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学的排列组合、概括归纳,可将中国传统的格律体诗分为四种合律句排列格式。初学者只要掌握了abcd四个标准句的20个平仄声排列顺序,吟读下列诗例格式,就能很快记住这四种格式。
一、格律体诗第一格式
诗例一(1) 五言绝句 第一格式(abcd 1,2式)
①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23.
诗例一(2) 五言绝句 第一格式(abcd 1,2式)
②李永祥,宫明莹.李白诗集[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13.
诗例一(3) 五言绝句 第一格式(abcd 1,2式)
①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13.
诗例一(4) 五言绝句 第一格式(abcd 1,2式)
(1)a2双平主调在首句第一、二字上,句末仄声宜用去声,吟诵为次重音或重长音。b3为古风句。
(2)d句共有三种合律句式:“d— — | | △”是第一种;“d2(|)— — |△”是第二种,王维的《山中送别》是第三种合律句式,d句“两字尾”“|△”前三字可作“(—) — (|) [| △]”,即第一、三字可平可仄,但必须保持d句“双平相联”主调,第一、三字必须有一个平声,亦可三平相联,双平主调在后两个平声上,d句句首三平相联第一字为“盘(—)”。d句的第三种合律句式作诗者可以自由运用,但是如c句为c2、c3句或c4的,需要“补平”时,则只能用d2或d3:即“d2(|) — — | △”或“d3 (—)— — | △”。
(3)诗喉(第二字)和仄声诗尾(第五字)以及平声“两字尾”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改变。
诗例二(1)七言绝句 第一格式(ABCD 12式)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下平声七阳韵)
②夏松凉,夏逸陶.唐诗三首译评[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430.
诗例二(2)七言绝句 第一格式(ABCD 12式)
题竹院壁 [元]萨都剌 (下平声十四盐韵)
③沙地.萨氏诗词格律[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41.
诗例二(3)七言绝句
(4)格律体诗第一格式五言绝句古今作者都很多,七言绝句作者较少,因为不论abcd或ABCD,第一句“两字尾”都是“仄仄”或“平仄”(a2),无韵诗句短,五个字,从吟诵声韵节奏上来说,容易按“半独立句”(c句)情况处理,立即转入b句有韵的句末“双平主调”上。如果是a2句,又是去声结尾,则可作近似d句“— — | | △”“两字尾”稍长的吟诵。
(5)“双平主调”在吟读中重长音的强度一般是句末最强,如b句。“双平主调”的位置越往前,重长音越弱,d句和a2双平在句首,句末平声和去声比“双平主调”声同重,调稍长。
(6)七言绝句第一格式A句无韵,七个字“双平主调”虽然都在后五个字上,和五言诗一致,但是七言诗B、C两句第二字平声支点“诗喉”和A、D句的第四字平声支点“诗喉”,是句子的次重音,因此从吟诵声韵节奏上说,七言A句或A2句作为第一格的首句,等于两句无韵诗句,很难作为“半独立句”迅速转入B句,何况B句“诗喉”第二字又是次长音,相当于两句有四个重长音,只有最后“双平”才有重长声韵。
(7)中国五、七言诗,历来都是有韵的,无韵的新诗很少写成五、七字一行,四句、八句一首的形式,只有打油诗、快板诗、儿歌、谜语,甚至药方口诀用五、七言诗形式。虽然不讲严格的平仄粘对,也都是有韵的,不是传统诗词的韵,至少也是近似“中原音韵”。所以七言A句或C句开始的句末仄声韵的第一、二格式,古今用者较少。
(8)从诗词的内容来说,五言字数少,第一、二式诗韵无须兼顾,古今用者较多,称为常规格式;而七言字数较五言多,诗意和诗韵可以调整兼顾,古今作七言诗者多采用第三、四种格式,以D或B句为首句,句末为平声韵脚,或用邻韵,所以七言律体诗以第三、四格式为常规。第一、第二格式为非常规格式。
诗例三(1)五言律诗 第一格式(ab,cd;ab,cd 12,12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下平声十一尤韵)
①夏松凉,夏逸陶.唐诗三百首译评[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220.
诗例三(2)五言律诗 第一格(ab,cd;abcd 12,12式)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上平声二冬韵)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89.
