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神奇的甘肃

神奇的甘肃

时间:2023-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壮丽的西北高原上,绵延千里的狭长省份甘肃,就处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上。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孕育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甘肃,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对史前神话人物,相传都诞生在甘肃东南部的天水一带。甘肃大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河西是陇右的屏障,陇右是关中的屏障。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的另一座重要关隘。

中国西北高原苍茫广袤。在壮丽的西北高原上,绵延千里的狭长省份甘肃,就处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上。

这里有秀丽的陇南山地,粗犷的黄土高原,宁静的祁连白雪,辽阔的甘南草原,幽远的松涛林海,浩瀚的大漠戈壁。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孕育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甘肃,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甘肃建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而甘肃历史文化的发展却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许许多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甘肃各族人民在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也谱写了共创中华文明伟业的宏伟篇章。

大河文明

一条大河,便是一方文明。一条大河的绵延不绝,便是一方文明的生生不息。

大河往事,文明往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从甘肃大地上奔腾穿过,在这里将古老中华文明的序幕徐徐拉开。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黄色丰厚的土地,曾孕育了远古的农耕文化,这丰厚的黄土,又掩没了多少久远的历史秘密。

黄河日出

古老的四大文明都诞生于大河之畔,人类最初的文明与河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河奔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间穿行而过,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

在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中,伏羲和女娲与中华民族的起源紧密相连。这一对史前神话人物,相传都诞生在甘肃东南部的天水一带。天水是海内外知名的羲皇故里,市内伏羲庙历代香火不断。天水市区以北20公里处的卦台山,相传就是伏羲相天法地的画卦之处。女娲祠坐落在天水市秦安县北部,传说这里是女娲的故乡,当地流传着许多女娲生平的生动故事。

20世纪是中华文明考古大发现的时代,在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中,大地湾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格外引人注目。大地湾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一,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在这里出土发现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彩陶,是迄今所知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它的年代可上溯到距今约7800年左右,与两河流域耶莫有陶文化和哈逊那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同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经多次考古研究发现,大地湾文化遗存的相对时代约为距今7800~4800年,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

大地湾原始文化跨越了悠久的历史阶段,它以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涵,展示了黄河文明起源的足迹。在这座建筑里,保存着中国新石器时期考古研究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史前殿堂。这座殿堂建于5000年前仰韶文化后期,是原始聚落首领的殿堂。历史学家给予了它这样的评价,这座殿堂“奠定了中国宫殿制度的基本格局”。

伏羲与女娲的创世神话,不仅与大地湾文化在发生的时间上极为接近,而且也同处在如此相近的地理空间中,这难道仅仅是时空的偶然吗?在大地湾一期文化陶器上有十几种刻画符号,这难道就是伏羲书契的遗痕吗?

甘肃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整个河陇地区在新石器时期中,不仅吸收周围各种文化的精神,同时给周围文化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仰韶文化便是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远古时代,人们逐水而居,河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便随着黄河的波涛一路东去,成为整个华夏文化的奠基。

陇原高地的壮阔,成就了陇原人辽阔的胸怀,也造就了陇原文化特有的气势,苍茫的黄土高原在甘肃东部延伸,古老的黄河文明在这里孕育成长。

山川流韵

人类依赖自己的灵智认识了大地四方,人在认识大地四方之中发现了大地之美,大地美,是美的完整集合。

甘肃大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陇原之美,自然古朴,浑厚灿烂。历史曾在这里大开大阖,而历史却与山河同在。

丝路古道

甘肃的西北部就是中国最长的走廊地带——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绵延千里,在古代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地。2000多年前,张骞两通西域,西汉在此划分河西四郡,从此,河西走廊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古道漫漫,中华文明从这里远扬到异域他方,驼铃叮咚,中原内地从这里感知到西方的精神灵光。

河西是陇右的屏障,陇右是关中的屏障。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河西的得失,与中原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河西的安定,与内地的盛世繁荣紧密相连。秦、汉、明三朝都曾在河西大规模修建西部长城,特别是汉长城,不仅跨越整个河西走廊,而且更延伸到新疆一带,体现了以长城开拓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精神。

