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王充著述,制養氣之篇,驗己而作,豈虚造哉①!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慮言辭,神之用也②。率志委和,則理融而情暢;鑽礪過分,則神疲而氣衰:此性情之數也③。夫三皇辭質,心絶於道華;帝世始文,言貴於敷奏④;三代春秋,雖沿世彌縟,並適分胸臆,非牽課才外也⑤。戰代枝詐,攻奇飾說;漢世迄今,辭務日新,爭光鬻采,慮亦竭矣⑥。故淳言以比澆辭,文質懸乎千載;率志以方竭情,勞逸差於萬里⑦。古人所以餘裕,後進所以莫遑也⑧。
早年王充撰寫的著述,曾有養氣問題的專論,這是檢驗自身寫就的述作,豈能是虚假造作的文章呢?耳目鼻口各種器官,應爲人的生命所役使;心志思慮言語辭令,又由人的精神所驅動。寫作循著情志依順自然,便能思理和融情緒暢達;撰述鑽求失度磨礪過分,則又精神疲憊體氣衰敗:這正是精神活動呈現的規律了。上古三皇之世言辭質樸,心思根本未想到要取華美一途;五帝時代開始注意文采,言語仍還看重敷奏陳述的功用;夏商周三代再至春秋,雖說沿世而進文趨繁縟,都還恰如其分地抒寫胸臆,並未勉強爲之越出才分以外。戰國文章繁雜而又詭詐,著意追逐内容奇譎言辭多飾;再從兩漢延至於今,更求文辭日有翻新,競相爭光賣弄文采,作家精氣自也耗費殆盡了。所以,淳厚語言比諸浮華文辭,文華質樸似有千載之隔;順情抒寫較之竭力而爲,勞逸差異又有萬里之遙。古人撰著所以從容不迫精力有餘,後學寫作所以緊張繁忙毫無空暇,原因也就在這裏了。
【註釋】
①王充:字仲任,東漢著名學者,著有《論衡》八十五篇(今缺《招致》一篇)。制養氣之篇:據《論衡·自紀》篇說,晚年爲養氣自守著《養性》十六篇,今不傳。應當注意,養氣之“氣”與《風骨》篇所稱之“氣”,實爲不同的概念。《風骨》謂氣,偏指作家的精神狀態,及其於作品中體現出來的風味氣韻。本篇稱氣,則指人的體氣血氣,屬生理機制範疇。《風骨》論創作“務盈守氣”,指情志的充盈;本篇言“清和其心,調暢其氣”,乃衛元護本之要求,故《札記》云:“養氣謂愛精自保,與《風骨》篇所云諸氣字不同。”有註本將本篇移至《風骨》篇之後,恐誤。
②“夫耳目”兩句:語出《吕氏春秋·貴生》篇。生,指人體、生命。役,驅使。 慮:思考,謀慮。 神:指精神。用:施行、運用,與上句“役”字意近。
③率:循。委和:聽任其自然。《說文》:“委,委隨也。”段注:“隨其所如曰委。”《莊子·知北遊》用“委和”、“委順”、“委蜕”等語,指賦予。劉勰此處用語雖與之相同,但表意卻有些差別。 鑽礪:鑽硏磨礪。 氣:指本篇所論的元氣、體氣。 數:規律,必然性。
④三皇:上古三皇。具體所指說法衆多,其中一說指伏犧、神農、黃帝。另一說則指燧人、伏犧、神農。《原道》篇所稱的“炎皥遺事”即指三皇事。 道華:謂走華美之途。道字取本訓,指道路,於句中任動詞。《老子》第三十八章有“道之華而愚之始”語,註家多以爲“道華”即“道之華”的意思,恐非是。老子論大道的虚華爲批判儒學,此處以心無華綺之念說明“三皇辭質”,所言純屬不同範疇的命題。 帝世:五帝之世。據《尚書》序、《帝王世紀》,五帝指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始:初始。“帝世始文”二句,謂雖已開始初具文采,但仍以實言敷奏爲貴。《原道》說“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也是初煥初盛的意思。
⑤適分:即《明詩》篇“隨性適分”意,分指本分。 牽課:見《風骨》註⑨。此謂三代以後文雖趨靡,但仍還抒寫適度,並無才能之外的非分之求。
