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历十才子
一、钱起
钱起(约720—约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二年(759)前后,任蓝田尉,当时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的王维与他交往唱酬。广德二年(764)入朝任职,大历时,历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又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近似。
钱起在“大历十才子”中年辈最长,名气也大,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以他为首,并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还说他“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他善于写景,诗风清丽,接近王维。他最著名的诗是《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是一首试帖诗,是士子到京师参加尚书省礼部考试时写的命题诗。这样的诗基本上没有留传下来,钱起这首诗可以说是一个例外。这首诗想象丰富,形象生动,瑰丽多姿,空灵委婉。特别是结尾二句,尤为后人赞赏。他还有一首《归雁》,是咏物诗中的 名篇: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这首诗前二句为诘问大雁,后二句代雁回答,从而寄寓无限思乡之情。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运笔空灵,抒情委婉,哀怨幽美,脱尽咏物窠臼,清新俊逸,珠圆玉润,为咏物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对后世咏物诗的发展影响不小。他也有少量反映现实、同情农民疾苦的诗,如《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观村人牧山田》等,其中《秋霖曲》中有“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颇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意味。他的送别诗不少,都是应酬之作,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倒是一首《送征雁》诗写得不错: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这首诗的主旨大致与《归雁》相似,但《归雁》蕴藉含蓄,这首诗却明朗显豁,各有好处。这首诗不像那些送别诗那样佯悲强笑,而是确有真情实感。他有《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似乎是有意效王维的《辋川集》,如《戏鸥》“乍依菱蔓聚,尽向芦花灭。更喜好风来,数片翻晴雪”。他善于抓住瞬间的印象,然而诗的意境、韵味、情趣各方面都远不如王维,但优于刘长卿,诗句雷同的不多,用语较富赡。
二、郎士元
入谷多春兴,乘舟棹碧浔。
山云昨夜雨,溪水晓来深。
——《山中即事》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夜泊湘江》
说他的诗“闲雅”大概是指这些诗而言。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郎君胄‘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句格雄丽,天宝馀音。”指的是他送人赴边塞的诗,前两句出自《送李将军赴定州》:“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鼙悲绝漠,烽戌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后两句出自《送杨中丞和蕃》:“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他还有一首题画诗《题刘相公三湘图》,有杜甫遗韵: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三、卢纶
卢纶(约784—约800),字允言,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后迁居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安史之乱时,曾避难至鄱阳(今江西鄱阳)。大历初,屡次应试不第,居终南山。后经宰相元载、王缙推荐,授阌乡尉。历任集贤院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出为陕府户曹、密县令、昭应令。后入浑咸幕府任判官,并表荐为检校户部郎中。工诗,其诗也多为送别赠答、奉陪游宴之作,诗风大致与钱、郎近似,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因他居军幕多年,有边塞生活经历,所作边塞诗奇拔雄浑,在十才子中,他的成就较高,王士祯在《分甘馀话》中称他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他的诗以《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最为著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三
