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谈偏远农村教育

谈偏远农村教育

时间:2023-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庙坝村民办小学,建设在少人间烟火的田梁,偏远村落人口稀少得出奇。据了解,其他村也有类似的情形,这直接影响民办小学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可像庙坝村这一类的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到3年,还基本处于文化脱盲,知识尚未达到解决温饱的层次和状况。可见偏远山区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在社会区域方面将会成为另一体统。要从根本上解决像庙坝村义务教育的困境,政府应该对偏远、落后、贫

属于偶然与自然的原因,到武都区裕河乡庙坝村联系扶贫已有段日子。时间一长就不断遇到熟悉的村民向我积极反映孩子教育的问题。在此期间,同样遇到有村民和学生家长找我要书读的事。针对需要,利用村民小学的校舍帮助成立了农民科技学校。虽说我的单位和我个人倾其余书和杂志只捐献了880本给村民,但这基本满足了他们读书的兴趣和需要。

当我再次下村时,有几个村民对我说:“上次送给的书太好了,只是已经读完,能否再送些科技、法律、教育、文化方面的书籍。”我能有那么多面面俱到的书籍吗?看着村民渴望而去的眼神,不由得我心里有些难过。

农民开始找书读,这是地方村民初具变化的表现,更是群众的觉悟进步的标志。

庙坝村有史以来,村上就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没有过电灯、电视,现在仍未修筑可通汽车的乡村公路,村民去邻近的五马乡赶集,必须翻越米尖山,家住近处的打来回要一天时间,住得远些的登山几十千米,来去要用两天的时间。加之道路陡峭,驴马不能驼行,就连乡上的包村干部一年也难以去几趟村上检查指导工作。可想而知,该村的偏远和落后问题,早已经进入到叫响的程度。

我几次去联系的庙坝村帮扶,差不多每次都去民办小学看一看,如果校门开着,即走进教室问候老师白斗成,看看简陋的教育设施,瞧瞧受教育的学生,望望快掉下来的房顶。要整修好学校教室的钱不是小数目,不是我掏出腰包就能解决的问题。要长远改变偏远农村落后的科技教育问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就要以人为本,狠抓教育不放松,将基础设施构建到位,附带把农民学校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好。

庙坝农民科技学校开业典礼

要从庙坝村民的角度想问题,为这个村及十里八乡的孩子们打抱不平。裕河岂止偏远的山区孩子们没有课外书读,就是裕河乡政府所在地的学校亦是如此。全乡百姓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几乎没有精神文化的选择,更无有用的营养可供他们汲取。

庙坝村民办小学,建设在少人间烟火的田梁,偏远村落人口稀少得出奇。据说这是自然村的中心,建设得如靠哪个自然村近,其他远的村便有意见。在走访期间,还曾碰到过不少学生家长,来向我索要旧报纸给学生包书皮的事例。让我头痛的事是如何修建学校,能够早日解决村民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就拿庙坝的村办小学来说,不只本村的孩子,还有范家坪村的部分孩子也来上学,开设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有64个学生,一个民办教师。他们要求增加一名教师,增设三年级一个班,以减轻家长去裕河小学的陪读费用。这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出的减负之事。他们普遍认为该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还再三地委托我给乡上和区上打声招呼,从上面调来一名思想好,不怕艰苦,由国家发给工资的教师。

经过我的调查了解,这个学校住宅条件差,由于种种原因,修建得有些太远离村舍。上边曾调来过教师,面对的是分散在10多个自然村,四五千米以外的山区孩子。而且这些学生普遍年龄偏大,识字速度较慢。一旦到晚间或周末,学生放学回家后,这位老师人地生疏,住在荒郊野岭,思想很是紧张,心里特别害怕。即便强撑着守校,仍未能够教上几天学,上不到10多天课,因环境难熬,只得一走了之。

