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浣溪沙·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浣溪沙·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时间:2024-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首词的题副是“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香严词》是龚鼎孳的词集,龚鼎孳是明末清初诗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词集中《蓦山溪》有“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两句,是当时广为传诵的名句,后世一些人认为纳兰所忆香严词就是这首。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着雨,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销尽夕阳前

注释

①《香严词》:清初诗人龚鼎孳的词集,龚鼎孳安徽合肥人,官至礼部尚书,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②旧游:昔日的游览。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④晕红: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这里指晕红的花朵。⑤鬓云: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⑥倩魂:少女的梦魂。

词解

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心生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性情中人啊,自断柔肠。

眼前红花一片,春雨微著,嫩柳丝丝在烟霭中摇曳。黄昏时分,满腔愁苦,夕阳落下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评析

这首词的题副是“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说明是由于看到海棠花,随后看花忆人,那梦中的女子犹如那带雨的海棠花。所以开篇第一句“谁道飘零不可怜”,可以看作是海棠花的凋落,也可以理解为漂泊在外的人。冯氏园,指明代万历时期司礼监太监冯保的园林,以其中遍开的海棠花著称,地点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的小屯。《香严词》是龚鼎孳的词集,龚鼎孳是明末清初诗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词集中《蓦山溪》有“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两句,是当时广为传诵的名句,后世一些人认为纳兰所忆香严词就是这首。但另有考据,认为是龚鼎孳的《采桑子·朱佑军司马招集冯氏园看海棠》:“今年又向花间醉,薄病探春,火齐才匀,恰是盈盈十五身。春苔过雨风帘定,天判芳辰,莺燕休嗔,白首看花更几人。”

●一片晕红才著雨

雨后的花瓣,还带有晶莹的水珠,晕红着犹如醉酒一般,还有如烟似雾的花苞与嫩芽,温柔新绿。娇艳的海棠花宛如美丽女子,娇嫩粉红的脸蛋上,还挂有泪珠,那鲜嫩的柔绿,则是她的翠绿衣裳。

那昔日的海棠花,依旧“轻阴风日好,蕊吐红珠小”“恰是盈盈十五身”。这是否让纳兰想起那曾经来府拜访的人,是否也是“盈盈十五身”呢?而如今却是花朵飘零,人也已经不在这里,颇有一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感,怎能不让人心生无限惆怅。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起始的两句,就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感慨如今已是落花时节,却远没有过去“好花天”游玩时的乐趣。或许不高兴的原因,只是由于思念那飘零的人吧。当年一起游玩的时节,恰好是繁花盛开的时候,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但唯有心上人的笑声,才是最为动听的音乐,看到那些因为高兴而泛红的脸蛋,幸福像暖风吹过,吹开了处处娇艳繁花。那心上人的笑脸,更比花儿明艳。

而现在呢,却恰逢落花时节,那飘零的花朵与飘零的人一样,都惹人愁肠。前后句采用对比的手法,让人更加追忆过去生活的美好,更显得如今此情此景的惆怅。

上阕的结尾感慨“断肠人去自经年”,不知不觉间,那惹人断肠的人儿离去,已经过去一年了。等得花儿都凋零了,也没有看到你的身影,想起来怎能不让人伤感万分。

“断肠”,是割开或切断肠子,用以形容极度悲伤的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但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极度喜爱的感情或其他感情。经年,是经过一年或是若干年的光阴。

接下来“一片晕红才着雨,晚风吹掠鬓云偏。”是近景描绘海棠花的娇柔身姿,对仗工整平稳,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晕红”,是中心浓烈而四周逐渐变淡的一团红色。“柔绿”,绿用柔来形容,应当说是比较别致的,其实就是嫩绿,也指嫩绿色的叶子。李商隐的《河阳》诗有:“百尺相风重插屋,侧近嫣红伴柔绿。”

最后一句“倩魂销尽夕阳前”,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俏丽的身影,凄艳夺目,又暗扣前面的“飘零”那一句。倩魂,也就是少女的梦魂,多用来形容痴情的美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