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社区店子警务

打造社区店子警务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十三 打造社区店子警务 创新社区警务管理工作——南海社区警务e超市一、案例背景:社区警务的电子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全区共安装社区警务e超市自助服务终端200台。
打造社区店子警务_南海区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集锦

案例十三 打造社区店子警务 创新社区警务管理工作——南海社区警务e超市

一、案例背景:社区警务的电子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社会已经来临。目前我国还处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对我国的警务活动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社区警务建设中警力不足的困难也呼唤着警务模式的改良。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以来,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就如何改革创新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其中,社区警务信息化作为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主攻方向尤为突出,它在解决基层警务资源分散、零碎,警务活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区警务与社区电子警务

在对社区警务信息化进行论述之前,我们需要对社区警务及社区电子警务的概念进行辨析。社区警务一词是从英文中翻译来的,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解释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各有侧重。在欧美等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社区警务是以社区地理区域为基础,视社区公众为社会治安的主体,把为社区公众服务作为主旨,社区警察紧密联系社会公众,运用各种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警民一起,携手共建社区和谐环境,共创社区安宁生活的警务模式。”(1)国内关于社会警务的概念有很多种,有一种概念认为:“社区警务是社区居民在社区民警带领指导、支持下,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协作、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开展群防群治、密切警民关系,运用社会整体力量预防和控制犯罪,从而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2)它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从高到低依次是为群众服务、建设公共关系、构筑警务数据信息收集平台。

而社区电子警务是指公安机关以社区公众为导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科学重组警务流程、深化警务信息公开、拓展便民服务路径,从而实现警察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以求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维护社区公共安全,进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警务理念、警务模式和警务方法体系的总称(3)。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电子警务是服务型警务

社区电子警务以社区公众为导向,而不是以信息技术为导向,这就决定了社区电子警务是服务型警务。单纯以技术为核心主导社区电子警务建设,其负面效应会是巨大的浪费与低效,单纯技术的引入不会引领制度的变革。当前政府的职能正在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群众路线”是警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能否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也是警务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

2.社区电子警务是主动警务

社区电子警务改变了传统警务被动型、反应型的特点,是一种主动警务。在打击犯罪方面,公安机关深入基层广泛收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追踪打击犯罪;在服务公众方面,公安机关通过增设便民服务窗口,提高办事效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主动帮助公众解决现实问题。

3.社区电子警务实现了警务工作社会化与智能化的结合

社区电子警务要求公安机关以社区为依托,团结社区居民,运用社区资源,广泛联系社会各部门共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这是警务工作的社会化,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涵。同时,社区电子警务要求公安机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科学重组警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这又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警务工作智能化的体现。社区电子警务实现了警务工作社会化与智能化的结合。

(二)社区电子警务与其他警务模式关系的探讨

社区电子警务不是“社区里的电子警务”,也不是社区警务与电子警务的简单相加,而是信息化的社区警务,是依托信息又不脱离基层的信息警务。

1.社区电子警务与信息警务

信息警务也被称为第五次警务革命,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信息数据为中心,以计算机等现代科技设备为工具的现代科技活动”。(4)社区电子警务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系统,但是社区电子警务的重心在“警务”上,更接近于在信息网络环境之上的一种警务运行机制。与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信息化建设相比,对社区电子警务考察的重点应集中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行警务融合后的流程合作上,从警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组织管理的角度为公安工作进行信息化定位。

2.社区电子警务与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的基本思想是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依靠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社会管理与安全防范的警务活动。社区警务是基于对被动反应式的近现代警务观念和做法的反思,是对强调预防犯罪的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警察观,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和改善警民关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社区电子警务的目的更为广泛,不单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方便群众,还要改革警务组织体系,建立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效机制,实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案例正文:南海区社区警务e超市的实践探索

2010年下半年,南海区公安局以信息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智能警务”体系建设,通过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将110指挥调度、侦查办案、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相关业务叠加,融合在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上进行综合管理和利用,打造以公安网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指挥调度、情报信息、视频监控等为主要应用手段的警务工作平台,实现了公安指挥决策可视化,打击防范快速化,服务群众便捷化。

