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较好,为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注入了市场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填平城乡“数字鸿沟”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政府政策也逐步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获得了飞速发展。本研究探讨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化政策,使得这种新的、充满活力的经营方式为北京“三农”带来福利,同时促进北京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一个台阶。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是填平城乡“数字鸿沟”重要契机
1.提高农民信息化技术使用技能
当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带来收入,村民将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对接受相关信息化培训的需求会十分强烈,同时还会带动村民在农业生产、发展、创新全过程的信息化技术需求。社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运而生,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
2.催生农民对信息化新技术的内在需求
当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合作社、农户销售自家产品的一个重要渠道时,农民学习上网的热情、农村当地的宽带建设、无线网络覆盖、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覆盖率等,都将由需求方——合作社、农户提出,成为市场需求主导、政府辅助的拉动型信息化建设模式,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去推动。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信息化进程,更可以提高各类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无效投资。
3.发挥市场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从农产品电子商务角度来说,当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在农业农村真正发展起来后,那些能够提供有用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深度分析、电子商务营销手段、适应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内部管理方法等的信息平台的使用率将上升,并且促使这些信息平台不断建设完善。
(二)北京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1.北京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1)农产品信息平台阶段
2000年前后,随着农业农村信息化不断推进,北京市农产品信息平台开始涌现,这些平台多为政府主导,提供农产品价格、供需等市场信息,为农产品走出生产与市场脱节困境做出了很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农村科技与市场信息服务呈现出多平台、多服务共同发展的局面,智能化的农产品生产质量监管、农产品直销物流体系等也逐步建立。
信息平台阶段,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但却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前期铺垫,没有这一相对漫长的过渡,生产者信息化技能、管理、意识得不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有部分市场化的信息平台逐步向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平台转化。
(2)耐储型农产品电子商务阶段
耐储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枝独秀的阶段,集中在2009年至2011年。2008年,很多卖菜网同时兴起,仅仅数月后都因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各种原因夭折。到2009年前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似乎暂时被搁置一边,电商们开始转向耐储存农产品,大量出现了耐储存农产品电子商务。如我买网、1号店,以耐储存农产品为突破口,开始进入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
(3)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阶段
2012年被称为“生鲜电子商务元年”。大电子商务平台开始进入生鲜领域,2012年5月,顺丰速运的电子商务食品商城“顺丰优选”上线,定位中高端食品B2C。6月,淘宝生态农业频道上线;7月,京东商城正式推出生鲜食品频道。虽然生鲜电子商务这两年看起来非常红火,平台、超市和农业基地纷纷涌入,但大都运行得很艰难,许多最初的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还未为世人所知就已经倒闭。
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电子商务的支持更明确化,2013年,更多商家加入生鲜业务大军。4月,1号店生鲜业务上线,采用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方式,生鲜业务获得了迅猛发展。5月,天猫上线“时令最新鲜”板块,预售生鲜产品。6月初,亚马逊中国推出海鲜频道“鲜码头”,随后中粮我买网也上线生鲜频道。7月底,苏宁易购正式上线生鲜商品“阳澄湖大闸蟹”,并支持全国下单配送。9月,航运也拼入生鲜市场行列,东方航空公司筹划良久的B2C网上商城“东航产地直达网”上线。11月,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与京东合作,新发地京东官方旗舰店即日上线。如今,北京市各大电子商务角逐线上农产品市场正逐渐走入关键阶段。
2.北京市农产品参与电子商务主要途径
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一是北京人口多,容易形成聚众订单,有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初期发展。二是源于北京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无形中降低农产品电子商务初期发展的成本。三是北京市电子商务相关人才多,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初期发展提供了好的人力资源。
目前,北京市农业生产者进入电子商务销售的途径主要有四种(见图5-1):
第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直接建设农产品网络平台,以推介合作社、企业及其自有产品为主。这种途径使用得比较广泛,但是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购物过程的还比较少,大都起到传播信息、宣传展示的作用。这种农产品网络平台,有的会逐渐向具有电子商务功能发展。
第二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利用已有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包括农产品垂直型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所生产的农产品。这种途径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的农产品,对产品认证、标准化生产等要求较高。
第三种,京郊农场、农户,通过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自产农产品,类似于C2C。如淘宝网。
第四种,随着社会化网络工具,如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的出现,不管是合作社、企业还是农场、农户,利用各种聊天工具、移动终端销售农产品的现象更是时有出现。
图5-1 京郊农产品电子商务途径
3.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制约因素分析
(1)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
顺丰根据北京六环以内平均每天的订单数和配送成本,计算得出现在同行平均每一个订单的物流配送成本为47元多,整个业内至少都在4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整个仓储、IT、客服系统等成本,所以100元左右的订单对电子商务而言都是亏损的。
(2)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待完善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解决的一大任务就是建立消费者信任。在网页上,无论描述得有多好,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人们获得直接感受的问题。从北京市来看,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还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率不高、运用效果不明显。
(3)农产品电子商务公众知名度低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做广告宣传的比较少,在市民中的知名度还不高。一般家庭中负责采购食材的多为中老年人。很多中老年人还没有习惯上网购物。而网民中比例高的,如男性、年轻人,往往都不参与购买食物。
(4)本地高品质农产品生产规模不足
农产品零售业务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生鲜品类对时效的要求很高,周转快、库存低,缩短产地和顾客之间的距离,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黄金生存法则。电子商务平台亲自打理生产领域,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事情。京郊农产品生产规模还是很小,根本不足以满足日渐扩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很多平台都只好舍近求远。
(5)“三农”对接电子商务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难于找到合适的京郊农场;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原因,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很难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接。“三农”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主要源于京郊农业生产本身规模不大,产品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同时,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比如京白梨,上市时间很短。另外,京郊农产品相对其他地区的生产成本较高。
(三)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化政策梳理
1.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路径
2005年,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电子商务首次在政策性文件中被提到,从此我国电子商务开始了规范、快速发展的时刻,为后续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
2007年始,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相关部门的政策中逐渐被提及,但此时多为原则性的描述,没有落实到部门,也缺乏具体操作方向的政策。
从2011年起,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开始密集出台,并且逐步深入、细分,更具有可操作性。2013年,相关政策更加明朗化。具体政策措施及政府动向,无疑正是引爆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战场的重要根源。
图5-2 国家层面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变迁
2.“十二五”时期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政策
梳理发现,从2011年起,各个方面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政策开始多起来,政策从原则性为主,向细化、深入、综合、可操作发展;不仅在中央文件中提及,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根据中央文件,从不同角度发布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扶持政策,政策也逐步落实到各部门。政策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农产品流通政策,其次是信息化政策。
