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渊源的异曲同工

文化渊源的异曲同工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认定傩文化具有自己始终不断的本体内核,却并不否认傩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密切联系。恐怖和敬畏以及力图对人类和自然现象作出解释的初始欲望促发了鬼神信仰的产生并且有了充满巫术意味的原始宗教文化行为。在形成道教的诸源头中,鬼神之说应为基本渊源。而这种鬼神崇拜实际上进一步反映出华夏民族文化早期源头中的鬼神信仰问题。
文化渊源的异曲同工_中国傩文化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

认定傩文化具有自己始终不断的本体内核,却并不否认傩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密切联系。这首先表现为傩与道在发生学方面的渊源一致性,即所谓鬼神崇拜和人与鬼神的相通关系。

万物有灵的观念是人类早期的宗教文化心理,它来自于先民对自然和人类的最初认识。恐怖和敬畏以及力图对人类和自然现象作出解释的初始欲望促发了鬼神信仰的产生并且有了充满巫术意味的原始宗教文化行为。对于生死问题的迷惑和永生的欲望又从一个侧面打通了人与鬼神之间的联系。在这一层面上,道教与傩文化有类似的认识。

一般认为,道教形成于东汉。作为一种多神教,它承袭了上古社会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的传统,结合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形成自己的复杂学理和术数。

道教的基本信仰可上溯到巫祝鬼神祭祀和先秦方仙之说,百家时代的神仙家理论为东汉方士承继,它们与黄老之说融合而成黄老道。东汉张道陵结合方仙和黄老而创五斗米道,即天师道,道教基本形成,以后不断有新门派产生。在形成道教的诸源头中,鬼神之说应为基本渊源。

黄帝

而傩的基本文化因子也同样与原始鬼神崇拜有着根本的联系。伏羲、黄帝、女娲、蚩尤多是傩活动中供奉的神,在各地傩仪和表演中常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词句,而在神话传说中,他们都是能够通神的巫。据说,黄帝就能作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而且能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而后世的《兰陵王破阵乐》中戴假面而舞的表演,也证明这种通鬼神的上古巫风与历史上傩文化的渊源关系。西周三大祭为“蜡”、“雩(yú)”、“傩”,其中的傩就是这种古代祭祀活动中历史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论衡》、《续汉书》等书都记载“昔颛顼(zhuān xū)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于是正岁命方相氏,帅肆傩以驱疫鬼”。(《搜神记》)傩祭的驱鬼逐疫功能是以请神护法为前提的,土家族傩堂行法事时,就有开坛、开洞、扫坛三阶段,其中“开坛”时要由法师请天兵天将和各家神仙降临,执行禳病、打鬼、消灾、还愿的使命,而“扫坛”时又由法师将傩公傩母各路诸神送回天界,傩活动的这种鬼神崇拜特征与道教对于神仙方术的追求可谓异曲同工。而这种鬼神崇拜实际上进一步反映出华夏民族文化早期源头中的鬼神信仰问题。面对强大的自然和宇宙,人类将自己从中分离出来,并创造了一个与自身对立的强大鬼神世界,并将弱小的人类异化为鬼神世界的被支配者,为着现实生存的需要,所以要请神逐鬼,从而达到人神相通的境界。道与傩的这种鬼神崇拜活动,正是人类处理与神界关系和自身关系的一种范式,仪式的作用在可以追问的历史过去中,决非今日各种傩戏表演外在的自娱和娱人功能,而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生存方式,是初民基本的世界观和生命观。而在今日乡村傩事中,冲傩还愿的功能的普遍意义也正是人类早期生命模式和世界观念的变形和曲折体现,我们由此还可以通过对傩的文化功能的深掘,进一步发现为传统主流文化所忽视的华夏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

张道陵祠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