(一)社区警务e超市基本设置状况

截至2012年9月28日,南海区共建成e超市智能安全小区18个,其中2012年新建成10个,8个在建,4个筹备建设,8个正在开展招标工作,2个已落实建设资金,12个小区开展推广建设,已初步确定建设草案和完成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正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南海社区警务一点清系统上传实有人口38688人(其中常住8822人,流动人口29731,境外的135人),实有房屋84956间(其中出租房6779间)。共有重点人员69人,其中涉毒人员33人、前科人员30人、重点精神病人6人。全区共安装社区警务e超市自助服务终端200台。

(1)社区警务e超市包括智能安全小区、社区警务一点清和e超市自助服务终端等三个组成项目。如图1-7所示。

img8

图1-7 警务e超市项目设置

①智能安全小区,定位于社区安全防范。智能安全小区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安全文明小区框架,依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主动过滤小区内外的人员,能够有效提升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在小区出入口建立智能车辆、人员卡口系统和治安岗亭,其中出入社区的卡口系统采用高规格、多功能设计方案,安装有身份证(一、二代证)、驾驶证、护照、居住证及小区出入证等多种证件识别系统、进入人员和车辆高清图像抓拍等智能监控设备和系统软件,能够自动采集、记录所有进出小区人员、驾驶员及车辆的动态信息,及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社区警务室的信息平台并上传公安网络输送给大情报等业务系统,实时与涉案和假、套牌车辆及在逃、涉稳、涉恐、涉毒、肇事、肇祸、精神病等人员布控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布控车辆和人员会及时触发110报警,便于公安机关迅速监控处置,全天候对小区进行智能化安全监控。另外,进一步完善了边界接入平台建设,利用社会力量将社区民警按照规定标准采集到的实有房屋信息、实有人口、车辆、场所、网吧等信息自动分流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居住证、警综系统、大情报、PGIS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有的业务系统中,实现一点采集、多点共享。

②社区警务一点清,定位于在PGIS系统实现可视化社区智能管理。PGIS系统具备“一张图一点清”的功能,集成了全市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并与公安业务数据结合,能够直观展示辖区“人、屋、车、场、网”等各类信息,并实现互联互通,为公安机关开展防范、管理、打击、控制等业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从而在PGIS系统内对社区“人、屋、车、场、网”实行立体化、可视化和可控化管理,使社区民警能够用好“一张图”,达到“一点清”的工作目标。目前,在社区警务一点清系统中可以开展社区数据统计、房屋人员车辆查询及地理定位、视频实时监控、房屋结构图调用、街道三维实景查看、网吧旅业等场所人员查询、企业从业人员信息查询、人员和车辆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等十多项智能警务管理应用。

③e超市自助服务终端,定位于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和宣传。通过设置在社区警务室的一体化自助终端,把各类服务和宣传进一步延伸至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安机关提供的便捷服务。社区群众在自助终端上可以享受出入境网上审批及进度查询、户政审批结果查询、二代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网上申请办理二代身份证、交通违章查询、交警综合业务办理、居住证办理签注查询、消防综合业务办理等33项自助服务;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实时发布辖区内交通流量状况图;同时,还提供生活、交通、理财、运动、医疗、教育、就业、移动网上营业厅、移动充值、水电煤气缴费、银行网上营业厅、房屋出租查询等149项其他社会需求服务。

(2)社区警务e超市是“智能警务”智能化服务群众的载体,依托信息化技术,高效打造了“警务管理、警务服务、公安宣传”等三大平台,在社区警务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公安信息化成果,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在社区警务室、小区管理处等放置社区警务e超市自助终端,在社区出入口设置电子屏幕等,把各类服务和宣传进一步延伸至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安机关提供的便捷服务,其设置的主要服务内容有以下几点(见图1-8)。

img9

图1-8 社区警务e超市服务内容

①社区警务自助服务。社区警务e超市自助终端提供出入境网上申请及进度查询、交通违法查询、交警综合业务办理(包括交通违法网上受理、车管业务办理进度查询、机动车号牌自编自选、车主联系方式更改、驾驶人联系方式更改等)、户政审批结果查询、网上申请办理二代身份证、消防综合业务办理等33项自助服务。