这样雄健的诗,在当时不多见,所以特别为人赞赏。钟惺在《唐诗归》中说:“中唐音律柔弱,独此可参盛唐。”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也说:“气魄音调,中唐所无。”杨逢春在《唐诗偶评》中评说:“气格沉雄,音节悲壮。”这是和诗,可惜原作已失传。至于张仆射是谁,也未有定论,一说为张建封,另一说为张延赏。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以为张延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除六首《塞下曲》外,他的另一首五绝《赠李果毅》也显示了唐军将领的英姿飒爽。还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写人兽搏斗,极为壮观生动,也应属于“气格沉雄”之例。他还有一首《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这里写的是一个为国征战多年伤病退役还乡的军人在还乡途中的悲惨情况,集伤病、饥寒、疲惫于一身,行无力住无食,无人关怀照顾,读后凄然泪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病军人的无限同情,同时讽刺统治者不关心百姓,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生逢安史之乱,所以也有不少伤时世悲离乱的诗,这显示了他诗风的另一面。
四、韩翃
韩翃(生卒年代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后,先后在淄青节度使与汴宋节度使幕府任职。建中(780—783)初,因其《寒食》一诗为德宗赏识,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于任。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绝句,前人给予很高的评价,胡应麟许以“高华”,与王维、岑参、高适和李益并列。在《诗薮》中还说:“中唐……唯韩翃诸绝最高。”毛先舒在《诗辩坻》中说:“七绝,李益、韩翃足称劲敌。”另外,他与柳氏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曾盛传一时,后由许尧佐撰写成传奇小说《柳氏》,使他名声远扬。在韩翃的诗集中,送行酬赠之作高达十分之八九,为其他诸家集中所罕见。他的诗当以七绝《寒食》最著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首诗,历来评论很多,都以为这里以汉喻唐,托讽微婉,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说:“唐代宦官之盛,不减于桓、灵,此诗托讽深远。”然而东汉时权贵并称“五侯”的不少,其中有宦官,也有外戚,所以也有人认为是讽刺杨国忠兄妹。其实解诗不必如此坐实,“五侯”可理解为泛指权贵。他的另一首七绝《宿石邑山中》也很出色: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胡应麟说他的绝句“高华”,这首诗应是主要例证。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首言山之高,次言山之广,下联即首句意。‘暂飞’、‘隔在’四字奇绝。”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说:“写景如上二句,画不能到。”他的七律《同题仙游观》也显得雄丽高华。七律《送客水路归陕》、五言排律《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等,则以技巧圆熟著称。《送孙泼赴云中》则气势雄浑,风骨刚健,是一首不错的边塞诗,有几分高、岑遗风: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能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
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他的《赠张建》则令人想起盛唐时王维、李白写的《少年行》一类诗。他还有一首《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后来人们在编辑唐词时收录了这一首,并改题名《章台柳》,从这里,我们看到早期的词,没有改变多少诗的模样,可以看清诗词的关系。
五、李端
李端(约733—约792),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与钱起、卢纶等唱和,同游于驸马郭暧之门。后因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建中年间(780—783),移官江南,授杭州司马。工诗,以才思敏捷著称。《旧唐书·卢简求传》称:“大历时,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他的诗精工秀丽,其中《巫山高》一诗最受人赏识,对此有不少记载,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吧: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这首诗格律工稳,用宋玉《神女赋》典故,隐含不露,词语丽而不艳。他工五律,大多平淡和婉,看似内心平静,其实也不时掀起波澜。例如《代村中老人答》: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