长城是古丝绸之路的护卫者。这一段段城墙,一座座烽燧,是世事苍桑的见证。在这片土地上,光荣与梦想同在,辉煌与悲怆并存。

敦煌附近的古董滩,曾是出敦煌去西域的重要关隘——阳关所在地。

守望者

在河西走廊,长城与丝绸古道陪伴相随,有力地维护了丝路的畅通和边疆的稳定。

阳关耳目

阳关,因坐落于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丝绸古道南路的重要关隘。

古阳关经历岁月的风雨已不复存在,但在这沙砾中仔细搜寻,依然可以找到古时的箭簇、钱币、陶片和珠宝等。这红色沙丘上的一座烽燧就是著名的阳关耳目,它静静地伫立在这里,也许仍在静候着昔日的阳关驼队进出时的繁华。

玉门关

汉长城遗迹

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的另一座重要关隘。玉门关因西域出产的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玉门关扼守着河西走廊的西大门,是通往新疆伊吾的门户。诗人李白著《关山月》一诗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豪迈的激情来源于盛唐时玉门关直通西域的壮阔景象。

这戈壁滩上的雄关就是明长城西端的起点——嘉峪关。嘉峪关地形险要,南依祁连山余脉文珠山,北接马鬃山余脉黑山,自古就是河西的第一关隘。嘉峪关关城宏伟,立于广漠,蔚为壮观,有“天下雄关,边陲锁钥”之称。雄关晓月令人遐思,静谧的古道洋溢着祥和。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有“天下雄关,边陲锁钥”之称。

“无数驼声遥过碛,应驮白炼到安西”,在这条千年不变的丝路通道上,有过烽火的狼烟,有过战马的嘶鸣,但更有过喧嚣的闹市、往来的商队,大西北人是中华古文明最初的西行使者,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串联起戈壁滩上的生命绿洲,用双脚踩出了光照千古的丝绸商道。

河西走廊的神韵,历史为证,山川为证,大地为证。

丝路长歌

如果将人类的历史比作一条长路,在这条长路上曾闪现过多少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历史创造。人类历史上确实曾有过一条长路,它跨越崇山峻岭、戈壁沙漠,架构起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甘肃,东接黄土高原,南占长江流域,西接青藏屋脊,北连蒙古高原,历史上就一直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传播的舞台和通道。“使者络绎于途,商贾相望于道”,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勃勃流动于这条道路上,涓涓如溪的文明成果在这里汇聚融合,古老的丝绸之路成就了辉煌,成就了灿烂,成就了神奇。

在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以丝路文化最为灿烂夺目。历史上,甘肃是东连西出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绵延达1600多公里,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个个丝路重镇,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甘肃大地上。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为代表,省内100多处石窟寺庙、塔碑楼阁,形成了一条绚丽多彩的丝路艺术长廊。历史的苍桑变迁不能掩没它瑰丽的文化价值,今天依然闪耀着不朽的灿烂光芒。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西汉时期,汉武帝击败匈奴,为开辟和打通与西域的商贸往来,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敦煌从此成为边陲重镇。它南依祁连,西控西域,东达京洛,领六县,据两关,既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之地,又是贸易、文化交流的中转枢纽,因而,敦煌地虽偏远而开放繁荣,远离中原而文化昌盛。佛教东渐,欲进中原先入敦煌,两种文化在此交合碰会,是形成敦煌石窟群的重要背景。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它根植于丰厚的中原文化艺术土壤之中,融会了古印度及西域的佛教艺术风格,集建筑、彩塑和壁画于一体,其年代之久远、营造时间延续之长、规模之浩大、艺术制作之精美、内容之丰富,使它成为人类永远的文化圣地。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的十六国前秦时期。千余年来,莫高窟经历了十六国的初创、北朝的渐盛、隋唐的辉煌、五代以后的衰微和明清时期的沉寂,流年风雨、沙压土埋、人为毁坏,但存留至今的洞窟仍有492个,彩塑2400余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中外学术界,从此,在文化学术研究领域里增添了敦煌学这一专门学科。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遗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人类文明交流汇合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交流汇合最灿烂的体现。