②社区群众生活需求服务。自助终端还提供生活、交通、理财、运动、医疗、教育、就业、移动网上营业厅、移动充值、银行网上营业厅、社区房屋出租查询等149项其他社会服务。其中“交通”方面,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清楚全市实时的交通通畅状况,为选择出行路线提供指引。

③社区警务民生宣传。在社区主要出入口安装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通过时尚的科技、亲民的内容、通俗的形式,把网上警务室、路面交通通畅状况图和社区警务e超市内的信息在社区电子显示屏发布,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到各类公安公告信息、最新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警务监督投诉指引信息、户籍信息、出入境的便民服务信息、治安防范预警信息、道路交通管制信息等涉及民生的警务和社会信息。

(二)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动因及目的

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龙头和引擎。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化引领社区警务理念创新和警务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人、屋、车、场、网”等治安基本要素管控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受社区管控力量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社区警务发展陷入瓶颈,许多社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面临人难知、屋难清、车难控、场难管、网难防的五难窘境,治安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2010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发展战略,要求全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南海区公安局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以信息化引领社区警务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以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社区警务水平。

为了妥善解决社区警务人难知、屋难清、车难控、场难管、网难防的五难问题,实现防得住、管得实、控得了、服务得好的目标,南海区公安局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切入点,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逐步铺开的原则,大力推广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

1.解决基础信息共享困难问题

当前,公安基础信息停留在“口袋信息”、“脑袋信息”、“纸袋信息”状态,信息共享性差,“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情况十分突出。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就是要为民警搭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做到所有基础信息能在平台里存储、分类、共享、查询和利用,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

2.解决基础信息陈旧滞后问题

当前,警务基础工作普遍存在基础信息不鲜活、不规范、有效信息少的问题,直接影响警务实战的效能。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就是通过科学设置操作流程、建设专门提醒功能、完善配套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流转自动化建设等举措,确保信息的全真新,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

3.解决基础工作与实战应用脱节问题

当前,警务基础工作实战服务的主动性差,被动开展现象普遍存在,明显滞后于日趋增长的现实需求。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搭建联系基础工作与实战的桥梁,通过信息关联、筛选、查询等操作实现基础与实战同步,为实战提供支持。

4.解决基础信息展示载体缺乏问题

常规的基础信息存储单一地以数据形式存在,给治安管理特别是人口、单位等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就是要把直观的地图与基础信息融合,使人口、单位等信息直接与房屋、地址对接,实现“以房管人”、“以房管业”。

5.解决整体警务效能不高问题

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和制度的执行因地方、因领导、因民警而异。好的规范和制度,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而且基层警务工作千头万绪,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社区民警抓不住工作重点,搞不好全面工作,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对社区警务工作又缺乏客观、透明的评估指导体系,局限于工作台账、日常抽查,工作业绩检验难,不同程度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影响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制约了整体工作成效的提升。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就是要通过建设直观、便捷、有效的信息化警务工具,进而带动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把执行规范与制度的要求转化为民警日常运用、操作工具所必需的具体的程序和步骤,最终实现减少警务成本、减轻工作强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警务效能的目的。

(三)社区警务e超市的服务理念

社区警务e超市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格化的管理策略,通过一系列服务项目的设置实施(见图1-9),体现了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创新社区警务管理的先进理念,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的高效化、人性化。

img10

图1-9 社区警务e超市服务理念

1.以房管人理念

人是社会治安管理的核心要素。实有人口管理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管住了人就管住了社会、管住了治安。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开放性、动态性和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基层实有人口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并日渐成为社会管理难点。在没有警力、精力对实有人口“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有效监管的现实条件下,抓住“住房”这一静态的相对固定的生存要素,实现“以静制动”,无疑是公安机关有效实现实有人口动态管理的不二选择。实践中,我们以实有房屋与实有人口管理信息对接为切入点,探索实践“见房知人”、“见人知房”、“以房找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双向互联的实施途径,实现了以“人”元素为母本信息的基础信息化。