庙坝民办小学教师白斗成接受送书

面对这儿孩子们的上学困难,裕河乡的领导、村上的干部操了不少心,孙安富、董顺平等都很关心,与我不止一次地座谈过此事。没有这个学校不行,小小的孩子不能走一二十千米的山路,在父母陪同下去赵钱坝或五马学校读书。住校嘛,将加重家长的负担。谁又能丢掉家务劳作,专职去给孩子们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可以说让学生上个学太难,根本不能说合算不合算。

针对此事,我做了专项调查了解,关键是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给民办教师发不上工资,办学经费没有财务开支。

据了解,其他村也有类似的情形,这直接影响民办小学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学校要办下去,老师能不能想方设法,在受教育者的家庭成员头上多收一点费呢?现在任教的民办教师白斗成讲,每一个学生收75元,除去学生娃的书本钱和学杂费,剩余的即作为他的教学开销和工资。我掐指头粗略一算,月工资还不到50元。

有人反映说,民办教师年龄大了不成,文化程度太低误人,一年级的拼音都拼不准,没设体育课,哪还能教好娃娃们的课。此事也讲得很对,很正确。但事实是,那些文化程度高的人,可愿意来这样的学校去教书?

学校要多收一点学生的学杂费,用于购买一些必要的教学用具,可教育局发文不允许。学校悄悄地收费,学生娃的家长们实在又都不愿意拿出钱供学生,还会一状告到教育局。这笔经费真要算起来,同城区小学100多元的学杂费标准相比较,收费要少得多了,与大城市贵族学校每年每位学生收费1万元再相比,又简直有天壤之别。但城市里的贵族学校每位学生年收费1万元,家长们却愿意交费没有人告状。可见,偏远山区的小康大业,要从孩子的教育抓起,又咋样才能以人为本。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对与庙坝村一样的小学来讲,只能算作口头的一个宣言而已。

在农村教育指标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温饱标准为9年,小康生活的受教育标准是多少?我想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该是达到15年以上。可像庙坝村这一类的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到3年,还基本处于文化脱盲,知识尚未达到解决温饱的层次和状况。

问题找得准,要抓住解决可很难。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有关教育部门的领导。他们对我说:农村义务教育实属公共服务。经费投资和校舍维修,由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其实,众所周知,这笔经费杯水车薪,即使有,也先拨给了公路沿线小学用,根本分配不到像庙坝村这样的偏远山村。像庙坝村这样的民办小学不少,许多难以维持,不说享受到这笔经费,而且上边要求将其作为撤销的对象。

撤销?可见偏远山区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在社会区域方面将会成为另一体统。过不了许多年之后,其结局可想而知,那差距不知将会有多大。经济宽松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进乡学或城里读书。贫困的家庭为完成义务教育的责任,也必须花钱租房,陪上孩子去几十千米以外的乡级小学过6年生活。试问,像庙坝村这64家孩子的租房费、劳动力占用费、交通误工费等,不知又要花用多少钱?因此,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不公、差距拉大,还不是问题的基本要害和症结。望子成龙是中国的传统,农村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比城市人更大,孩子成才将成为农民消费和出门打工的主要矛盾。

要从根本上解决像庙坝村义务教育的困境,政府应该对偏远、落后、贫困村学校的民办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给予政策性稳定支撑,这样基层小学才不会成空壳,造成有校舍,没教师、没学生的常态。不过,撤销这些民办学校,直接让孩子上乡级小学,可能孩子们更高兴,会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温馨红利。但是,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会拖累一个家庭成员去陪读,每年至少要花费一个出外打工的积累。这会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又将拭目以待!

有些问题真令人难解,更为严重的问题还不止这些。这些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将进城或出外打工。成年后回家时,已失去农村生产、生活的本能,不喜欢养牛、养鸡、养猪,农田不会耕,庄稼不会种,肩腰不会背扛,蔬果也不会侍弄。你信不信,超不过30年,食物来源哪里来?谁之错,谁之过,到那时可以看到些分晓了。

给庙坝村学生和农民发放科普书籍

二〇〇四年金秋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