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这首诗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泪盈衣”的不仅仅是“村中老人”,也有诗人洒下的一掬同情泪。他一生中漂泊于江上的时间似乎不少,诗中屡见《江上逢司空曙》、《江上喜逢司空文明》、《江上别柳中庸》、《江上逢柳中庸》、《江上送客》,还有《宿瓜洲寄柳中庸》、《晓发瓜洲》、《宿洞庭》等,其中以《江上逢司空曙》与《宿洞庭》两首较好,虽有无限感慨、无限情思,但都蕴含不露,显得雅淡和婉,饶有馀味。然而五律《过宋州》在风格上却与前边的全然不同: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这是凭吊在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张巡、许远,面对忠烈义士,无法平静,哪里还有雅淡的情趣,唯有失声恸哭。他还有几首绝句,显得“新警可喜”(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如: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闺情》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着旧将军。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第一首写弹筝女为挑逗情郎故意出错,诗中把“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融入其中,了无痕迹,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贺裳说“新警可喜”,正是指这里引录的第二首。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长夜无眠。天明时忽然传来“喜鹊声”,这是好兆头,预示着丈夫要回来了,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披着衣服匆忙出门张望,却不见丈夫的踪影,不禁怨恨喜鹊诓骗她。不怨丈夫不归来,反怨喜鹊报喜不准,这样写,使这首诗直中有曲,更耐人寻味。最后一首诗,先写妇人哀哭,再写哀哭原因,倒叙补充,使得这首诗跌宕有致。
六、司空曙
司空曙(约720—约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系卢纶表兄。安史之乱时,避难迁居南方。曾举进士,大历(766—779)初任洛阳主簿,不久迁右拾遗。贞元(785—804)初贬为长林县丞。贞元四年前后,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官检校水部郎中,位终虞部郎中。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于以质朴率真的词句,表现流落异乡的感慨和失意哀愁;又善于用淡雅的笔调,描绘幽寂的景色,诗风与李端较接近。他有名的诗,如《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本为送别诗,却从上次久别重逢写起,两次离别并作一次写,更觉曲折有致。颔联已成写久别重逢的名句,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都称其为“久别忽逢之绝唱”。在送别赠答类诗中,还有一首著名的诗是《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这首诗的颔联也是历来为人赞赏的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我们看到韦、白二人的诗,形象比较单薄,且多抽象词语,而司空曙的诗形象丰满,用雨中、灯下营造一个凄凉的氛围,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另外,司空曙这两句诗,虽从王维《秋夜独坐》诗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变化而来,但王维只是单纯叙述,说明时间变迁,日月催人老,并无深意,不如司空曙兴而兼比,烘托了气氛,加强了表现力。
他的写景诗被认为善用淡雅笔调描绘幽寂景色,主要是指下面这类诗说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即事》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寒塘》
前一首颇受赞赏,这首诗顺口直述,率真自然,而道前人所未道,备感清新,饶有诗情画意,幽静闲适。在这首诗里,钓者的悠闲、江村的宁静跃然纸上。然而此钓者绝非真渔翁,实为隐者之流。后一首则在闲适宁静中,透出了一点淡淡的乡愁。当然,司空曙也决非一直心静如止水,或只为自身的身世感叹,对世事不闻不问,无动于衷。其实他还有这样的诗:
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
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
——《梁城老人怨》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金陵怀古》
前一首写出了在乱世中人民的苦难,生命没有保障,朝不保夕,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对此不仅无限同情,简直在愤怒控诉。后一首写出了王朝兴亡,世事沧桑,真是“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而对庾信的遭遇,更是无限感叹,无比同情。诗中情景交融,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东西无定客,风雨未休时。
悯默此中别,飘零何处期。
青山违旧隐,白发入新诗。
岁岁迷津路,生涯渐可悲。
