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该隐藏时则隐藏,该露相时则露相

该隐藏时则隐藏,该露相时则露相

时间:2023-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初朱元璋起事的时候,他赞助了大笔的银子。在生活中,寒光森森的锐器往往会使人感到威胁和震慑。这正应了“盈则损,直则折”这句话。弱者有弱者的幸运,强者有强者的不幸,而人生就在幸与不幸之间。这时贾谊才二十刚出头,在众大臣中年龄最小。贾谊痛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泣岁余,亦死,年仅三十三岁。当然,深藏不露的“藏”也是为了“露”,在时机成熟时,要毫不含糊地表现自己。

鬼谷子所说的“圣人谋之于阴”,说的是圣人言行谨慎,做事不张扬,只有如此,才能“主事日成”、“主兵日胜”。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韬光养晦了,因为一个人锋芒太露,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并最终为自己带来祸患。

明朝的时候有个叫沈万三的人,号称“天下首富”,为人处世高调招摇。当初朱元璋起事的时候,他赞助了大笔的银子。由于人们搞不清此人是如何做到富可敌国的,于是便传说他手中有一个聚宝盆,可以源源不断地生聚财富。据说,明帝国首都南京城的城墙、官府衙门、街道、桥梁有一半是该人捐资修建的。这使皇帝朱元璋的心里很不舒服,心想:他有如此多的财富,以后万一反叛谁能制止得了。于是,决定除掉他。后来有一次军队胜利凯旋,沈万三为了破财免灾,讨好朱元璋,便自说自话地提出申请,说愿意再捐一大笔钱,供天子犒赏军队。于是朱元璋借题发挥说:一介平民,却要犒赏天子的部队,必是贪污犯上的乱民,其罪当诛。随即,沈万三被发配充军云南,以后沈家九族也大受株连。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招摇了,不是什么好事情。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说得也是这个道理!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看来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上和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旁人。得罪旁人,旁人便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出的成绩不能使人满意。

在生活中,寒光森森的锐器往往会使人感到威胁和震慑。同样,一个人的才智过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会使人产生类似的感觉,会使人生出一种距离感,或产生回避、逃遁的心理意识,甚至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因为人从根本上讲是趋弱去强的。所以当人处在少壮年轻的时候,如果锋芒太露,就会丧失掉一些机会和朋友,就会延长到达成功的距离。等到你明白这种道理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悔之晚矣。这正应了“盈则损,直则折”这句话。弱者有弱者的幸运,强者有强者的不幸,而人生就在幸与不幸之间。

万石君姓石,名奋,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谦,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他回答说:“我只有母亲和一个姐姐。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苦。”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为您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他做官靠积累政绩当上了太中大夫。他虽然没有什么学识文化,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四个儿子都因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景帝称赞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于是,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疾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出来,不称呼其名字。子孙有错误,不是谴责,而用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来表达他的不满情绪。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犯错的人光着上身坚决地请罪、认错,改正错误,他才原谅。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像他一样跪拜下来吃。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就是石奋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这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汉代贾谊,以诵诗通经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太守,听说他的锦绣文采,召至门下,甚是喜欢。汉文帝初立,闻河南太守吴公政绩为天下第一,且此人原来与李斯同邑,曾从师李斯,于是征召他为廷尉。

这时贾谊才二十刚出头,在众大臣中年龄最小。每次皇帝召集大臣议事,诸老先生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话语,贾谊都耐心地帮他们把话讲出来。诸生于是乃以为能力不及贾谊。汉文帝悦之,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官至太中大夫。

贾谊自以为汉朝立朝已二十多年,已达到天下大治,因而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还自作主张,草撰了新的仪规法礼,认为汉代的颜色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官名,把由秦传下来的法律全部废除了,换成新的制度,虽然汉文帝刚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以为贾谊可以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贵族都因此而嫉恨贾谊,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不是:“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不再重用亲近他,不再采纳他的建议,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过了一年多,文帝召见贾谊,与贾谊长谈至夜半,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不能自陈政见。后又让贾谊当梁怀王太傅。贾谊数上疏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过了几年,梁怀王学骑,坠马而死。贾谊痛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泣岁余,亦死,年仅三十三岁。

年少才子贾谊本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聪慧能干,得到皇帝的赏识本是理所当然。但是,贾谊毕竟太年轻,他锋芒毕露,不懂得自我保护,看不到身边的危险,致使自己力尽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

当然,深藏不露的“藏”也是为了“露”,在时机成熟时,要毫不含糊地表现自己。就像当年毛遂向平原君自荐时说的:“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

战国时,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孝成王命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跟他同行。他手下虽有三千门客,但挑来挑去只挑中了十九人。这时,坐在末位的门客毛遂站了起来,向平原君自荐同行,平原君于是答应他同去。来到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合纵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着。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平原君也没有说服楚王。毛遂于是带着宝剑快步上了台阶,说:“当年楚怀王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秦将白起只带几万人就夺了郢都,逼得大王迁都,这些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感到羞耻。今天我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既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毛遂这一番话像锥子一样,句句戳在楚王的心上。于是,楚王与平原君当场歃血结盟。随后,楚王派大军奔赴赵国救援。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并感慨地说:“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也不能老把金子埋在地里。把握机遇的能力也很重要,一旦机会来临,千万不要错过。真人不露相,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永远都不露相的,肯定不是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