2.虚拟社区理念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单元,按照社区功能要求在网络上建立“虚拟社区”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南海区公安分局把全8个镇街200多个社区看做一个“大社区”,按照社区功能要求在e超市平台上搭建虚拟社区,使平台具备现实社区的内容、社区的构架。社区民警在承担现实社区警务工作职责的同时又承担虚拟社区的管理责任,对虚拟社区数据的维护过程成为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过程。

3.信息超市理念

传统的警务理念认为,封闭的数据是一种竞争优势,因为我有你无;现代的警务理念认为,开放的数据是一种竞争优势,共享、互动产生的效能远远超过封闭自守的效能。社区警务信息化区别于传统的基层基础工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过去社区民警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中的孤立、封闭的信息数据变成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的、综合研判的共享信息。在整合共享的基本原则下,每个民警既是信息超市的“供货商”,又是信息超市的“顾客”,各类信息经民警采集后自动流转到指定货架,有需求的“顾客”又可以到指定货架提取,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共享。这样既解决了因社区民警换岗带来的警务信息传承困难的问题,又保证了信息的鲜活性。

4.空间展现理念

21世纪,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海量积聚、随处可得,问题的焦点是: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信息量,而在于你是否能采用易于理解的展示方式表达这些信息,赢得听者、用者的共鸣、共享。采用易于理解的展示方式表达信息、共享信息应当成为我们工作追求的方向。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图形表达方法,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特别是当前GIS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对地图的认识,与过去作为单纯的静态实体相比,现在的地图成为了地理信息动态表达的一种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中,成为“地理信息”与“人类对信息理解”间的重要媒介。社区警务e超市以准三维建模电子地图为基础搭建平台,把全区所有的房屋以虚拟形态展示,实现了人口信息在空间地址中的直观简便表达。

5.科技强警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警务工作范围不断拓展,深刻影响着传统警务理念和工作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把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技术革新,以科技要素、警务信息要素的加盟与注入来推动公安工作发展从依靠人力物力等资源依赖型、传统经验型和数量规模型向创新驱动型、科学知识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在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中,我们革新了五项技术(5):一是人户信息落地技术,实现人户信息与地图实际地址准确匹配,平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等信息依托省、市人口数据库自动关联进入“虚拟房间”;二是地理地址自动解析技术,对所有地址自动进行规范解析,使每一个地址自动分解成统一规范的格式;三是二维虚拟房屋搭建技术,对所有现实房屋快速实现虚拟二维房屋的搭建;四是人口信息自动关联技术,实现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活动轨迹、关系人、关系物的自动关联查询;五是信息全搜索技术,在实现实有人口信息双向查询的基础上,可以对人口信息相关联的通信信息、场所单位信息、公共资源信息等进行精确、模糊搜索。

(四)社区警务e超市的特色及经验

社区警务e超市投入运行以来,通过对社区人口进行有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实行智能社区警务管理新模式,提高了治安防范工作效率,有效夯实了治安管理根基,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使社区综合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1.主要特色

社区警务e超市的特色体现在“三个一”。①一卡控。采取全封闭的物业管理模式,实行常住人口和车辆凭发放的智能小区出入卡出入,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出入(到期后要办理延期才能出入),来访车辆或人员经身份验证后凭发放的临时出入卡出入,刷卡信息和抓拍的图像实时上传到公安后台进行比对并处置。做到人来登记领卡,人走交卡注销,在办卡过程中对每幢房屋居住人员的信息进行更新,在前期一次性已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以房管人”的目标。②一点清。社区民警在公安后台社区警务一点清系统对社区的基础信息一目了然,并对重点人员进行及时管控。③一网办。在社区设置e超市自助服终端,用网络接入后台,提供33项公安和149项社会自助便民服务,体现了“e”和“超市”的概念。

