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文字的选择运用。所谓练字,不是指结合意义来选用词语,而是从字的形状着眼,从视觉上区别其美恶,审慎地选择运用。
全篇可分四段。第一段先是说明文字的起源、作用、先秦至汉代字体的变化。之后说明前汉文人识字多,有的还是语言文字学家,故文章用字丰富深奥;后汉以来,文人不重视文字之学,文章用字日趋寻常简易。末尾指出,世间常用、人所共晓的字,习惯上就认为易;反之则认为难。第二段说明《尔雅》、《苍颉》是两部重要小学书,前者重释义,后者包罗奇文,重形体。作文者对两书均应重视。接着指出字形繁简,有美丑之区别,应当重视。本段主旨在指陈作文必须重视字形。段中谈到《尔雅》义书,谈到宫商,是作为陪衬之用。第三段说明作文选字,必须注意四点:避诡异,省联边,权重出,调单复。这是刘勰从字形选择上归纳出来的四点要求。第四段说明古书上有一些文字,由于音近形近等原因,形成别字。后代文人好奇,引用这些别字作文,那是不规范的。因为别字往往和形体有关,所以附带在这里谈及。
汉字是单音节文字,又采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诉诸视觉意识的手段来构造字形,因此字的形貌因素在文字方面显得较为突出。骈文讲究文字的对称、匀整,对字形美观的要求也要高些。(即在散文,避诡异、省联边等四点要求,在不同程度上也是需要注意的。)可见刘勰重视字形的选择,有着汉字特点和当时骈文昌盛两方面的原因。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1],鸟迹明而书契作[2],斯乃言语之体貌[3],而文章之宅宇也[4]。苍颉造之,鬼哭粟飞[5];黄帝用之,官治民察[6]。先王声教[7],书必同文[8];輶轩之使[9],纪言殊俗[10],所以一字体[11],总异音[12]。《周礼》保氏,掌教六书[13]。秦灭旧章[14],以吏为师[15],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16],程邈造隶而古文废[17]。汉初草律[18],明著厥法[19],太史学童,教试六体[20];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21]。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22],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23]。至孝武之世[24],则相如撰篇[25]。及宣、平二帝[26],征集小学[27],张敞以正读传业[28],扬雄以奇字纂训[29],并贯练《雅》、《颉》[30],总阅音义,鸿笔之徒[31],莫不洞晓[32]。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33];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34],非独制异[35],乃共晓难也[36]。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37],臧否大半[38]。及魏代缀藻[39],则字有常检[40],追观汉作[41],翻成阻奥[42]。故陈思称[43]:“扬、马之作[44],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45],非博学不能综其理[46]。”岂直才悬[47],抑亦字隐[48]。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49],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50];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51],不可不察。
[1]文象:文字的形象,指象形文字。列:出现。结绳:结绳记事。移:改变。
[2]“鸟迹”句:据《说文解字叙》说,苍颉造字是受了鸟兽之迹的启发。书契:指文字。契,刻。
[3]体貌:形貌,意谓文字将无形的语言形象化了。
[4]宅宇:住所,引申为寄托,意谓文章通过文字得到了记录。
[5]“苍颉”二句:《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下)粟,鬼夜哭。”苍颉(jié):相传是黄帝的史官,文字的创造者。
[6]官治民察:语本《易传·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7]声教。声威教化。
[8]书必同文:书写必定要用统一的文字。
[9]輶(yóu)轩之使:指帝王派往各地搜集方言的使者。輶轩,轻车,古代使者所乘。
[10]纪言殊俗:到不同习俗的地方记录语言。
[11]一:统一。
[12]总:也是统一的意思。
[13]“《周礼》”二句:《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保氏:官名,职掌教育贵族子弟。六书:郑众注说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解字》说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此代指文字。
