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书光化军寺壁

书光化军寺壁

时间:2023-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公言其“尤称秘演之作”,以此反衬秘演诗文之清雅脱俗,技高一筹。这首《书光化军寺壁》便是秘演的云游之作。再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光化军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位于今天湖北省内。秘演游方至此,见凄美之景,遂题诗一首于落脚的寺壁之上。全诗题为《题光化军寺壁》,但寺院却隐没在这幅水墨卷轴之后,不见真身,更引人遐想无限。

书光化军寺壁

书光化军寺壁

宋·秘演

万家云树水边州,千里秋风一锡游。

晚渡无人过疏雨,乱峰寒烟入西楼。

秘演,北宋初年的山东诗僧,生卒年不可考,但从《宋朝事实类苑》与《释秘演诗集序》可知,秘演与文人苏舜钦、欧阳修、石曼卿均往来甚密。秘演喜好诗文,长于白描,著有《释秘演诗集》,欧阳修为其作序,名噪一时。

在序中欧公道,“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可见秘演与曼卿乃志趣相合惺惺相惜。曼卿因怀才不遇,所以伏而不出。秘演皈依佛门,于尘世自是无所眷顾。两人皆遗世独立,志向清高,无怪乎欧公以为“奇男子也”。又言“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石曼卿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欧公言其“尤称秘演之作”,以此反衬秘演诗文之清雅脱俗,技高一筹。

石曼卿是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六岁便与世长辞。曼卿死后,秘演茫然无措,失了去向。遥想先秦,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乃绝世之琴师,技艺高超,无人可及,世人尊之为“琴仙”。但既使身为“琴仙”又如何?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终是高处不胜寒。一代壮士,忠肝义胆如岳飞者,一生驰骋沙场,只求收复故土,血祭山河。这胸藏河山心如朗月的八尺男儿,却依旧在《小重山》中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山河永寂,英雄尚多寂寥,更何况寄情三尺枯桐的伯牙?直至偶遇樵夫钟子期,《列子·汤问》谓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之琴音,唯子期知之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人生得一知己,幸矣!失之,痛矣!子期先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世间再无知音。

曼卿的逝世,对秘演而言也是这般沉重的事实。十年前,秘演北渡黄河,云游行脚。十年后,回归故地,却是物是人非,旧友不再。纵知世事无常,一时间恐也难消惆怅。秘演听闻东南多奇山丽水,便又再次踏上了旅程,且往那山河壮丽之处,寻其心中之志。

这首《书光化军寺壁》便是秘演的云游之作。“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宋朝行政区划基本为两级制,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再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而军亦有两类,一是领县的军,即与府、州同级,同属于路;二是不领县的军,与县同级,属于州或府。而光化军据《宋史》载,“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为军,析谷城县三乡,置乾德县隶焉。熙宁五年废军,改乾德为光化县,隶襄州。元祐初,复为军。”光化军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位于今天湖北省内。秘演游方至此,见凄美之景,遂题诗一首于落脚的寺壁之上。

“万家云树水边州,千里秋风一锡游。”光化军位于涢水之滨,河边洲上,树木枝繁叶茂,直耸云霄,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秋风千里拂衣,诗人只凭一根锡杖云游四海,正有云水随缘之境。斯人如鹤,越少挂碍越少回眸,便飞得越远越高。一路风雨一路歌,手中的锡杖杖头环环相击,梵音阵阵,又在江湖红尘之中,散余佛音。秘演一落笔便是“万家云树”、“千里秋风”,诗作方显气度不凡,给人以宽广宏大的意境。

“晚渡无人过疏雨,乱峰寒烟入西楼。”日薄西山,渡口已空无一人。稀疏细雨随风而至,不用撑伞不必躲雨,且看碎雨拍打着泠泠江面,腾起无数云雾,缭绕青峰。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泼墨山水画,最终又于西楼收笔,风烟暗涌,袅袅入西楼。“无人”、“疏雨”、“寒烟”都给人发白发冷之感,这样清冷的情境之中,生出的是寂静空明的意境。但秘演笔下的这个画面,又并非绝对的静止,而是在空寂中却仍有丝丝灵动。风起烟涌,雨疏江流,动静相宜。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诗与秘诗和而不同,春雨毕竟不似秋雨绵长凄清,而是来去匆匆,大动之后是大静,动静分离,相互反衬,别有意韵。而秘诗融动景于泛白的清寂之中,却不破坏冷寂的意境,反而赋予意境以生命力。实是各有千秋,堪称双璧。

全诗题为《题光化军寺壁》,但寺院却隐没在这幅水墨卷轴之后,不见真身,更引人遐想无限。唐代以来,诗歌越发追求“言有尽而意有余”的境界。秘演的这首诗,意境深远,藏而不露,不愧为佳作一枚。

佛陀在世说法的四十九年中,追随者众。僧众们紧随佛陀,云游四方,足迹遍天下,由此随缘弘法,也将佛音佛法传遍各地。时至今日,僧侣们仍有云游行脚之习,既为弘法,也为寻师问道。僧侣处处无家处处家,这种不断行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破除执念的方法之一。云游中是“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芒鞋腾雾出,锡杖拨云归”,“百衲三衣任岁寒”。对物质没有贪恋,对人事没有留恋,对变化与不安定没有恐慌,心境的随缘而安,才足以支撑行脚僧访遍少有人烟的山川河流,闻无情说法。

而现指四方奔走以谋生路的“走江湖”一词,词源便是出自禅门。唐代江西与湖南两地,都有重要的道场。马祖道一禅师、百丈怀海禅师均在江西,而南岳怀让禅师、石头希迁禅师均在湖南。当是时,不仅佛门子弟,更有文人骚客纷纷前往江西、湖南两地拜谒大师,来往其间的人数之众,便衍伸出了“走江湖”这个词。

这种随缘“走江湖”的风姿着实令人艳羡,但正若清帝顺治所言,“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清平乐道、行路百里,亦是道阻且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