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①。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②,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恶[31]其多矣③!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请由此亡④。”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沉璧以质⑤。
①《内传》:“鲁僖二十三年九月,晋惠公卒。”而此云十月。贾侍中以为闰余十八,闰在十二月后,鲁失闰,以闰月为正月,[32]晋以九月为十月而置闰也。秦伯以十二月始纳公子,公子以二十四年正月入晋 桑泉。
②载,祀也。授,还也。
③巡,行也。
④亡,奔也。
⑤如,往也。质,信也。言若不与舅氏同心,不济此河,往而死也。因沉璧以自誓为信。
董因迎公于河①,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②。实沈之虚,晋人是居。所以兴也③。今君当之,无不济矣④。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⑤。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⑥。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晋国⑦。臣筮之,得泰之八⑧。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⑨。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也⑩,而天之大纪也。济且秉成,必霸诸侯
。子孙赖之,君无惧矣。”
①因,晋大夫,周太史辛有之后也。《传》曰“辛有之二子,董之晋”,故晋有董史。
②岁在大梁,谓鲁僖二十三年,岁星在大梁之次也。集,成也。行,道也。言公将成天道也。公以辰出,晋祖唐叔所以封也;而以参入,晋星也。元年,谓文公即位之年。鲁僖二十四年,岁星去大梁,在实沈之次。受,受于大梁也。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沈。
③虚,次也。是居,居其分次[33]所主祀也。《传》曰:“高辛氏有子,季曰实沈,迁于大夏,主祀参,唐人是因。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南有晋水,子燮改为晋侯,故参为晋星。”
④当岁星在实沈之虚,故无不成。
⑤君之行,谓鲁僖五年重耳出奔,时岁在大火。大火,大辰也。《传》曰:“高辛氏有子曰阏伯,迁于商丘,祀大火。”
⑥成善,谓辰为农祥,周先后稷之所经纬,以成善道。相,视也。谓视农祥以成农事。封者,唐叔封,时岁在大火。
⑦瞽史记云:唐叔之世,将如商数。今言嗣续其祖,明趣同也。言晋子孙将继续其先祖,如谷之蕃滋,故必有晋国。
⑧乾下坤上,泰。遇泰无动爻,筮[34]为侯。泰三至五震为侯。阴爻不动,其数皆八,故得泰之八,与贞屯、悔豫皆八义同。
⑨阳下阴升,故曰配亨。小,喻子圉。大,喻文公。阴在外为小往,阳在内为大来。
⑩辰,大火也。参,伐也。参在实沈之次。
秉,执也。
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①。晋人惧,怀公奔高梁②。吕甥、冀芮帅师,甲午,军于庐柳③。秦伯使公子絷如师④,师退,次于郇⑤。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入于晋师。甲辰,秦伯还⑥。丙午,入于曲沃。丁未,入于绛,即位于武宫。戊申,刺怀公于高梁⑦。
①三者皆晋邑。召,召其长也。
②高梁,晋地。
③甲午,鲁僖公二十四年二月六日。庐柳,晋地。军,犹屯也。
④告晓吕、冀。
⑤郇,晋地。退师,听命也。
⑥秦伯送公子于河,公入而还。
⑦刺,杀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