2.主要经验

目前,南海区公安局已建设好社区警务一点清后台系统,现项目建设的核心是智能安全小区部分,建好后接入后台系统。目前最首要的工作就是选好点。在选点时要首先考虑以下几项因素:一是小区出入口不多,最好不超过2个,以减少前期资金投入;二是小区所在的村(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支持推广工作,能够提供和保障建设资金;三是小区内治安相对较复杂,能够通过推广工作产生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其次要因地制宜,确定好建设内容。按照节约、实用的原则,把人员进出小区进行自动采集部分作为基础项目,出入口人像和车辆抓拍作为选建项目。基础项目是小区常住人员和来访人员信息经采集后将自动与重点(在逃)人员进行实时比对,比对报警后按南海区公安局大情报处置流程进行处置。选建项目是出入车辆信息将自动与假套牌数据库、被盗抢车辆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并处置,对于选建项目,在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治安状况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建设,以进一步提升社区防控的效能。最后要落实责任,创新管理。为实现社区警务e超市管理效能最大化,应让派出所与社区共同研究,制定管理制度,明晰工作职责,创新模式进行管理。

3.完善路径

目前,南海社区警务e超市已建成的智能安全小区极大地提高了小区的管理水平和改善了治安状况,但该部分小区在南海区内所占比例仍然较低。要使社区警务e超市得到全面的推广,一方面建议政府宣传部门在全区广泛宣传社区警务e超市的作用,尤其是提高群众对智能安全小区改善小区管理和治安状况能力的认识,让群众深入认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积极主动建设智能安全小区;建议由政府综治部门加强协调,由住建部门牵头,公安机关提供支持,要求新建楼盘进行规划建设,高标准一步到位建成,现有社区以“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在现有“平安村居”的基础上升级建设。另一方面建议通过现有技防管理,在技防行业,如技防工程承建商和技防产品设备生产厂家,广泛宣传推广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培训讲解系统架构,以及设备、接口的技术标准,向社会完全敞开e超市建设的大门,这有利于在建设小区技防工程时一步到位,做好设备选型,以增加少量的资金就能建成e超市智能安全小区,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投入。

(五)典型个案聚焦:南海区首个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纪实

自南海区启动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以来,经过与镇街及社区的多次沟通与交流,选定了南海区桂城街道北约社区作为警务e超市的建设试点社区,经过区、镇、社区的共同努力,南海区首个社区警务e超市顺利完工。

北约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占地面积0.64平方千米,有常住人口2380人,流动人口约6000人,汽修企业3间,商铺60多间,社会治安相对复杂,且出入口较多。对此,南海区公安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配置高端硬件设备,制订工作计划,快速有序地推进社区警务e超市的配套建设。

一是建造智能小区,实现治安防范“一网控”。在实地调研,综合考虑人流、车流和便民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智能小区出入口,共设置3个人车兼容的主出入口和3个行人专用出入口,其余11个出入口全部围闭,实现智能小区全封闭。同时,在小区出入口安装使用具有身份证、驾驶证、护照、居住证及小区出入证等多种证件识别功能的智能卡口系统,安装高清图像抓拍等智能监控设备,自动采集、记录所有进出小区人员、驾驶员及车辆的动态信息。

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社区警务“一点清”。由社区民警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全面排查、登记村内各类治安要素,绘制全部房屋结构图,并录入系统。同时,通过社区警务“一点清”子系统,与PGIS系统捆绑应用,嵌入居民出入门禁登记、房屋、外来人员来访登记、社区车辆、驾驶员、视频、企业商铺从业人员等信息,实时与公安“大情报”系统进行自动比对碰撞,实现对社区“人、屋、车、场、网”的立体化、可视化、可控化管理。

三是拓宽服务渠道,实现服务宣传“一网办”。在北约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安装放置自助服务终端机,在小区出入口安装电子显示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安机关提供的出入境网上审批、户政审批、交通违章、道路实时畅通情况等警务服务33项,以及生活、交通、水电等民生服务149项。

