歌喉了。事实上,您只要把我刚写的这词儿唱给他听,便可以了。届时他一定会接见我的。”于是楚楚就决定帮助柳永。有一次在宴会上,楚楚姑娘婉转悠扬地唱起了柳永这首词。孙何一听,果然大为高兴,就问这么好的歌词究竟是谁写的,楚楚回答是柳七。孙何当即命人邀请故人柳永参与府会。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才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像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 ;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杭州西湖美景(绘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倒还罢了,因为文士柳永要求进见太守朋友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该词居然还引发了当年中国版图的骤然更改,却不能不令人深思以至于深切感叹了。

由于孙何的赞叹、揄扬,柳永这阕名作很快便传遍全国,而且还传到了金国。金主完颜亮读到这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时,心中不禁极为羡慕杭州这天然秀丽的景色,心想,有朝一日我也拥有这天堂里的风物,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人生啊!于是,他竟率领大军南下,投鞭渡江,进攻北宋来了。据金史载,这完颜亮不但天性暴戾奸诈,同时他还是一个善于写作的词人,对柳永的妙词自然别有领会。由于这诸多原因,一场战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诗人谢处厚当时曾针对柳永这绝妙好词而深为感叹道: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完颜亮塑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