诗例三(3)五律
稷下学宫 翟全吉
五律第一格式即标准格式abcd重复一次排列。同位七律第一格式排列次序与此相同。
诗例四(1)七言律诗 第一格式(ABCD,ABCD 12,12式)
阁夜 [唐]杜甫 (下平声二萧韵)
①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792.
诗例四(2)七言律诗 第一格(ABCD,ABCD 12,12式)
咏怀古迹 [唐]杜甫 (下平声四豪韵)
②葛晓音.杜甫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76.
诗例四(3)七律
登泰山 翟全吉
二、格律体诗第二格式
诗例一(1)五言绝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宫词二首(其一) [唐]张佑 (下平声一先韵)
③谢成明,张华.唐宋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7.
诗例一(2)五言绝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秋浦歌(十五) [唐]李白 (上平声七阳韵)
①赵昌平.李白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83.
诗例一(3)五言绝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乐游原 [唐]李商隐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474.
诗例一(4)五言绝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江南曲 [唐]李益 (上平声四支韵)
③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92.
诗例一(5)五言绝句
夏 翟全吉
(1)格律体诗第二格式和abcd标准格式的区别,只是a、b两句一联和c、d一联位置对调,在第二格式中,c、d一联为第一、二句,a、b一联为第三、四句。
(2)在第二格式中,仄声脚“两字尾”和第一格式一样,仍在第一、三句,只是c句“两字尾”“— |”换到了第一句,a句“两字尾”“| |”换到了第三句。平声韵“两字尾”仍在第二、四句,只是d句的“两字尾”:“| △”换到了第二句,b句的“两字尾”“— △”换到了第四句。
(3)第一格式(1,2式)和第二格式(2,1式)“诗喉”竖读行列平仄声相反,句尾平仄声竖读行列相同,都是仄平仄平。第一、二格式都是古今五言诗作者最常使用的常规格式。
诗例二(1)七言律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上平声十二文韵)
①葛晓音.杜甫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06.
诗例二(2)七言绝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马嵬坡 [唐]郑畋 (上平声十一真韵)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26.
诗例二(3)七言绝句 第二格式(CD,AB 2,1式)
雨晴 [唐]王驾 (上平声九佳韵)
③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18.
诗例二(4)七言绝句
砚 翟全吉
诗例三(1) 五言律诗 第二格式(cd,ab;cd,ab 21,21式)
蝉 [唐]李商隐 (下平声八庚韵)
①胡可先.小李杜[M].北京:中华书局,2010:10.
诗例三(2)五言律诗 第二格式(cdab;cdab 2,21式)
寄舍弟天与 [元]萨都剌 (下平声八庚韵)
②沙地.萨氏诗词格律[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50.
诗例三(3)五律
楸树
诗例四(1)七律诗 第二格式(CDAB;CDAB 21,21式)
送欣笑隐住龙翔寺 [元]萨都剌 (上平声二冬韵)
①沙地.萨氏诗词格律[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52.
诗例四(2)七言律诗 第二格式(CD,AB;CDAB 21,21式)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下平声一先韵)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67.
诗例四(3)七律
游庐山 翟全吉
三、格律体诗第三格式
诗例一(1)五言绝句 第三格式(dbcd 3,2式)
婕妤怨 [唐]皇甫冉 (下平声七阳韵)
①本社编.中国诗词精典[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1042.
诗例一(2)五言绝句 第三格式(dbcd 3,2式)
塞下曲(六首之一) [唐]卢纶 (上平声七虞韵)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10.
诗例一(3)五言绝句
秋 翟全吉
诗例二(1)七言绝句 第三格式(DBCD 3,2式)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上平声七虞韵)
③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46.
诗例二(2)七言绝句 第三格式(DBCD 3,2式)
西湖 [宋]林洪 (下平声十一尤韵)
④谢成明,张华.唐宋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13.
