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三后三三
前三三后三三
宋·方会
前三后三是多少,大事光辉明皎皎。
回头不见解空人,满目白云卧荒草。
方会,少时机敏,但不喜从事笔砚著述。后为小官,不料失职于征收商税,遂趁夜遁去。游至筠州九峰山,竟有似曾相识之感,不忍离去,就在此落发为僧。后赴潭州参石霜楚圆禅师,自请为监院,一心一意辅助楚圆禅师,终得受法印,成其法嗣,弘其宗门。楚圆禅师迁兴化,方会便辞去,还归九峰山。道俗知悉后,便请方会迁住袁州杨岐山,住普通禅院传法,大振宗风,创立了临济宗支派——杨岐派,世称“杨岐方会”。方会有法嗣二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云守端禅师。白云守端又传法五祖法演,法演有“中兴临济”之美称,其下弟子“三佛”,更是将杨岐派推至全盛时期,取代黄龙宗,成为临济正宗。
杨岐宗既是临济本宗的一个支派,那么方会禅师的根本思想,就仍是不离临济宗始祖义玄禅师的主张。方会仍坚持“立处即真”的观念,《杨岐方会和尚语录》中有载,“繁兴大用,举步全真。既立名真,非离真而立,立处即真。者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但在宗风上,方会禅师又有所创新,自成一格。《禅林僧宝传》评之曰,“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在接引门人的方法上灵活多变,却又不废棒喝,看似朴实无华,实则依旧秉持临济宗痛快淋漓,不依赖文字言语的风格。此外,方会的宗风还兼具了云门宗的部分特点,《景德传灯录》评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方会的宗风融会贯通,又气势如虹,无怪乎后人赞誉其“宗风如龙”。
本诗诗题《前三三与后三三》出自《五灯会元》中一篇无着文喜遇见文殊菩萨的故事。
文喜禅师曾至金刚窟礼谒,遇一位老翁牵牛而行,邀请禅师入寺就座。老翁问文喜:“你从哪里来?”文喜答:“南方。”老翁问:“南方佛法如何住持?”文喜曰:“末法时代,比丘少奉戒律。”老翁问:“有多少比丘?”文喜答:“或三百,或五百。”文喜反问:“这里的佛法又是如何住持呢?”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问:“那有多少人?”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后文喜禅师辞退,老翁令童子相送。文喜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童子召唤文喜道:“大德”。文喜应声。童子反问:“是多少?”文喜复问:“此为何处?”童子曰:“此金刚窟般若寺也”。师凄然,遂悟得那老翁即是文殊菩萨,知道不可再见。即稽首童子,愿乞一言为别。童子说偈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
关于“前三三,后三三”的真意,古今多少人都在参悟,且莫衷一是。南怀瑾教授在《金刚经说什么》中也无有定论,只言“这一句话,千年来也没人知道他讲什么,一般修道的人就讲,前三三与后三三,这就是要人修气脉呀!后面有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前面是印堂呀,守窍的灵门关,这里是什么关,那里是什么关,都是讲这个。其实这个可以作话头参,前三三与后三三就是禅宗的话头”。而方会禅师的这首禅诗,也只是禅师自身对“前三三,后三三”的一个感受的体味罢了。自心自解,对于这句话的参悟,或不用急在一时,且存在心中,待他日水到渠成,其义自现。
“前三后三是多少,大事光辉明皎皎”。文喜千里迢迢,从南方远赴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场,为的就是问道求教。文喜言南方佛教,势衰人微,末法时代连比丘都少有严格奉戒者。文殊却道这里也是鱼龙混杂,暗示处处皆是如此,无有分别。南北佛法无差,凡圣无差,文喜山长水远的奔赴至此,其实也和在南方求道没什么两样。“前三后三是多少”,是多少都没有差别,是多少都无所谓,“三”在古代本来就有虚指多数之意。正若文殊菩萨童子的偈语,“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心性空明才是最重要的,若能无垢无染,自不会患得患失。比丘众多或寡少,守戒或放逸,皆不妨碍修行自性,也就不必如此劳心费力的特来五台山求访文殊菩萨了。由此,自是“大事光辉明皎皎”。
“回头不见解空人,满目白云卧荒草”。文喜禅师本是为寻文殊菩萨而往五台山,然而当面交谈却又不识本尊,事后知悉,自是凄然追悔。童子与寺皆隐退无踪,又见五色云中,文殊菩萨乘金狮而去,被东方飘来的白云覆盖,不复再见。这便是“回头不见解空人”,文喜与文殊的这场对话,如梦似幻,一抬头便烟消云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所以,魔也虚来佛也虚,向外求道,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网捕风罢了。
后来文喜参谒仰山禅师,于寺中做饭头的工作。一日文喜烧饭之际,文殊菩萨骑着金狮再次现身,文喜拿起锅铲就扇了过去,言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文殊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文喜开悟后,便知“立处即真”的道理,再见文殊亦心念不起。对于烧饭僧而言,当下的真实就是煮饭。正若当初文殊离开后,唯余白云荒草之景。文殊文喜互不相碍,文喜遂不复求道于文殊菩萨。禅与道皆不在佛国所,而就在这末法时代,在三五百少奉戒律的比丘之中,在白云卧荒草之间,在烧饭之时。
雪窦重显禅师颂云:“千峰盘曲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