为实现社区警务“e超市”管理效能最大化,南海区公安局与桂城派出所、北约社区共同研究,制定管理制度,明晰工作职责,创新模式进行管理。一是组建物管队伍。北约社区从治安联防队中抽调了24名治安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治安队员成立社区警务“e超市”物管队伍,实行“四班三运转”全天候封闭管理运作模式。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北约社区警务“e超市”日常管理制度》和《北约社区警务“e超市”管理工作职责》,分别明晰社区民警和物管队伍的职责,要求社区民警要定期走访、记录辖区内人、房、车、单位等的变化情况,并录入社区警务“一点清”平台,同时指导日常管理工作;要求物管队伍要认真负责出入口的值岗值勤工作,同时加强北约社区内的巡防工作。三是实行物业管理。采取全封闭的物业管理模式,实行常住人口凭发放的智能小区出入卡出入,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出入,来访车辆或人员凭发放的临时出入卡出入,做到“人来登记领卡,人走交卡注销”。同时,对村内停车位实行有偿保管收费,收取的费用全部用做小区日常运作资金,解决了小区软、硬件建设维护等费用短缺的问题。

北约社区警务“e超市”经过20多天的抢建,于2011年8月下旬正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通过实行智能社区警务管理新模式,有效夯实了治安管理根基,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口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建设前,村内居住的流动人员办理居住证欠缺主动、配合,建成后,办理居住证人数突然激增,日均办证达200多人,使居住证在机数达到5500人。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北约社区副主任黎羽善深有感触地说:“社区警务e超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村内各类治安要素、人员情况由底数不清转变为“底数清、情况明”。通过摸查、登记造册,社区民警清楚掌握了社区共有1060栋房屋,其中出租屋680间;5500多名流动人员,2380名常住人员,重点人员14个;3间企业等基本情况,而且将这些信息全部录入社区警务“一点清”系统,随时可以查询、精确定位,一目了然。

三是社区管理由手工化转变为智能化。目前,通过社区警务e超市的智能化管理,对进入小区的人和车能够及时与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比对碰撞核查,达到“来有注册,去有注销”的智能监控目的,有效提升了社区警务管理的效能。据统计,“e超市”试运行第一天,社区警务“一点清”就成功比对了14名涉案或在逃人员。

四是社区服务由传统服务转变为网上服务。居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过警务自助服务终端及时了解治安、交通信息,并可自助办理33项警务业务和149项民生服务。

五是治安状况由复杂混乱转变为井然有序。“e超市”运行以来,北约社区仅发生治安报警2宗,与之前相比下降了150%,且辖区内的闲杂人员明显减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治安好转也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村民的物业出租率节节攀升,房价租金也不断上涨。

三、社区网络警务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社区警务e超市信息化应用系统,成功破解了人口自由流动背景下的实有人口管理难题。打破了人口管理与服务中只“盯人”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实施“以房管人”、“以房管业”的办法,开辟了我国人口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提升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1.与现实公安局实体的比较

网上公安局与现实公安局实体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现实公安局以面对面交流和服务为主要形式,在服务内涵、服务对象、服务时空上都有很大的限制。而网上公安局的工作场所主要在互联网上,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双向的互动交流、办理公安业务和获取信息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互联网具有信息量丰富、互动灵活、时空不限等特点和优势,这是现实公安局实体无法比拟的。网上公安局突破了空间局限,其服务对象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地的居民,而且包括了不特定地区的所有网民。同时,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网上公安局是现实公安局实体传统服务形式的补充,是传统公安服务在虚拟世界的体现和延伸,网上公安局的所有公安业务,都要得到现实公安局实体的支撑。网上公安局无法取代现实公安局实体,网上公安局的工作渠道主要是互联网,要求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都应具有接触互联网的条件,同时还要具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因此,在信息化不够发达、网络尚未普及的地方,或者没有上网能力的服务对象,网上公安局的服务就具有局限性,现实公安局实体的服务功能仍然不可被取代。

2.与传统公安网站的比较

网上公安局不是传统公安网站的修修补补,两者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服务理念上,传统公安网站将警务信息单向地灌输给群众,没有很好地顾及群众的感受、理会群众的意愿,虽然公安机关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人民群众仍不愿积极参与。网上公安局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百姓最关注的服务办事、阳光执法、警民恳谈及重大事项发布等内容放在最显著位置,而把公安宣传和警营展示等内容放在次要位置,让群众在享受服务和互动中,提高对公安机关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提升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在服务内容上,传统公安网站仅局限于政务信息公开和公安宣传,内容比较单一。而网上公安局将与老百姓有关的全部公安业务,在不违反法律规定、保密要求和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全部上网向社会公开,还和老百姓全程互动。在服务形式上,传统公安网站只提供查询、阅览服务,网上公安局可实现网上办事、网上互动、网上管理、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等诸多服务,成为全球移动的“贴身”公安局。

