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卫风·竹竿》,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卫女思归之作,评其“风致嫣然,自足以擅美一时”。诗中对主人公佩玉的描写,实际上是对其人格内涵的揭示。《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姚氏以为此诗写出了佩玉女子之美,可谓善解诗人之意。此处子佩代指佩玉的男子,是诗中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以上记载,正可与《诗》所载佩玉之俗相互印证。

三、《有女同车》、《公刘》等诗与佩玉之俗

基于一种巫术心理,古人既以玉为灵物,可以用之以祭神通神,故佩玉亦可消灾致福。佩玉之俗起源甚早。据《山海经·西山经》载:“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在《山海经》中,玉与奇鸟、怪兽一样,被视为“异物”,因此具有驱除不祥的神异特性。《诗经》诗篇中所见的佩玉之俗,除了包含着上述巫术文化心理之外,还带有以玉为装饰的审美意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玉寓德的内涵。

《齐风·著》写齐国贵族男女佩玉之俗云: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素”、“青”、“黄”分别写男子佩玉之颜色。“琼华”、“琼莹”、“琼英”则描写佩玉之质地。诗中所写佩玉之人,自有一番雍容华贵、落落大方之感。《释名·释首饰》:“瑱,镇也。悬当耳旁,不欲使人忘听,自镇重也。或曰充耳。充,塞也。塞耳,亦所以止听也。”诗中对主人公佩玉的描写,实际上是对其人格内涵的揭示。

《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姚际恒《诗经通论》评此诗说:“以其下车而行,始闻其佩玉之声,故以‘将翱将翔’先之,善于摹神者。‘翱翔’字从羽,故上诗言凫雁,此则借以言美人,亦如羽族之翱翔也。《神女赋》‘婉若游龙乘云翔’,《洛神赋》‘若将飞而未翔’,又‘翩若惊鸿’,又‘体迅飞凫’,或‘或翔神渚’,皆从此脱出。”姚氏以为此诗写出了佩玉女子之美,可谓善解诗人之意。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佩,佩玉。此处子佩代指佩玉的男子,是诗中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鄘风·君子偕老》云:“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又言“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写了一位耳边佩戴着玉瑱的雍容华贵的贵族妇女。又《秦风·终南》说:“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赞美秦国国君身着朝服,临事刚毅,佩玉铿锵,德音与服饰相符相称,堪为楷模。《大雅·公刘》写公刘所佩“维玉及瑶,鞞琫容刀”。鞞琫,指刀鞘上的贝玉装饰。容刀,即佩刀。公刘以玉瑶装饰佩刀[8]。还有《小雅·大东》:“鞙鞙佩璲,不以其长。”讽刺一位周朝贵族佩玉而无德,“佩玉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9]。则是从反面说起。

由上述《诗》篇所载来看,佩玉为先秦时范围极广之风俗,不论郑、卫、秦、齐还是王畿地区,不分贵族、平民,不论男性、女性,均以佩玉为吉祥、有德之征。《列女传》称:“阿谷之女佩璜而浣。”《礼记·玉藻》载“君子”及各级贵族佩玉之俗云:

君子佩玉的目的是玉佩的鸣声清脆合节,无论坐车还是步行,君子听到玉佩叮咚作响,便可以防止邪僻之心[10]。以上记载,正可与《诗》所载佩玉之俗相互印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