他还写过不少边塞诗,有《塞上曲》、《入塞曲》、《凉州词》、《陇西行》以及多首赠送将军的诗,不仅没有盛唐边塞诗的激越高亢,也没有李益等人边塞诗的悲壮深沉,而是显得悲凉凄清。他有《宋中》诗二首,倒是反映了战乱的破坏,但调子也很低沉,虽然也写道:“百战无军食,孤城陷虏尘”,但缺乏李端的《宋州》那样对死难忠烈张巡、许远的凭吊,只有泛泛的一声哀叹。他的《路旁老人》与《代园中老人》是两首较好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首写统治阶级的争夺战断送了老人的亲人,剥夺了他的生计,被弃置路旁,遭轻薄儿耻笑。另一首写老人一生勤劳,在园林中种植的桃李成荫,却全被剥夺,写出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平。他还有两首小诗,一是《秋日》“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另一首是《赠山老人》“白首独一身,青山为四邻。虽行故乡陌,不见故乡人”,反映战后的荒凉,蕴藉含蓄,有馀味。另有一首小诗《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颇得前人赞赏。诗中活脱写出了一个痴情小女子,“细语人不闻”,不闻得好,耐人寻味。“北风吹裙带”一句,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此诗之魂,通首活现矣。”刘宏熙在《唐诗真趣》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妙作旁观语,善于含蓄。”邢孟贞在《唐风定》中称此诗“六朝乐府妙境”。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得更具体:“此《子夜歌》之遗声也。”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诗的继承关系。他还有一首写景诗也应该一提,那就是《废庆宝寺》:“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古井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荒芜幽暗,透出了一股阴森之气。贾岛、姚合等人喜学这类写法,韩愈也受他影响,塑造了“黄昏到寺蝙蝠飞”这样的境界,可见耿在当时是一个有一定影响的诗人。
八、李嘉祐
李嘉祐(生卒年代不详),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年(748)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奉使搜求图书。肃宗时,出为鄱阳令,四年后改任江阴令。上元二年(761)升任台州刺史,宝应元年(762)罢任,漫游吴越。大历初入朝,历任工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大历中出为袁州刺史,世称“李袁州”。罢任后寓居苏州。工诗,交游甚广,当时的名流刘长卿、钱起、郎士元、严维等等,无不与之交往。肃宗、代宗时期,诗名颇著,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称赞他“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其“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等句,为“文章之冠冕”。
李嘉祐的诗多为送别寄赠与游览题咏之作,也有少数反映社会现实的诗,如《南浦渡口》、《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题灵台县东山村主》、《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等,我们从《南浦渡口》中可见其一斑:
寂寞横塘路,新篁覆水低。
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
寡妇共租税,渔人逐鼓鼙。
惭无卓鲁术,解印谢黔黎。
其他几首这类诗也大体如此,用一两联反映当时战乱后的萧条情况。上面这首诗写到寡妇也不胜官家租税之苦,自愧无术济民,有弃官之意,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地方官的苦恼。但他的诗主要还是“涉于齐梁,绮靡婉丽”,与“十才子”中不少人一样,有一种向齐梁回归的趋势,诗的内容怀乡惜别,往往凄艳深婉,如为人赞赏的《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岁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这首送别诗写春日郊野,清新可爱,其颈联尤为人赞赏不已。他还有一首《春日淇上作》,十分浓艳: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惜解罗衣。
这确实已接近齐梁了。(这里的“度雨”,疑是“谷雨”之误。)在他的诗中,属对精工文辞秀丽的句子可以说俯拾皆是,如“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送客游荆州》)、“草思晴后发,花怨雨中飞”(《送裴宣城上元所居》)、“转曲遥峰出,看涛极浦连”(《送独孤拾遗先辈先赴上都》)、“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等等。这些诗对晚唐诗人有一定影响。他还有几首七古,如《江上曲》、《伤吴中》、《古兴》、《杂兴》等,诗中抒情主人公均为女性,但婉而寓讽,对齐梁诗风有所发展,对晚唐诗也有一定影响。
九、皇甫冉
