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董以宁《蓉渡词话》

董以宁《蓉渡词话》

时间:2024-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倚声初集》卷二选录董以宁《蓉渡词话》6则,《倚声初集》刻于顺治十七年,可知《蓉渡词话》成书于顺治十七年之前。即称选,则今存《蓉渡词话》已非全帙可知。又是编或称《蓉渡词话》,见《昭代丛书》别论例言;或称《蓉湖词话》,见徐仲可《清代词学概论》第七章。《词话丛编》本田同之《西圃词说》第58则所引亦为“董文友《蓉渡词话》曰”,而非《蓉塘词话》。

6.董以宁《蓉渡词话》

【作者小传】

【成书时间】

《倚声初集》卷二选录董以宁《蓉渡词话》6则,《倚声初集》刻于顺治十七年(1660),可知《蓉渡词话》成书于顺治十七年之前。即称选,则今存《蓉渡词话》已非全帙可知。

【内容述略】

是书所论多见精辟,如论词之体性云:

严给事与仆论词云:近日诗余,好亦似曲。仆谓词与诗曲界限甚分,似曲不可,似诗仍复不佳。譬如拟六朝文,落唐音固卑,上侵汉调亦觉伧父。

维护词之本体特征,与清初沈谦、李渔论词主诗词曲有别之说可谓桴鼓相应。又如其论词中情景关系云:

金粟谓近人诗余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仆则谓情语多、景语少同是一病,但言情至色飞魂动时,乃能于无景中着景。

词中情、景,不能为二,董氏之说,较彭孙img96情、景分离之说为通达。

是书尚有堪注意者,如云“仆与程村少时,笔墨颇滥,小词俱数千首”,可见二人填词之多、清初填词之盛。又如:“初子常云:‘近来说词者,颇有彭孙img97、王、邹、董之目,其位置何如?’仆曰:‘仆隽永不如阮亭,澹远不如金粟,精绮不如程村,但神韵偶到时或相似耳。’初子曰:‘君乃复以神韵自赏。’”可知当时词坛以彭孙img98、王士祯、邹祗谟、董以宁为填词四大家,而以“神韵”论词,董氏亦为功臣。

王又华《古今词论》、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各选董文友词论一则,分别为《蓉渡词话》第3则、第1则。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载词话1则云:

余常与文友论词,谓小调不学花间,则当学欧、晏、秦、黄。花间绮琢处,于诗为靡。而于词则如古锦纹理,自有黯然异色。欧、晏蕴藉,秦、黄生动,一唱三叹,总以不尽为佳。清真、乐章,以短调行长调,故滔滔莽莽处,如唐初四杰,作七古嫌其不能尽变。至姜、史、高、吴,而融篇炼句琢字之法,无一不备。今惟合肥兼擅其胜,正不如用修好入六朝丽字,似近而实远也。

此则词话又见《香严斋词话》[7],标题云“邹程村祗谟曰”,可知此则词话应为邹祗谟所作。《词话丛编》本《远志斋词衷》于此则词话前拟小标题“董文友词论”,误。

王熙元《历代词话序录》附录一叙录董文友《蓉塘词话》云:

是书初见于徐虹亭《词苑丛谈》卷一所引,其言曰:“董文友《蓉塘词话》曰:严给事与仆论词云:近日诗余好亦似曲。仆谓词与诗曲界限甚分,似曲不可,似诗仍复不佳。譬如拟六朝文,落唐音固卑,侵汉调亦觉伧父。”田彦威《西圃词说》第五十八则所引亦同。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卷二第三十五则曰:“公谨《木兰花慢》西湖十景十章,不过无谓游词耳,《蓉塘诗话》独赏之,何也?”诗字疑词字之误。又是编或称《蓉渡词话》,见《昭代丛书》别论例言;或称《蓉湖词话》,见徐仲可《清代词学概论》第七章。[8]

朱崇才《词话学》亦云:

img99《词苑丛谈》卷一引作《蓉塘词话》,徐珂《清代词学概论》第七章作《蓉湖词话》,疑误。[9]

今按,徐img100著、王百里校笺之《词苑丛谈》卷一并无《蓉塘词话》之引,第一卷第57则仍作“董文友《蓉渡词话》曰”。《词话丛编》本田同之《西圃词说》第58则所引亦为“董文友《蓉渡词话》曰”,而非《蓉塘词话》。另,明代姜南有《蓉塘诗话》一书,陈廷焯所云《蓉塘诗话》、徐氏、田氏所云“蓉塘词话”,或即指此书。

【版本考略】

有《倚声初集》本、《昭代丛书》本(据《倚声初集》本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