⑥枝詐:枝蔓而譎詐。《周易·繫辭下》:“中心疑者其辭枝”。枝字不誤,歷來註家多校作“技”(訓巧)或“權”,實不必。 攻:攻求。這裏指追逐。飾說:文飾說辭。 鬻采:炫耀文采。鬻,售。 慮:心思,實指本篇說的元氣精氣。
⑦淳:厚。澆:薄。澆辭即言浮華之辭。 方:比。 勞逸:勞苦與閑逸。
⑧餘裕:指精力尚有剩餘,即言寫作並不感到吃力。《孟子·公孫丑下》:“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莫遑:没有閑暇。遑,暇。之所以精氣有餘或忙亂無暇,劉勰以爲關鍵在取質取文能否順應自然之勢。
一般說來,年輕人往往識鑒淺泛而氣志旺盛,老年人常常見聞豐實卻氣血衰頹;氣志強盛者文思銳敏能够勝任勞累,氣血衰弱者謀慮周密卻又易於傷神,這裏所指係就常人的資質而言,不同年齡階段顯現的大體狀況。再說,人的才具天分總屬有限,智能應用則又無邊無涯,正如野鴨腿短而羨慕仙鶴,有的作者便苦心選辭刻鏤情思,因而精氣内耗超越限度,好似海底尾閭大量洩洪;神氣外傷過於嚴重,又如牛山林木糟蹋殆盡。驚憂交加終將造成疾患,這也正是推斷可知的了。至於像王充那樣四周置硯以便廣爲著錄,如曹褒一般日夜懷筆攻業無所休止,既長年累月地耗乾用盡精氣,又日復一日地煎熬銷蝕心血(,情況自然更爲堪憂)。所以,曹操說過深恐刻苦爲文終會傷及性命,陸雲也曾感歎過度用思必將困害精神,想都不是危言聳聽的虚妄之談了。
【註釋】
⑨童少:青少年。古以三十歲以下爲少。鑒:指識鑒能力。 艾:年老。《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孔疏:“髪蒼白色如艾也。”堅:固。這裏指豐厚切實。
⑩中人:平常之人。《史記·李將軍傳》:“才能不及中人。”常資:尋常的資質。 歲時:歲月時光,即指年齡。大較:大概,大略。
器分:器量才分。 智用:謂智能的發揮施展。《莊子·養生主》有“知也無涯”語。知謂知識,言認知外界無有止境,與此處“智用無涯”的表意實頗不相同。李補引上述意有差殊的莊子語後各家又多予徵引,反易造成解句方面的混淆。 鳧(fú):鴨。慚鳧謂野鴨因自己腿短而慚愧。企:望,羨慕。 瀝:水下滴稱瀝。瀝辭即言濾出、擠榨出言辭。鐫(juān):刻鑿。瀝、鐫皆含強求意。 “慚鳧”二句,劉勰再次強調了順應自然,不可刻意爲之的創作要求。
尾閭:傳爲海底洩水處。嵇康《養生論》:“而泄之以尾閭”。 神志:這裏指神氣、體氣。 牛山之木:《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牛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濯濯,山秃貌。 怛(dá):憂傷。惕:驚懼。怛惕有精神高度緊張意。盛:通“成”,指成就、造就。有註家訓爲用器皿盛装之“盛”(讀陽平聲),取孕蓄意,並可通。
置硯以綜述:《北堂書鈔·著述》篇引謝承《後漢書》,說王充“門牆屋柱,皆施筆硯,而著《論衡》”。綜,總;綜述即言廣爲著錄(也含隨時錄寫意)。 叔通:曹褒字,東漢章帝、和帝時爲侍中。懷筆以專業:《後漢書·曹褒傳》:“博雅疎通,尤好禮士。常憾朝廷制度未備,慕叔孫通漢禮儀,晝夜硏精,沈吟專思,寢則懷抱筆札,行則誦習文書,當其念至,忘所之適。”專業,專攻其業。 暄:暄爲“晅”之俗字,又與“烜”同(皆音xuān)。《正字通》:“晅,日氣曝也。”此處“暄”即言耗乾,與下句“煎”字對,皆指煎熬爲文。有註家校改爲“晅”,則似又不必。
曹公:指曹操。爲文之傷命:語無考,原文或已佚。 陸雲:陸機弟,字士龍。用思之困神:陸雲《與兄平原書》:“兄文章已自行天下,多少無所在,且用思困人,亦不事復及,以此自勞役。”(《全晉文》卷一零一)
