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灵王,周简王之子灵王大心也。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四年。是岁,齐人城郏。
②谷、洛,二水名也。斗者,两水格,有似于斗。[10]洛在王城之南,谷在王城之北,东入于瀍。至灵王时,谷水盛,出于王城之西而南流,合于洛水,毁王城西南,将及王宫,故齐人城郏。
③欲壅防谷水,使北出也。
④晋,灵王太子也,早卒不立。
⑤长,犹君也。
⑥堕,毁也。
⑦崇,高也。泽无水曰薮。
⑧防,障也。流曰川。
⑨泽,居水也。窦,决也。不为此四者,为反天性。
⑩物所生归也。
导,达也。《易》曰:“山泽通气。”
钟,聚也。
聚,聚物也。高,山陵也。下,薮泽也。
疏,通也。
畜水曰陂。唐,提也。美,谓滋润。
大曰崩,小曰阤。
沉,伏也。滞,积也。越,远也。
短折曰夭。狂惑曰昏。疫死曰札。瘥,病也。
①贾侍中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或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辛所灭。”昭谓:言为高辛所灭,安得为尧诸侯?又尧时共工,与此异也。
②虞,安也。湛,淫也。
③堙,塞也。高,谓山陵。庳,谓池泽。
④有虞,舜也。鲧,禹父。崈,鲧国。伯,爵也。尧时在位,而言有虞者,鲧之诛,舜之为也。
⑤播,放也。称,举也。举遂共工之过者,谓障洪水也。
⑥殛,诛也。舜臣尧,殛鲧于羽山。羽山在今东海 祝其县[11]南。
⑦度,法也。
⑧厘,理也。量,度也。
⑨取法天地之物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⑩类,亦象也。
仪,准也。
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为诸侯伯。佐,助也。言共工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
高高,封崇九山也。下下,陂障九泽也。疏川,决江疏河也。道滞,凿龙门、辟伊阙也。
钟,聚也,畜水潦,所以丰殖百物。
汩,通也。
障,防也。
越,扬也。
隩,内也。九州之内皆可宅居。
使之同轨。
伏阴,夏有霜雹。
燀,焱起貌[12]。天曰灾,人曰火。
①王谓禹。四伯,谓四岳也,为四岳伯,故称四伯。岂,辞也。繄,是也。言禹与四岳岂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禹,鲧之子,禹郊鲧而追王之。四岳,共工从孙,共工侵陵诸侯以自王。言皆无道而亡,非伯王所起,明禹、岳之兴非因之也。
②举,用也。
③下,后也。典,常也。
④杞、鄫,二国,夏后也。犹在,在灵王之世。
⑤申、吕,四岳之后,商、周之世或封于申,齐、许其族也。
⑥受祀,谓封国受命,祀社稷、山川也。迄,至也。至于有天下,谓禹也。祀,或为氏。
⑦慆,慢也。间,代也。以慢淫之心代其嘉功,谓若桀也。
⑧踣,僵也。振,救也。
⑨无祭主也。
⑩堙,没也。替,废也。隶,役也。圉,养马者。
鲧,黄帝之后。共工,炎帝之后。
仪,准也。
以忠信之心代其慆淫也。
朗,明也。终,成也。融,长也。
附,随也。
典,礼也。图,象也。
避,违也。
滑,乱也。
明,精气也。
“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①。’又曰:‘佐雍者尝焉②,佐斗者伤焉。’又曰:‘祸不好,不能为祸③。’《诗》曰:‘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④。’又曰:‘民之贪乱,宁为荼毒⑤。’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⑥。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王将防斗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斗也,其无乃章祸且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⑦。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其若之何?
①乱人,狂悖怨乱之人也。过其门,干其怒也。
②雍,亨煎之官也。
③犹财色之祸生于好之。
④《诗·大雅·桑柔》二章也。骙骙,行貌。鸟隼曰旟。龟蛇曰旐。翩翩,动摇不休止之意。夷,平也。靡,无也。泯,灭也。疾厉王好征伐,用兵不得其所,祸乱不平,无国不见灭。
⑤《桑柔》之十一章也。宁,安也。荼,苦也。言民疾王之虐,贪乐祸乱,安为苦毒之行。
⑥惕,惕然恐惧也。弥,终也。章,著也。言见祸乱之戒,不恐惧修[13]省,以销灾咎,而壅饰之,祸败终将章著也。
⑦弭,止也。此四王父子相继,厉暴虐而流,宣不务农而料民,幽昏乱以灭西周,平不能修政,至于微弱,皆己行所致,故曰贪天祸,祸败至今未止。
“自后稷以来宁乱①,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②,十八王而康克安之③,其难也如是。厉始革典,十四王矣④。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祸十五其不济乎⑤!吾朝夕儆惧,曰:‘其何德之修,而少光王室,以逆天休⑥?’王又章辅祸乱,将何以堪之⑦?王无亦鉴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⑧,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⑨,而蔑弃五则⑩。是以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子孙为隶,下夷于民
,而亦未观夫前哲令德之则。则此五者而受天之丰福,飨民之勋力,子孙丰厚,令闻不忘,是皆天子之所知也。
①宁,安也。尧时鸿水,黎民阻饥,稷播百谷,民用乂安。
②基,始也。靖,安也。自后稷播百谷,以始安民,凡十五王,世修其德,至文王乃平民受命也。十五王,谓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祖[14]、太王、王季、文王也。
③十八者,加武王、成王、康王,并上十五。
④革,更也。典,法也。厉王无道,变更周法,至今王[15],十四王也,谓厉、宣、幽、平、桓、严、僖、惠、襄、顷、匡、定、简、灵。
⑤至景王十五世。
⑥少,犹裁也。光,明也。逆,迎也。休,庆也。
⑦章,明也。辅,助也。
⑧鉴,镜也。黎,九黎。苗,三苗也。少皞氏衰,九黎乱德,颛顼灭之。高辛氏衰,三苗又乱,尧诛之。夏、商之季,谓桀、纣也,汤、武灭之。
⑨方,四方也。谓逆四时之令。
⑩蔑,灭也。则,法也。谓象天、仪地、和民、顺时、共神也。
“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由欲乱民也①。畎亩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②。无有异焉③!《诗》云:‘殷鉴不远,近在夏后之世④。’将焉用饰宫以徼[16]乱也。度之天神,则非祥也。比之地物,则非义也。类之民则,则非仁也。方之时动,则非顺也。咨之前训,则非正也⑤。观之诗书,与民之宪言⑥,皆亡王之为也。上下仪[17]之,无所比度,王其图之。夫事大不从象,小不从文⑦。上非天刑,下非地德⑧,中非民则,方非时动而作之者,必不节矣。作又不节,害之道也。”
①崇,高也。贾侍中云:“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为畎,百步为亩。”昭谓: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书》曰:“异亩同颖。”
②靖,治也。
③唯所行也。
④谓汤伐桀也。
⑤咨,议也。
⑥诗书,上“乱生不夷”之属。民之宪言,“无过乱人之门”。
⑦象,天象也。文,诗书也。
⑧刑,法也。德,犹利也。
王卒壅之。及景王多宠人,乱于是乎始生①。景王崩,王室大乱②。及定王,王室遂卑③。
①景王,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之弟也。多宠人,谓宠子朝及其臣宾孟之属也。
②景王无適子,既立子猛,又许宾孟立子朝,未立而王崩,单子、刘子立子猛而攻子朝,王室大乱。
③定王,顷王之子、灵王祖父。而言及定王,王室遂卑,非也。定当为贞,贞王名介,敬王子也。是时大臣专政,诸侯无伯,故王室遂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