[14]秦灭旧章:指秦朝毁掉旧有的典籍。
[15]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上奏建议“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16]“及李斯”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根据李斯的意见统一文字,《说文解字叙》说,李斯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李斯:秦始皇时任丞相。籀(zhòu):一种字体,也称大篆,笔画较复杂,因此刘勰称李斯等减省笔画为“删籀”。秦篆:即小篆,由李斯等简化大篆所创,为秦朝通行文字。
[17]“程邈”句:《说文解字叙》:“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又:“四曰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原是狱吏,因事下狱,在狱中将民间习用的字体整理成隶书。古文:指大篆。
[18]草:草拟。
[19]厥:其。
[20]“太史”二句:《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考核)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太史:官名,汉代掌天文历法、编修史书等职。六体:六种字体:古文、奇字、篆书(小篆)、隶书、缪篆、虫书。
[21]“又吏民”二句:《汉书·艺文志》载,汉初萧何草拟法律,规定“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谬:错误。劾:检举揭发。
[22]“是以”二句:《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载:“(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石建:西汉大臣,以为人谨慎著称。
[23]文:指文字书写。
[24]孝武:汉孝武帝。
[25]相如:司马相如,西汉作家。撰篇:指撰写《凡将篇》。《汉书·艺文志》说《凡将篇》无重复字。是字书。
[26]宣、平二帝:西汉宣帝、平帝。
[27]小学:汉代指文字训诂之学,此指精通文字训诂学的学者。
[28]“张敞”句:《汉书·艺文志》载:“《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张敞:西汉大臣。正读:指对《苍颉篇》正音释义。传业:以小学为业传授给后辈。
[29]“扬雄”句:《汉书·艺文志》载:“至元始(汉平帝年号)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扬雄:西汉学者。奇字:王莽时有六体书,其中第二体为奇字,《汉书·扬雄传》载刘棻曾向扬雄学作奇字。纂训:指扬雄作《训纂篇》解释字义。
[30]贯练:贯通熟练。《雅》:《尔雅》,古代字书。《颉》:即《苍颉篇》,李斯所作。
[31]鸿笔之徒:指创作鸿篇巨制的作家。
[32]洞晓:通晓。
[33]假借形声:凭借着精通小学,用奇异之字来形容声貌。
[34]率:通常。玮:珍奇,此指奇异少见。
[35]异:奇异。
[36]晓:通晓。难:指难字。
[37]复文:复杂的字形。隐训:难解的字义。
[38]臧否(pǐ)大半:指对“复文隐训”的文字,大半有不正确的理解。臧否,好坏。
[39]缀藻:指创作。缀,装饰。藻,文采。
[40]检:规格。
[41]追观:反观。
[42]翻:反。阻奥:艰难深奥。
[43]陈思:三国魏陈思王曹植。以下引语无考。
[44]扬、马:扬雄、司马相如。
[45]师传:由老师传授。析:解释。
[46]综:此指理解、掌握。
[47]直:仅,只。才悬:才学悬殊。
[48]隐:难懂。
[49]率:大都。
[50]斯:实,其实。后文“虽易斯难”之“斯”同此解。
[51]趣舍:意同“取舍”。
文字出现后结绳记事就不用了,鸟兽之迹的启发使文字得以产生,文字是语言的形体符号,文章的寄寓载体。苍颉创造了文字,使得鬼惊夜哭、天落粟米;黄帝使用了文字,使得官吏可以治理、百姓能够明察。前代的君王传布声威教化,书写一定用统一的文字;帝王派出的使者,去不同习俗的地方记录方言,是为了统一字体和不同的方音。《周礼》中的保氏,职掌文字的教授。秦朝烧毁旧有的典籍,而以官吏为学习法律的老师,到李斯简化籀文,秦朝的小篆便兴起了,程邈创造隶书,秦以前的古文就被废弃了。汉朝初年草拟法律,明确写上了有关文字的法令,太史官教育学童,要考六种字体;同时官吏百姓上书,文字错了就会被检举弹劾。因此西汉石建上书,因马字缺了一笔而害怕获死罪,虽说是出于性情的谨慎,也说明当时重视文字的书写。到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编了字书《凡将篇》。到汉宣帝、汉平帝时,征集通晓文字训诂的学者,张敞从师学习正音释义并传给后辈,扬雄因懂得奇字而作了解释字义的《训纂篇》,他们都熟悉精通《尔雅》、《苍颉篇》,全面掌握了文字的音义,当时创作鸿篇巨制的作者们,无不通晓文字学。