综上所述,与现实公安局实体和传统公安网站相比,网上公安局运用一定的财务投入,整合有限的警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力效能,将虚拟智能网络的经济学效益最大化,实现了社会资源的综合整合与利用,是未来警务模式的发展方向。(6)

综合来看,以社区警务e超市为代表的社区网络警务的建设对于社区治安状况的改善及警务工作模式的转型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力地夯实了基层工作,提升了基层警务能力,增强了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

一是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社区警务e超市建成后,中心平台设计信息双通道录入的模式,方便社区民警维护更新平台信息,同时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信息依托数据库实现实时自动导入,有效减轻了民警在信息采集、输入方面的压力。“信息采集多,找社区民警要信息的就少;信息采集少,找社区民警要信息的就多”已经成为社区民警的共识。同时,刑侦、治安等警种积极依托平台开展网上线索甄别、查找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办理居住证人数突然激增,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二是促进了警务模式转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牵动了社区警务模式、机制的改革创新,推动了社区民警专职化制度的落实,社区警力配置、弹性工作、错时工作等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警务方式由“全时警务”向“实时警务”、“实效警务”转变,社区民警“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通过社区警务e超市的智能化管理,自动对社区内“人、屋、车、场”等信息及时采集、更新;对进入小区的人和车能够及时与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比对碰撞核查,达到“来有注册,去有注销”的智能监控目的,有效地提升了社区警务管理效能。

三是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了基础排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人口、单位、物品等信息得到全面排查,社区内各类治安要素、人员情况由底数不清转变为“底数清、情况明”。通过摸查、登记造册,社区民警清楚掌握了社区房屋(含出租屋)、流动人员、常住人员、重点人口和企业场所等基本情况,并借助信息化载体使基础信息从零碎分散到集中整合,社区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便捷性和基础信息的共享性得到大大提高,而且将这些信息全部录入社区警务一点清系统,随时可以查询、精确定位,一目了然。特别是依托信息中心平台对重点管控对象、一般管控对象等重点人口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行知去向、动知轨迹。同时,通过设置人口实际居住地址、户籍地址栏目及数据自动比对,实现了对人户分离对象的动态掌控。

四是提升了打防实战效能。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改变了传统的治安管理方式和侦查破案手段,运用基础信息开展治安管理、打击破案工作已经成为民警的主动需求和自觉行为,已在服务现实斗争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依托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开展的警情研判工作,为社区防范提供了更加针对有效的预警信息,社区防范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社区民警能够随时在平台上查看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单位领导能够实时监看本单位整体工作的进展情况、每个民警的个体完成情况,针对性地做出工作调整和部署,取得了社区民警主动按要求做工作、自觉发现不足和改进工作方式的双重激励和双重鞭策效果。

五是增强了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警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及时性,以及警务工作与社区工作之间的联动性、相互协调性得到明显增强,促进了社区民警与辖区群众的交流沟通,警民关系更加融洽,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提升。e超市运行以来,社区治安报警率明显下降,基本实现零发案,且辖区内的闲杂人员明显减少,治安得到根本性好转,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扩展讨论:提升我国网络警务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当今国家法制化、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的大背景下,加速公安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和推进网络警务等新型警务模式,是应对信息时代社会治安新特点、提高警务工作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标志,对于全面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7)推动警务工作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标准化警务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网络警务机制运作的基础和保障。在推进网络警务建设的进程中,要在现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为网络警务搭建有序、便捷、高效运作的平台。要特别注意派出所基础信息的鲜活性,从城乡社区警务的实际出发,以人员、场所、物品、案件、情报信息五个方面为重点全面准确采集录入辖区实有人口基本信息,各类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信息,特种行业经营单位、网吧等相关经营信息,并积极创造条件,采集房屋、照片、手机、QQ号和网络虚拟身份等信息;对涉及社会稳定、重大事件预警防范的社情民意、情报信息及处警信息等,随时采集上报。(8)一是要铺好网络。就是要把信息网络覆盖至公安机关的各个基层单位和部门,延伸到民警的桌面,铺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公路”。二是要搭好综合平台。依托互联网等信息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办事、一键式管理、一网通互动”的综合电子警务平台,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要立足长远发展。网络警务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边建设、边完善、边提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硬件、软件建设层面立足长远、放眼未来,为今后的发展留有空间。四是要强化安全保障。要加强网络信息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应急对策研究,致力网络警务的安全技术防范,不断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设施和信息中心技术系统,增强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机制,确保网络警务安全运行和畅通运行两不误。