大梦敦煌,人类的敦煌。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地处天水市北道区,现存有窟龛194个,大小造像7200余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

甘肃是石窟艺术之乡,中国四大石窟甘肃独占其二。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北魏时期,跨越1600余年的历史,至今保留有大小洞窟194个,泥塑造像72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艺术见长,梵界的圣洁清雅与世俗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馆”。

麦积山石窟44窟,西魏

清俊潇洒的风格和隽永含蓄的微笑,构成了西魏造像中最完美的佛的形象。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是我国石窟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寺之一,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

永靖炳灵寺石窟是甘肃的三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创建于十六国的西秦时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各代,至今存留有窟龛近200个,大小造像700余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

甘肃的著名石窟还有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武山拉梢寺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和安西榆林窟等等。甘肃石窟艺术以其博大的文化内涵、多姿多彩的动人形象、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令世界瞩目。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是河西走廊上最早的石窟寺之一。

悠悠驼铃在漫漫的丝路古道上摇响,唤醒了沉睡的大漠,唤来了美丽的飞天,丝路长歌穿越千年的寂静,奏响了今天的辉煌。

高原豪情

高原,因其高亢而凝重,因其险峻而深沉,因其寒峭而质朴,因其孤高而纯洁。

这里的山峦虽没有五岳的奇峰秀景,但苍茫的群峰却充溢着无限厚重的力度,它们朴实无华并具有自己真正的高度。

这里的江河虽没有江南的温情委婉,但汹涌澎湃的激流使它面前没有冲不出去的山谷。

云中漫步

甘肃的西南部,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高亢,奇峰异景,美不胜收。

裕固族青年

裕固族是生活在祁连山北麓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

正是这样的山,正是这样的水,养育造就了这里的人,彪悍雄浑,伟岸旷达,执著如山崖峭壁,刚烈如江河奔涌。他们生生不息,勇猛顽强,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创造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甘肃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甘肃大地人文荟萃,色彩瑰丽。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回族群众的聚居地,这里伊斯兰文化浓郁,临夏市号称是中国的小麦加,阿拉伯风格建筑遍及市区各处。

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东乡族的民歌、保安族的腰刀及裕固族的歌舞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共同构织起了陇原一道民族文化的亮丽风景。裕固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辽阔的草原,湛彻的蓝天,悠远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无不令人心醉。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藏族同胞的聚居地。藏族人民笃信佛教,他们以自己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成为甘肃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位于夏河的拉卜椤寺,是甘、青、川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拉卜椤寺始建于18世纪初,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拉卜椤寺规模宏大,寺院建筑金碧辉煌,错落有致。贡唐宝塔名扬天下,佛像造型神态各异,酥油花绚丽多彩,佛教壁画丰富传神。正月的“毛兰姆”祈愿法会隆重热烈,是藏传佛教的精髓表现。

甘南草原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热烈,大夏河畔青草茂盛,湛蓝的天空飘荡着白云。每年夏季的“香浪节”,整个草原成了歌舞的海洋,人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在蓝天下跳起奔放的锅庄舞,抒发着雪域高原的豪情。

甘南草原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藏族同胞占总人口的50%。

古往今来,甘肃作为古老中华文明的先行者,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前沿和舞台,这块大地为后人留下了享之不尽的自豪和荣耀,留下了博采吸纳的开阔胸怀和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传承文明,不仅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膜拜,更是对历史精神的继承,对生命历程的张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甘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500万陇原儿女正在铸就甘肃新的辉煌。

望陇原大地生机盎然,石化基地兰州、铜城白银、镍都金昌、钢城嘉峪关、卫星城酒泉,如颗颗新星装点着甘肃大地,新欧亚大陆桥贯穿甘肃全境,使甘肃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生机勃勃的新经济园区。

古老的甘肃在复兴,崭新的甘肃在崛起。甘肃,一个充满神奇的天地,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神奇的甘肃》解说词,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