而且他们大多创作京都苑囿题材的辞赋,凭借精通文字学用奇字难字来形容声貌;因此西汉的文字训诂之学,多有奇异的文字,不只是有意制作奇异文字,而是当时许多作者都通晓难字。到了东汉,文字训诂之学变得粗疏了,对于字形复杂、字义难懂的字,大都解释错误。到魏代作文,所用文字有固定的规格,回头来看汉代作品,反而艰涩深奥了。所以曹植说:“扬雄、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旨趣幽深,读者如果不经老师传授,就不能解释它的文字,不博学广识,就不能理解它的内容。”这岂止是读者与作者的才学悬殊,也是由于文字的艰深。从晋代以来,用字大都追求简单平易,当时都习惯于用容易的字,谁还会去用难字呢?如今只要一个字怪异,那么好几句便会深受影响;三个人不识的字,那将成为字中的妖怪了。后代人所共知的字,即使是难字其实也是容易的;时俗所不用的字,即使是容易的字其实也是难的;用字时的取舍,对此不可不加明察。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52],而《诗》、《书》之襟带也[53];《苍颉》者,李斯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54];《雅》以渊源诂训[55],《颉》以苑囿奇文[56],异体相资[57],如左右肩股。该旧而知新[58],亦可以属文[59]。若夫义训古今[60],兴废殊用[61],字形单复[62],妍蚩异体[63]。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64],临文则能归字形矣[65]。
[52]孔徒之所纂:郑玄《驳五经异义》:“《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旨,盖不误也。”孔徒:孔子门人。
[53]襟带:衣领和衣带,为衣服所必不可少,喻《尔雅》为读《诗经》、《尚书》时所必不可少。
[54]鸟:指最古的文字,相传苍颉造字受了鸟兽之迹的启发。籀:籀文。遗体:指保留的古文字体。
[55]渊源诂训:文字诂训的渊源。诂训,即训诂,解释文字的意义。
[56]苑囿:聚养禽兽的园地。此指汇集。
[57]异体:指两书体制不同。资:依靠。
[58]该:掌握一切。
[59]属文:写作。
[60]义训古今:字义解释有古今之别。
[61]兴:通行。废:废止不用。殊:不同。
[62]单复:简单与复杂。
[63]妍蚩(chī):美丑。
[64]讽诵:背诵,此指吟诵。绩在宫商:产生动听的效果在于音调和谐。
[65]临文:面对作品的文字,此就视觉而言,与上句“讽诵”就听觉而言相对。能归字形:好的视觉效果在于字形美观。
《尔雅》,是孔子门徒编纂的,是通晓《诗经》、《尚书》的必读之书;《苍颉》,是李斯编辑的,它保留着古文字的形体;《尔雅》是文字训诂的渊源,《苍颉》则汇集着奇异的文字,两书体制不同却相辅相成,就如人的左右肩膀和大腿。如果掌握了所有古旧文字而又知道新的意义用法,也就可以进行创作了。至于文字的意义有古今之别,有的通行有的废止,用法不同,字形分简单和复杂,字体有美丑不同。作者的内心想法既已通过有声的语言来表达,语言也用有形的文字来记录,吟诵的动听效果在于音调和谐,看上去悦目要归功于字形美观。
[66]缀字属篇:使用文字来写作。
[67]练:通“拣”,选择。
[68]瑰:奇特。
[69]曹摅(shū):西晋作家。以下引诗无考。
[71]疵:缺点,此指损害。
[72]半字同文:指偏旁相同的字。
[73]施:用。常文:一般的文章,此指不是“状貌山川”的文章。
[74]龃龉(jǔ yǔ):上下齿不相配合,喻不协调。瑕:玉的斑点,引申为缺点。
[75]不获免:不能避免。
[76]同字相犯:同一字重复出现。
[77]适会:根据情况适当运用。
[78]肥:指笔画多。瘠:瘦,指笔画少。
[79]累句:积累成句。
[80]纤疏:稀疏。行劣:全行不美观。
[81]积文:意同“累句”。
[82]黯黕(àn dǎn):黑暗。
[83]参(sān)伍:交错搭配。
[84]磊落:形容错落。
[85]值:遇。
因此用文字写作时,必须有所选择:第一要避免诡异,第二要减少联边,第三要权衡重出,第四要协调单复。诡异,就是字体奇特怪异。曹摅的诗说:“难道不愿意参加这次游玩?只是我狭小的心胸讨厌那呶(喧闹声)。”其中“呶”两个字怪异,便很大地损害了美好的篇章,何况超过两字,还能看得下去吗?联边,就是偏旁相同的字连用。描摹山川形貌的作品,古今都用联边字,但用于一般的文章,就不大协调而成了毛病,如果无法避免,可以连用三个偏旁相同的字,连用三个以上,那就成字书了。重出,就是同一字重复出现。《诗经》、《楚辞》根据情况而适当运用重复字,但近代写作却忌讳同字重复,如果两个字都是必要的,那么宁可重复。所以善于写作的人,才华富足可写万篇文章,却常苦于无法更换一字。不是单单缺了某个字,而是避免重复不容易。单复,就是字形笔画的多和少。笔画少的字积累成句,那就显得稀疏而字行不美观;笔画多的字堆积成文,那就显得暗黑而全篇无光;善于斟酌用字的,交错搭配笔画简单和复杂的字,这样就能错落有致、连贯如珠了。上述这四条,虽然不一定每篇作品都有,但作为用字的体例是不能没有的。如果遇到这些毛病而不知改正,那就不算精通练字。