皇甫冉(约717—约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10岁能属文,15岁为张九龄叹赏,称其清颖秀拔,有江淹、徐陵之遗风。天宝十五年(756)登进士第,授无锡尉。安史之乱时避居常州阳羡山中。后任左金吾兵曹参军。广德二年(764),宰相王缙出任河南元帅、东都留守,召入幕府,为掌书记。大历二年(767),入朝任左拾遗,转左补阙。大历五年,奉使江南,回丹阳省亲,卒于家。卒后,其弟皇甫曾集其遗著,并请独孤及为之作序。工诗,与其弟皇甫曾齐名,时人比之为张载、张协。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说:“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而独孤及更是说:“沈、宋既没,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当代不过数人,补阙其人也。”他最有名的诗是《巫山高》,也最能代表他的风格: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胡应麟在《诗薮·外编》中说:“《巫山高》,唐人旧选四篇,当以皇甫冉为最。”这说法出自范摅的《云溪友议》,据说白居易过巫山,秭归县令繁知一请他赋诗,白居易告诉他说,刘禹锡离夔州任后曾经过这里,在千馀首咏巫峡诗中只选留了四首,即沈佺期、王无竞、李端与皇甫冉四人之作。意思是说,他要写咏巫峡的诗,也不会超过这四人之作,因此搁笔而去。高仲武说:“《巫山诗》,终篇奇丽,自晋、宋、齐、梁、陈、隋以来,采掇者无数,而补阙独获骊珠,使前贤失步,后辈却立,自非天假,何以迨斯!”这首诗写法上与李端有相通之处,前半首也极言巫山之高,颔联也用宋玉《神女赋》典故,李诗暗用,这首诗明用,李诗“云藏”的是“月”而已,这首诗“云藏”的却是“神女馆”,后又以“楚王宫”为对,造成缥缈迷离的境界,令人神驰心往。
从“十才子”的诗中,我们看到了向齐梁回归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皇甫冉笔下更显著,他有诗题曰《见诸姬学玉台体》;在《送张南史》题下注明“效何记室体”;《题竹扇赠别》中有句曰“幸亲芳袖日,犹带旧林风。掩笑歌筵里,传书卧阁中”,颇有江左遗风。至于《怨回纥歌二首》,特别是其二“祖席驻征棹,开帆信候潮。隔烟桃叶泣,吹管杏花飘。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我们闻到了更浓的六朝脂粉味。他的诗可以说上承齐梁,下开晚唐温韩一派。
他还有一些送别诗,感情隐含不露,在平静的表面下透露出淡淡的惆怅,表现出另一种风格。他很重视炼字,如《归渡洛水》:“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这首诗中,首句的“赴”字很有讲究,据范郗文在《对床夜语》中说,王安石曾说过:“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见’字、‘起’字,即小儿言语。”其他如“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中的“初”与“早”,“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送康判官往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中的“收”与“带”,“白云随浪散,青壁与山连”(《送夔州班使君》)中的“随”等,这些字都很讲究,还有如“先秋雪已满,近夏草初新”(《送刘兵曹还陇山居》),状写陇山景色入神。
十、皇甫曾
皇甫曾(?—785),皇甫冉之弟,也工诗,计有功在《唐诗纪事》李益条中,把皇甫曾列入“大历十才子”。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称他“体制清洁,华不胜文”。把他与其兄比作张载、张协,还认为他的诗胜过其兄:“昔孟阳之与景阳,诗德远惭厥弟,协居上品,载处下流;今侍御之与补阙,文辞亦尔。”他的诗比其兄色泽较清淡、洁净,诗体清秀工稳,也有一定意蕴,显得韵味深长。高仲武对他《送林中丞还京》(《全唐诗》林中丞作杜侍御)中的颔联“寒生五湖道,春及万年枝”特别赞赏。下面我们选他一首游览题咏诗与一首留别诗:
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
晚翠深云窦,寒台净石梁。
秋花偏似雪,枫林不禁霜。
愁见前程远,空郊下夕阳。
——《玉山岭上作》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
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
山程随远水,楚思在青枫。
共说前期易,沧波处处同。
——《乌程水楼留别》
这两首诗写景真切,气氛萧索,感情惆怅落寞,满怀愁绪,但说到“前程”、“前期”却戛然而止,采用兴结(写景),无限情思尽在不言中。
十一、冷朝阳
冷朝阳(生卒年代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未及授官,即回家省亲,当时的著名诗人李嘉祐、李端、钱起、韩翃等为其饯行,赋诗送别。后入路州节度使薛嵩幕为从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把他作为“大历十才子”来评论,但无论在姚合的《极玄集》还是在《新唐书·卢纶传》中所列“十才子”之名,都没有他。其诗多游览登临与送别之作,工于五律,长于写景,如“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登灵善寺塔》)、“秋林新叶落,霜月满庭寒”(《冬日逢冯法曹话怀》)、“风激珠光碎,山欹练影偏。急流难起浪,迸沫只如烟”(《瀑布泉》)等等,都工于体物,长于描摹。他的一首七绝《送红线》尤为人赞赏、传诵: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所送之人为侠女,不能像寻常小儿女那样黯然伤神,而是恍惚缥缈,令人神往,只觉深情无限,韵味无穷。乔亿在《大历诗略》中说此诗“词调极佳,渔洋诸绝句所本”,可见其对后代影响之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