(二)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网络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在现有公安专网基础上,大力建设公众服务网,通过互联网对社会实施各种管理和公共服务,并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外网系统实现安全的互联和信息交换。发展社区电子警务,信息共享是基础,通过拓展信息共享口径,促进各类警务信息、政务信息、社会信息在全警范围内异构整合。

二是提高信息公开水平,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通过公安公众服务网、窗口单位电子触摸屏等信息化手段,深化警务公开,促进权力阳光运行和服务规范化,增加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使公安工作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2010年12月20日,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上强调:公安机关要善于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动平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进一步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之后,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开启微博。从博客、论坛到微博,新的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既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内容,同时又增加了可借助的媒介,使得警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及时。

(三)创新管理方式,实现警务流程重组

公民是公安机关服务的顾客,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警务流程重组有三种方法(9)。一是围绕固定客户进行重组。对于较固定的公民,深入辖区开展调研,了解他们对公安机关的需求,将需求逐一分类研究,论证围绕这些需求开展工作的可行性,然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将相对固定的方案借助社区电子警务来高效实施。二是围绕产品进行重组。当客户很难确认时(如流动人口数量太多且流动较大),围绕产品进行重组。如在城郊结合部、交通复杂地段,围绕违法犯罪数、控制交通事故数等指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最后由民警借助监控设备、检查设备和配套的数据库来实现。三是围绕过程进行重组。当不存在确定的需要专门服务的客户,也没有可量化的工作指标时,围绕结果进行重组就意味着根据持续改进的工作过程本身进行运作。

(四)引入绩效标准,对社区电子警务进行科学评估

在公安工作透明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社区电子警务项目要想取得各级财政、编制、政策的支持,赢得公民的信任,及时发现建设中的瓶颈并有效纠偏,就必须引入科学指标进行绩效评估。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社区电子警务的绩效划分为三个层次:产出层次,表现在建设的浅层次“产量”方面,如网站、线路、客户端硬件、软件操作平台等建设成果;结果层次,表现在建设结果的经济和效率方面,即通过电子警务建设,能否节省办案经费、能否加速办理审批等工作流程、能否提高总的工作效率;影响层次,表现在建设的社会影响方面,包括大众的安全感、警察外在形象、对公众的回应等。

总之,以社区警务e超市为代表的社区电子警务的概念才刚提出不久,但其实际建设已然进行了一段时间。社区电子警务充分体现了科技强警战略与社区警务模式的完美结合,但是实际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重管理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更新轻体制变革的问题,制约了社区电子警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公安机关要以发展社区电子警务为机遇,沿着社区电子警务建设的完善路径,优化警务工作流程,完善社会服务,不断适应人民对公安机关警务能力的更高要求,推动社会管理服务的不断完善。

【注释】

(1)扬加平.社区警务战略与勤务制度改革[N].人民公安报,2001(3).

(2)张晓菲,田孝良.以金盾工程建设为平台推动情报主导警务与社区警务的有机结合[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3)刘昆.浅析我国社区电子警务的建设[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蒋文荣.对信息警务特征及其工作模型的探讨[J].公安学刊,2005(6).

(5)陈志国.信息化引领下的社区警务模式革新——宁波市海曙社区警务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5).

(6)詹肖冰,郑灵江.网络警务的绩效分析与发展研究——以台州市网上公安局为样本[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4).

(7)“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大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水平。

(8)吴剑.电子警务视野下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创新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9(7).

(9)刘昆,侯亚莎:社区电子警务的建设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