治理學問,要靠刻苦勤奮,所以古有錐股勸學自勵不息的故事;志在撰文,用以敍寫情懷,則應考慮申述心志抒發抑鬱的側面。因此,寫作宜於依順情感從容爲之,舒緩行事適時會機。如若不顧體能地耗損精神膽氣,逼迫無休地傷害和順氣血,猶如持簡秉牘以驅趕年壽,揮灑翰墨而戕害生命,這哪裏是聖賢注重立言的本願,爲文寫作應有的正道嘛!再說,文思的迅緩利鈍本就因人而異,敍寫的通塞順逆又有不同時機;弓身洗頭心上首下的顛倒,尚且都會導致意緒的反常,何況神志正當昏倦之際,再三運思自然更趨暗昧。因此,撰著抒寫顯現技藝,務重心氣的調節疏導。要讓心緒清靜和順,要使體氣協調舒暢;心煩意燥便即中止,勿使思路堵塞阻滯。思順意得則舒展襟懷命筆疾書,理思隱伏便停筆休息卷懷收藏。閑適逍遙可以診療勞累,談笑寬鬆又能醫治困倦,這樣便常能輕鬆悠閑地顯露才鋒,又可氣力有餘地奮發創作;作家的運筆則猶如庖丁用刀,刀刃鋒利日久還新,切割肌膚無阻無礙。這裏說的雖不比“胎息”那樣堪稱是超邁之術,但畢竟也可算得是衛元養氣的方法之一了吧。
【註釋】
“夫學業”各句:“功庸弗怠”、“和熊以苦之人”二句十字屬衍。和熊膽丸以助勤,係唐人事,見《新唐書·柳仲郢傳》。此處言及,顯爲後世不學者妄增語。 錐股自厲:《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厲,別又作“勵”,指鞭策、激勵。
志於文也:何焯、紀評以爲“志疑作至”。作“志”亦通。 申寫鬱滯:王證據兩京本“申”前補一“有”字,爲與上“故有”對。可通,但實也無多大必要。鬱、滯,二字同義,本爲動詞詞性,此處作名詞用,指鬱積阻滯於心的情懷。兩京本、胡本此處兩句後又多“舍氣無依”、“玄解頓釋之輩”二句十字,亦後人妄增,黃本已删去。 優柔:與上句“從容”意近,謂舒緩不迫。適會:適機應會,與《徵聖》“變通適會”、《章句》“隨變適會”用意相同。
銷鑠:鎔化。此處指消耗。精膽:謂精、膽二氣。古人以爲剛強之氣出自膽。 蹙(cù)迫:逼迫。蹙,緊縮。 秉:持。牘:木簡,指紙。秉牘即言寫作。驅:趕走。 灑翰:揮筆。伐性:戕伐性命,與“驅齡”同義。 素心:本心。 直理:正當之理,即言正途。
意得:指思緒順暢。 理伏:正與“意得”反義。卷懷:《論語·衛靈公》:“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本指藏於懷中,這裏借指藏筆。 以:“意得”句、“理伏”句中二“以”字,均任連詞,相當於“而”。“逍遙”二句中的兩個“以”字則爲介詞,相當於“用”。針:治,以針石治病。針勞謂醫治勞累。 藥勌:勌即“倦”的異體字。藥勌與“針勞”意相仿。針、藥皆任動詞。
胎息:古代道家的一種修煉術。《抱朴子·内篇·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邁術:舊本多有作“萬術”者,楊校以爲“萬術”與下句“一方”對,當據改。後註譯本多從之。“萬術”謂萬全之術,可通,但並不爲勝。張立齋《文心雕龍考異》(臺灣版,以下簡稱《考異》)曰:“梅本‘萬’作‘邁’;凌本黃本並同。從‘邁’爲長。”邁術指超邁之術,狀“胎息”正恰。漢魏時偶句,似尚無詞性對應的嚴苛要求,故“邁術”與“一方”仍堪爲對。
總之,太紛繁了,天地間的萬類景象;够勞累了,作家們的千慮百想!人的精神宜於珍惜,要靠元氣支撐補養。水面靜止方可照物,火焰不搖更顯明朗。要使文思運作不受困擾,正該體蘊充沛神清氣爽。
【註釋】
鑒:映照,作動詞用。 朗:明亮。鑒和朗,於句中皆充任謂語部分。鬱:使茂盛。爽:清明、清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