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冬,公使太子伐东山①。里克谏曰:“臣闻皋落氏将战②,君其释申生也③!”公曰:“行也!”对曰:“非故也④。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⑤;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⑥。今君居,太子行,未有此也。”公曰:“非子之所知也。寡人闻之,立太子之道三:身钧以年⑦,年同以爱⑧,爱疑决之以卜、筮⑨。子无谋吾父子之间,吾以此观之⑩。”公不说。里克退,见太子。太子曰:“君赐我偏衣、金玦,何也?”里克曰:“孺子惧乎?衣躬之偏,而握金玦,令不偷矣。孺子何惧!夫为人子者惧不孝,不惧不得
。且吾闻之‘敬贤于请
’,孺子勉之乎
!”君子曰:“善处父子之间矣
。”
①献公十七年,鲁闵二年。
②言其不服,将与申生战也。
③释,舍也。
④非故事也。
⑤君行则守。
⑥有守则从,抚循军士。
⑦身钧,德同也。以年,立长也。
⑧立所爱也。
⑨爱疑,爱同也。龟曰卜,蓍曰筮。
⑩言吾使之征伐,欲观其能不也。
孺,少也。偷,薄也。偏,半也。分身之半以授太子,又令握金玦。金玦,兵要也。君今于太子不为薄矣。
贤,愈也。言执恭敬愈于请求也。
勉为孝敬。
①狐突,晋同姓,唐叔之后、狐偃之父大戎[19]伯行也。先友,晋大夫,先丹木之族。右,车右也。
②中分,中分君之半也。金玦,以兵决事。
③杂色曰尨。纯,纯德,谓太子也。
④玦,犹决也。铣,犹洒也。洒洒,寒貌。言于太子无温润也。[20]
⑤握兵之要,金玦之势也。金为兵,玦所以图事决计也,故为兵要。
⑥慝,恶也。衣身之半,君无恶意也。握兵之势,欲令太子远灾害也。
⑦稷桑,皋落翟地。
⑧逆,拒申生也。
⑨“艾”当为“外”,声相似误也。好外,多嬖臣也。嬖臣害正,故大夫殆。殆,危也。
⑩好内,多嬖妾也。嬖专宠,故適子殆,国家乱,则社稷危,周幽王是也。
惠,顺也。去避奚齐,为顺父心而远于死也。《传》曰:“狐突欲行。”
惠于众,谓不战也。太子去,则国不争,故利社稷。
非欢爱我也。
测,犹度也。
奇服,偏裻。权,金玦也。
有此甘言,非本意,故言生心也。
蝎,木虫也。谮从中起,如蝎食木,木不能避也。
滋,益也。
有恭从之名也。
【注释】
[1]“晋人立昭侯之子孝侯庄伯杀孝侯”十四字,明道本作“晋人立昭侯之子孝侯于翼,更为翼侯。后十五年,桓叔之子严伯伐翼,杀孝侯”。
[2]“故衔骨在口中”六字,明道本作“故曰衔骨,骨在口中”。
[3]“卜”字,明道本无。
[4]此处明道本有韦注“立以为夫人也”。
[5]犹兵,明道本作“由姬”。
[6]“后皋之孙惠王之子”八字,明道本作“王皋之孙,王发之子”。
[7]病,明道本作“疚”。
[8]“足”字,原本无,据明道本补。
[9]为它人取也,明道本作“为他人耳”。
[10]处曲沃,明道本作“主曲沃”。
[11]起,明道本作“兴”。
[12]君不寐,明道本作“君寝不寐”。
[13]祲气象也,明道本作“祲氛,凶象也”。
[14]知有极,明道本作“知极”。
[15]大,明道本作“国”。
[16]敌其,明道本作“翟”。
[17]“虽”字,明道本无。
[18]果战,明道本无“战”字。
[19]大戎,明道本作“狐突”。
[20]此条注,明道本作“玦,犹离也。铣,犹洒。洒,寒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