2012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5月,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原来分条块的信息化政策、物流体系政策、农产品安全政策、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等,也因电子商务将这些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而难分彼此,因此,从2013年开始,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出现综合深入、可操作性强的特征。
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宽带网络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1月,《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要求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化水平。2月,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办法(试行)》,鼓励经营应用型基地建设。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意见》要求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拓宽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积极培育城市社区、农产品电子商务。《通知》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0月,商务部《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十大扶持新举措。对于一直以来存在“卖难”的农产品,将加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并提出了详细的政策措施。
3.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政策
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相关政策出台得并不是很早,直到2012年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农村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才正式将促进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2013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农产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建立跨区域农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信息的沟通渠道。
另外,宽带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机构的宽带接入进行重点扶持,对公益性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实行政府采购。
从总体上看,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政策、措施还不是很完备,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细则办法还没有出台,鼓励北京“三农”对接电子商务方面的政策也很少。《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农村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及《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后续具体操作性扶持政策还很缺乏。
(四)北京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化政策建议
对照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需求和信息化政策可扶持的方面,信息化政策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可起到六方面作用: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可提高生产者信息化基础条件;二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可参与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三是在数据积累方面,可完善农产品市场数据库;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可提供公益性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五是在网络安全方面,可逐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六是在信息资讯方面,可帮助对接生产方和电子商务平台。
根据北京市具体发展情况,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着力点有:
1.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农户宽带接入速率。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下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使农户宽带接入速率平均不低于10Mb/s。
(2)提升农村宽带普及率。组织实施“宽带通”工程,鼓励宽带运营企业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加强政务宽带建设步伐,实现全市政务光纤网络“村村通”覆盖率达到100%。
(3)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采用无线进村入户模式,扩大农村地区3G网络覆盖范围,重点推进3G网络向行政村延伸,通过政府补贴、农户共担机制,利用多种技术方式实现“一点连接、全村上网”,优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宽带使用需求。
2.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示范应用
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支持研发符合农业多种不同应用目标的高可靠、低成本、适应恶劣环境的农业物联网专用传感器,解决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和农业物联网感知节点合理部署等共性问题;建立符合北京农业应用需求的农业物联网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系统,为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系统集成、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完善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牵头组织物联网技术应用单位、在京院校和相关企业,在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上,争做物联网农业行业应用标准;在“221物联网监控平台”和“设施农业精准生产物联网技术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启动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3.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力度
(1)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和能力。针对各区县实际情况,开发农业农村信息化培训教材和课件,形成专通结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增加农产品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着力升级改造信息服务站、信息大篷车、基层培训教室、各类远程传输系统,夯实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基础设施。依托各级各类农村和农业工程,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现场演示、互动示范、举办比赛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使用技能。
(2)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力度。围绕提高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技能,依托培训教室、综合信息服务站、信息大篷车等现有设施和渠道,面向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操作主题培训;面向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发展类型、政策法规等专业培训;坚持网上网下互动、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提升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集体“三资”管理人员以及具有创业意愿农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力为重点,开展农业经营、市场开拓、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
4.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时间不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信用问题、电子支付安全问题、违约问题等。规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C2C和B2C,双方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和信用管理作为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的基础,那么由于网络中的虚拟性,必然造成双方的不信任,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有法制基础和信用基础。发达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政府可以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台农业信息、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5.完善涉农数据库建设
推进各类涉农数据库建设。首先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市场、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等各类数据库建设的统筹规划,由一个权威部门来协调、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要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库;其次要统一建库标准,应当根据信息发布的技术要求,制定涉农数据库建库标准,以便数据库能顺利上网运行和共享;第三要加强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切实为全市农业科研、教育、管理、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保护数据库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
6.搭建电子商务与生产者沟通平台
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益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还很低,下一步要开展两方面的公益宣传,一是利用电视媒体、移动媒体等途径,拍摄农产品电子商务宣传片,扩大在市民中的普及率,让市民了解目前有哪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如何利用这些平台采购日常所需农产品;二是利用广播、电视、科技大集等形式面向农户进行宣传,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案例,让农民了解电子商务的优势,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途径将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
为促进农民、农业企业、合作社产品销售,帮助电子商务平台找到稳定供货渠道,建议搭建沟通平台,定期组织各类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与京郊具有生产规模或者具有产品特色的生产者见面会,拉近电子商务平台与生产者的距离,促进产销通过电子商务结合,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平台与生产者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负责人:刘军萍
组 长:张 军
成 员:张春林 卢月静 陈丹梅 冯学静 贾启山
韩 姣 李冬玲
执笔人:陈丹梅
2013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