诗例二(3)七言绝句
笔 翟全吉
(1)格律体诗五言、七言第三格式和第一格式的排列基本相同,只有第一句有变化。就是第三格式用d句代替a句作为第一句,其余三句(绝句)或七句(律诗)完全和第一格式一样,没有变化。
(2)第三格式七言律诗二、四“诗喉”的平仄排列和第一格式完全相同;首句以d(D)句代替a(A)句,第一格式首句(a句)仄声脚“两字尾”“| |”改为第三格式首句(d句)平声韵“两字尾”“ | △”。
(3)第三格式诗喉竖读第二字为“仄平平仄”,第四字为“平仄平仄”,与第一格式完全相同,这是第三格式七言绝句二、四诗喉竖读的平仄格式。
(4)第三格式五言、七言绝句诗尾竖读,都是“平平仄平”,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一句可用邻韵。五言、七言律诗诗尾竖读都是“仄平,平平,平仄,仄平”。第一、二、四、六、八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用邻韵。第三格式以d(D)句代替第一格式的a(A)为首句。
诗例三(1)五言律诗 第三格式(dbcd,abcd 32,12式)
风雨 [唐]李商隐 (下平声一先韵)
①夏松凉,夏逸陶.唐诗三百首译评[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270.
诗例三(2)五言律诗 第三格式(dbcd,abcd 32,12式)
没蕃故人 [唐]张籍 (上平声四支韵)
①本社编.中国诗词精典[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835.
诗例三(3) 五律
足球 翟全吉
诗例四(1)七言律诗 第三格式(DBCD;ABCD 32,12式)
赠同年莫州县尹米思泰 [元]萨都剌 (下平声一先韵)
②沙地.萨氏诗词格律ABCD[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57.
诗例四(2)七言律诗 第三格式(DBCD;ABCD 32,12式)
登高 [唐]杜甫 (上平声十灰韵)
①夏松凉,夏逸陶.唐诗三百首译评[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313.
诗例四(3)七律
长白山 翟全吉
四、格律体诗第四格式
诗例一(1)五言绝句 第四格式(bdab 4,1式)
马诗(其十) [唐]李贺 (上平声一东韵)
②沙地.萨氏诗词格律ABCD[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159.
诗例一(2)五言绝句 第四格式(bdab 4,1式)
秋日湖上 [唐]薛莹 (下平声十一尤韵)
①沙地.萨氏诗词格律ABCD[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159.
诗例一(3)五言绝句
冬 翟全吉
诗例二(1)七言绝句 第四格式(DBAB 4,1式)
清明 [唐]杜牧 (上平声十三元韵)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99.
诗例二(2)七言绝句第四格式(BDAB 4,1式)
凉州词 [唐]王翰 (上平声十灰韵)
③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51.
诗例二(3)七言绝句 第四格式(BDAB 4,1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上平声十五删韵)
④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6.
诗例二(4)七言绝句
纸 翟全吉
(1)五言、七言格律体诗第四和第二格式排列基本相同,只有第一句和第二格式不同。第四格式用b句代替c句作为第一句,其余三句(绝句)或七句(律诗)完全和第二格式一样没有变化。
(2)第四格式七言诗二、四诗喉的平仄排列和第二格式完全相同。首句以b(B)句代替c(C)句,第二格式首句(c句)仄声脚两字尾“— |”,改为第四格式首句(b句)平声韵的两字尾“— △”。
(3)第四格式诗喉竖读第二字为“平仄仄平”,第四字为“仄平平仄”,与第二格式完全相同。
(4)第四格式五言、七言绝句诗尾竖读,都是“平平仄平”,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一句可用邻韵。五言、七言律诗诗尾竖读,都是“平平仄平,仄平仄平”。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用邻韵。第二格式以c(C)句为首句,第四格式以b(B)句为首句,其他各句格式完全相同。
诗例三(1)五言律诗 第四格式(bdab,cdab 41,21式)
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上平声十一真韵)
①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74.
诗例三(2)五言律诗 第四格式(bdab,cdab 41,21式)
中秋月 [唐]张祜 (上平声四支韵)
①沙地.萨氏诗词格律ABCD[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62.
诗例三(3)五律
桂林山水 翟全吉
诗例四(1)七言律诗 第四格式(BDAB;CDAB 41,21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子孙湘 [唐]韩愈 (下平声一先韵)
②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6.
诗例四(2)七言律诗 第四格式(BDAB;CDAB 41,21式)
时世行赠田妇 [唐]杜荀鹤
①沙地.萨氏诗词格律ABCD[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63.
诗例四(3)七律
天山 翟全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