至于经典隐暧[86],方册纷纶[87],简蠹帛裂[88],三写易字[89],或以音讹[90],或以文变[91]。子思弟子,“於穆不似”[92],音讹之异也。晋之史记,“三豕渡河”[93],文变之谬也。《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94],《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95],“别”、“列”、“淮”、“淫”,字似潜移[96]。“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97]。傅毅制诔,已用“淮雨”[98];元长作序,亦用“别风”[99];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史之阙文[100],圣人所慎[101],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86]隐暧:隐晦不明。
[87]方册:典籍。方,书写的木板。册,编联起来的竹简。纷纶:纷乱。
[88]简:简册。蠹(dù):蛀蚀。帛:用作书写的丝织品。
[89]三写易字:多次传抄而成错字。
[90]以音讹:因读音相近而出错。讹,错。
[91]以文变:因字形相似而写错。
[92]“子思”二句:《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中有“於穆不已”句,孔颖达《正义》引郑玄《诗谱》:“子思论《诗》‘於穆不已’,仲子曰‘於穆不似’。”子思弟子:指孟仲子。子思:孔子之孙孔伋的字。於(wū):叹词。穆:美。不已:不止。似:音近于“已”而误。
[93]“晋之”二句:《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一作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渡河’也。”史记:历史记载。
[94]“《尚书大传》”句:《尚书大传·周传》:“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尚书大传》:旧题西汉伏胜撰,是解说《尚书》的书,其实为伏胜弟子所辑录的伏胜遗说。东汉郑玄作注,说“淮,暴雨之名也”。
[95]《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撰。列风淫雨:《帝王世纪》:“久矣,天之无列风淫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改“别”为“列”,“淮”为“淫”。列,烈,猛烈。淫,过度。
[96]潜移:无意中变了样。
[97]理乖:于理不合。
[98]“傅毅”二句:傅毅《北海静王诔》:“白日幽光,淮雨杳冥。”参见本书《诔碑》篇“傅毅之诔北海,云‘白日幽光,淮雨杳冥’”三句。
[99]“元长”二句:原无,今人据卢文弨说补。二句说王融作序文已用“别风”一词。元长:齐梁作家王融的字。刘勰《文心雕龙》虽不论及当代作家,但那是就作家作品的评价而言,且下文说“古今一也”,傅毅为东汉人,即所谓“古”,则此处“元长”当指同时代作家无疑,然所作有“别风”二字的序文已无可考。
[100]阙文:缺疑之文。《论语·卫灵公》:“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
[101]圣人所慎:《论语·为政》载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少过失)。”
至于经典隐晦深奥,典籍纷乱,竹简蛀蚀、帛书损裂,经多次传抄文字讹变,有的因音近而错讹,有的以形似而谬误。子思的弟子,把“於穆不已”说成“於穆不似”,就是字音相近造成的变异。晋国的史书,“己亥渡河”被读成“三豕渡河”,就是字形相似发生的错误。《尚书大传》中有“别风淮雨”的说法,《帝王世纪》则作“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因字形相似而无意中写错了。“淫”、“列”两字意思恰当但不新奇,“淮”、“别”两字于理不通却显新奇。傅毅作诔文,已用了“淮雨”一词;王融作序文,也用了“别风”两字;可见爱好新奇的心理,古今都是一样的。对史书中的缺疑之文,圣人是持谨慎态度的,如果能依照正确的字义摒弃奇异,那么就可以参与订正文字了。
赞曰:篆隶相熔[102],《苍》、《雅》品训[103]。古今殊迹,妍蚩异分[104]。字靡易流[105],文阻难运[106]。声画昭精[107],墨采腾奋[108]。
[102]篆隶相熔:指大篆熔入小篆,小篆又熔入隶书。
[103]《苍》:《苍颉篇》。《雅》:《尔雅》。品:区分。训:解释。
[104]妍:美。蚩(chī):丑。
[105]靡:顺,指上文“世所同晓”的字。流:流行。
[106]文阻:文字艰深。指上文所说“时所共废”的字。运:通行。
[107]声画:指文字,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昭:明。
[108]墨采:墨迹文采。
总之,篆书熔化成隶书,《苍颉》、《尔雅》区分字形、解释字义。古今字体不同,字形也有美丑之别。用字顺时容易流行,文字艰深难以通行。文章用字明白精确,墨迹的神采才能飞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