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既克楚于鄢①,使郤至告庆于周②。未将事③,王叔简公饮之酒④,交酬好货皆厚⑤,饮酒宴语相说也。
①克,胜也。晋厉公伐郑,楚人救之,战于鄢。在鲁成十六年。
③将,行也,未行告庆之礼。
④王叔简公,周大夫王叔陈生也。
⑤交酬,相酬之币。好货,宴饮以货为好。厚者,币物多也。
①召桓公,王卿士也。
②二三君子,在朝公卿也。导者,导晋侯使升郤至以为上卿,可以树党于晋。
③言战胜楚,吾之谋也。
④微,无也。
⑤乘,胜也。
⑥宋盟,宋华元所合晋、楚之成也。华元善楚令尹子重,又善晋栾武子,故遂合二国之好。盟在鲁成十二年。至十六年,楚、郑背盟伐宋也。
⑦楚王薄德,郑人不从楚,以汝阴之田赂郑,郑叛晋从楚也。
⑧壮之良,谓申叔时;幼弱,谓司马子反也。
⑨卿士,子囊。子囊不欲背晋,楚王不听。
⑩夷,楚东之夷也。《晋语》曰:“楚恭王帅东夷救郑。”三陈,夷、郑、楚也。
言楚叛盟,非晋之罪也。得民,得民心也。
时晋立四军,四军之帅,晋八卿也。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知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旅,众也。刚,强也。
以晋有信,故诸侯与之。
楚背盟,故晋有辞也。
栾,栾书也。范,士燮也。
谓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微,无也,言军无计谋。
伐,功也。三伐,勇、礼、仁也。
郤至从郑伯,其右弗翰胡曰:“余从之乘,而俘以下。”郤至曰:“伤国君有刑。”乃止。
“吾曰:‘子则贤矣①。抑晋国之举也,不失其次,吾惧政之未及子也②。’谓我曰:‘夫何次之有?昔先大夫荀伯自下军之佐以政③,赵宣子未有军行而以政④,今栾伯自下军往⑤。是三子也,吾又过于四之无不及⑥。若佐新军而升为政,不亦可乎?将必求之。’是其言也,君以为奚若⑦?”
①吾,召桓公自谓。
②郤至位在七人下,故恐次[23]未及也。
③荀伯,荀林父也,从下军之佐第六卿升为政卿也。
④宣子,赵盾也,为中军佐第二卿,未有军行,升为政卿。
⑤栾伯,栾书也,将下军,第五卿而为正卿也。
⑥三子,荀、赵、栾也,得郤至四人。言己之材优于彼四人[24]也,三人之中无有所不及也。
⑦言如是,君以为何如也。
襄公曰:“人有言曰:‘兵在其颈。’其郤至之谓乎!君子不自称也①,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②。夫人性,陵上者也③,不可盖也④。求盖人,其抑下滋甚⑤,故圣人贵让。且谚曰:‘兽恶其网,民恶其上⑥。’《书》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⑦。’《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⑧。’在礼,敌必三让⑨,是则圣人知民之不可加也⑩。故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今郤至在七人之下而欲上之,是求盖七人也,其亦有七怨。怨在小丑,犹不可堪,而况在侈卿乎?其何以待之
?
①称,举也。
②盖,掩也。
③如能在人上者,人欲胜陵之也,故君子上礼让而天下莫敢陵也。
④言人之美不可掩也。
⑤滋,益也。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⑥兽恶其网,为其害己。民恶其上,为其病己。
⑦《书》,逸《书》。民可近,可以恩意近也。不可上,不可高上。上,陵也。
⑧回,邪也。求福以礼,不以邪也。
⑨敌,体敌也。
⑩加,犹上也。
先诸民,先求民志也。庇,犹荫也。言王者先安民,然后自庇荫也。长利,长有福利也。
待,犹备也。
“晋之克也,天有恶于楚也,故儆之以晋。而郤至佻天以为己力,不亦难乎①?佻天不祥,乘人不义②,不祥则天弃之,不义则民畔之。且郤至何三伐之有?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③。以义死用谓之勇④,奉义顺则谓之礼⑤,畜义丰功谓之仁⑥。奸仁为佻⑦,奸礼为羞⑧,奸勇为贼⑨。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⑩。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
。畔战而擅舍郑君,贼也;弃毅行容,羞也
;畔国即雠,佻也
。有三奸以求替其上,远于得政矣
。以吾观之,兵在其颈,不可久也。虽吾王叔,未能违难。在《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王叔欲郤至,能勿从乎
?”
①佻,偷也,偷天之功以为己力。
②乘,陵也。
③民力所为也。
④若富辰也。
⑤谓若管仲责楚包茅。
⑥丰,大也。谓若狐偃辅晋文。
⑦以奸伪行仁为偷仁,谓获郑伯而舍之。
⑧羞,耻也。谓见楚君而趋。
⑨还贼国也。奸勇,谓逐楚卒。
⑩守和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顺义,顺王义也。
违,避也。今《周书·太誓》无此言,其散亡乎?
郤至归,明年死难①。及伯舆之狱,王叔陈生奔晋②。
①明年,鲁成十七年也。死,谓为厉公所杀。
②伯舆,周大夫。狱,讼也。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佐伯舆,王叔不胜,遂出奔晋,在鲁襄十年。
【注释】
[1]泄堵俞弥,明道本作“泄堵寇”。
[2]入郕,明道本无。
[3]由之,明道本在“利内”前,又后有韦注“利内,娶得偶而有福也”。
[4]此处明道本有韦注“为祸阶也”。
[5]“又曰”云云,明道本无。
[6]“周大夫”后,明道本有“原伯毛也”。
[7]“流辟”后,明道本有“旅”。
[8]与有,明道本作“有与”。
[9]言,明道本无。
[10]臣,明道本作“未”。
[11]此条注,明道本无。
[12]此条注,明道本前多“左,车左也,右,车右也。言免胄则不解甲而拜矣”,后多“无威仪,所以败也”。
[13]此处,明道本有韦注“以士季之言告王也”。
[14]食,明道本作“合”。
[15]此条注,明道本作“旬,十日之内所成为也”。
[16]故梁之,明道本作“故渠之也”。
[17]“者所以施舍”五字,明道本无。
[18]弃,明道本作“求”。
[19]饔,原本作“餐”,据明道本改。注文同。
[20]此处,明道本有韦注“言俭也”。
[21]此处,明道本有韦注“言其侈也”。
[22]予也,明道本作“与”。
[23]次,明道本作“政”。
[24]彼四人,原本作“彼三人”,据明道本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