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步并发展壮大的,十多年来,北京市按照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进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_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研究

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步并发展壮大的,十多年来,北京市按照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进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发展现状

1.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有机结合,信息化规范标准建设有序开展。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广播电视网向户户通延伸,移动电话成为主要信息获取设备,互联网接入初具规模。

3.信息资源逐渐丰富。信息平台对核心业务起到有效支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成熟,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受到普遍重视,各区县和行政村初步建立农业网站。

4.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界全面参与的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站点继续发挥作用,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服务手段得以有益创新,服务效果亮点多多。

5.技术应用持续深入。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开始起步,农口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成效显著。

(二)存在问题

1.城乡数字鸿沟依然明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从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普及情况看,还是从应用水平看,农村和城市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宽带、光纤的进村入户、无线Wi-Fi、3G、4G网络信号的全面覆盖尚未完成,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有效信息资源缺乏,农业信息服务面窄,涉农信息资源的供给与农民的信息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现象。

2.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尚未形成以需求驱动和整合驱动的发展战略。尽管“221信息平台”在促进“三农”信息化建设上起到了整合和引领作用,但其功能是以提供、展示丰富的信息为主,涉农信息资源统筹开发、部门间的协作程度和共享利用水平还不很高,且各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集成性和共享性较差,尚未在公共平台实现各部门、企业、农户之间的信息顺畅流通,信息有效整合与分析相对滞后。

3.信息化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目前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业信息化技术产品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集成示范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适合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多功能、低成本、易推广、见实效的信息技术有待开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北京农业生产经营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多以试点、实验为主,示范引领不足,总体上没有形成成熟的、具有较强自生能力的运营模式。

4.大部分农民信息化意识仍较淡薄,缺乏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能,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民没有应用信息化来改变生产生活现状的意识和需求,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导致一些有用的信息无法及时到达农民手上。农民的收入水平与信息应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获取手段的费用需求也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

5.资金投入总量小且分散,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不足。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不断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一些省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积极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缺乏,多方共赢的体制机制也未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