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变第二十九

通变第二十九

时间:2024-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变 此篇大指,示人勿为循俗之文,宜反之于古。此则彦和之言通变,犹补偏救弊云尔。文辞气力,通变则久 放言遣辞,运思致力,即一身前后所作,亦不能尽同。唐歌在昔 案上文黄歌《断竹》,下文虞歌《卿云》,夏歌《雕墙》。窃谓模拟自以脱化为贵,次之则求其的当,虽使心貌俱同,固无讥也。公非尊其父之称,而方以为称太史公曰者皆褚少孙所加。

通变第二十九

文辞气力,通变则久 放言遣辞,运思致力,即一身前后所作,亦不能尽同。前篇云:八体虽殊,变通会适,得其环中,则辐凑相成是也。况于规摹往文,自宜斟酌损益,非如契舟胶柱者之所为明矣。

数必酌于新声 新旧之名无定,新法使人厌观,则亦旧矣;旧法久废,一旦出之尘薶之中,加以拂拭之事,则亦新矣。变古乱常而欲求新,吾未见其果能新也。

通变之术,详在后文,所谓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以摄契,然后凭情以会通, 负气以适变是也。体统即昧,虽有巧心,亦谓之不善变矣。

黄歌断竹 《断竹歌》见《吴越春秋》,不云作于黄世。彦和《章句》篇又云:《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以为本于黄世,未知何据?

唐歌在昔 案上文黄歌《断竹》,下文虞歌《卿云》,夏歌《雕墙》。《断竹》、《卿云》、《雕墙》,皆歌中字,此云在昔,独无所征,倘昔为蜡之讹与?《礼记》载伊耆氏蜡辞。伊耆氏,或云尧也。

夏歌雕墙 此伪古文《五子之歌》辞。

序志述时,其揆一也 据此,知质文之变,独在文辞。至于实际,古今所均也。

黄唐淳而质六句 此数句犹《礼记》云:虞夏之质,不胜其文;商周之文,不胜其质。乃比较之词,意谓后逊于前,非谓楚汉以下,必无可师也。且彦和之所谓侈艳、浅绮、讹新,今日视之,皆为佳制,故知所谓侈者,视汉于周之言,所谓讹者,视宋于魏之言。彦和生当齐世,故欲矫当时习尚,反之于古,岂知文术随世益衰,后世又不逮宋远甚。或据彦和此言,以为楚汉尚不能无弊,于是侈言旁搜远绍,自东京以下,鲜有不遭攻射者,此则误会前旨之过,彦和不为此曹任咎也。

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 彦和此言,非教人直录古作,盖谓古人之文,有能变者,有不能变者,有须因袭者,有不可因袭者,在人斟酌用之。大抵初学作文,于摹拟昔文,有二事当知:第一,当取古今相同之情事而试序之。譬如序山川,写物色,古今所同也。远视黄山,气成葱翠,适当秋日,草尽萎黄,古作此言,今亦无能异也。第二,当知古今情事有相殊者,须斟酌而为之。或古无而今有,则不宜强以古事傅会,施床垂脚,必无危坐之仪,髡首戴帽,必无免冠之礼,此一事也。或古有而今无,亦不宜以今事比合,古上书曰死罪,而后世但曰跪奏,古允奏称制曰可,而后世但曰照所请,若改以就古,则于理甚乖,此二事也。必于古今同异之理,名实分合之原,旁及训故文律,悉能谙练,然后拟古无优孟之讥,自作无刻楮之诮,此制文之要术也。

唐刘子玄《模拟》篇,谓模拟之体,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异,二曰貌异而心同。貌异心同,模拟之上,貌同心异,模拟之下,卒之以拟古不类为难之极。窃谓模拟自以脱化为贵,次之则求其的当,虽使心貌俱同,固无讥也。若乃貌同心异,固不可谓之模拟,但能谓之纰缪。子玄所举杀大夫、称我、袭忘亡、书帝正、称何以书数条,要皆于昔文未尝细核,率尔仿效,固宜其被诮也。

先博览以精阅 博精二字最要,不博则师资不广,不精则去取不明,不博不精而好变古,必有陷泞之忧矣。

龌龊于偏解,矜激于一致 彦和此言,为时人而发,后世有人高谈宗派,垄断文林,据其私心以为文章之要止此,合之则是,不合则非,虽士衡、蔚宗,不免攻击,此亦彦和所讥也。嘉定钱君有与人书一首,足以解拘挛,攻顽顿,录之如下:

钱晓徵与友人书《潜研堂文集》三十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