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曹植写知音的句子

曹植写知音的句子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①!夫古來知音,多賤同而思古,所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也②。至如君卿脣舌,而謬欲論文,乃稱史遷著書,諮東方朔,於是桓譚之徒,相顧嗤笑⑧。要當文學的知音實在太難太難啊!這裏借指文學鑒賞和批評。夫篇章雜沓,質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圓該。

要當文學的知音實在太難太難啊!“音”本身就難以相知,“知”其音者又難以相逢,逢上真正的文學知音,怕是千載難求一二的幸遇吧!自古以來的“知音”,大多輕賤同世而追慕古人,恰如《鬼谷子》所說“天天出現在面前而不知任用,遠遠地聞見聲響卻反而思念”的情況。早年韓非《儲說》篇剛剛問世,司馬相如《子虛賦》初初寫成,秦皇漢武都有恨不與作者同世的感慨;待知同時且能相處之際,則韓非遭囚相如被輕,豈非清楚看到同世相賤的弊病了嗎?至於說到班固和傅毅,文章其實在伯仲之間,然而班固卻譏笑傅毅說:“武仲的文章下筆便不能自休。”再如陳思王曹植評論才士,也刻意排斥貶低陳琳;丁廙曾請曹植潤改文章,他的說辭則被稱作“美談”;劉脩喜好詆毀別人創作,又被比作齊國的辯士田巴:曹植的偏見是夠明顯的了。所以,魏文帝曹丕說的“文人相輕”,實在不是無的放矢的議論。至於說到樓護,他祇能搖脣鼓舌,卻也妄圖評說文章高低,說甚麽司馬遷撰寫史著,曾向東方朔求教,於是桓譚等的一班學者,無不相與非議恥笑。樓護本就是低微淺薄之輩,輕率而言尚不免遭人譏諷嘲弄,何況已有名聲的文人學士,又怎可信口隨意地妄發議論呢?可見知音確難,有的明明鑒識明晰洞察透闢,可惜又有貴古賤今的弱點,秦皇漢武就是如此;有的自身才學厚實鴻大深美,然而卻有崇己抑人的毛病,班固曹植便是這樣;有的原本不學無術文墨未通,更兼染上信僞亂真的惡習,樓護即可爲證。劉歆關於佳作難免充當醬缸蓋的說法,想也不是多餘的感歎吧!

【註釋】

①知音:通曉音樂。這裏借指文學鑒賞和批評。其:任副詞,表估測。音:“音實難知”的“音”字代指作品。 知:“知實難逢”的“知”則謂知音者。

②賤同:輕賤同一時世的作家作品。 “日進前”二句:語出《鬼谷子·内楗》篇。日進前,謂每日出現在眼前。御,用。

③《儲說》:《韓非子》中有《内儲說》、《外儲說》等多篇。 《子虚》:指司馬相如的《子虚賦》。 恨不同時:秦王嬴政讀韓非之著後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漢武帝讀《子虚賦》後也說:“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見《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和《漢書·司馬相如傳》)秦皇漢武開初皆誤以爲韓非、相如與自己非同時代人。

④韓囚:韓非入秦後爲李斯誣害而囚禁,又逼其服毒自盡。馬輕:司馬相如並未爲漢武帝重用,視之若倡優類人物。 鑒:察看,察知。同時之賤:即言“賤同時”,謂貴古賤今。

⑤班固傅毅:二人爲大致同時的史學家、文學家。 伯仲:古代以伯、仲、叔、季排列兄弟間的順序,這裏指才份相若,難分優劣。 休:止,指不善剪裁,文章冗長。 此列各句語出《典論·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爲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⑥排:指排斥、貶抑。孔璋:陳琳字。曹植《與楊德祖書》云:“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爲狗也。” 敬禮:丁廙(yì)的字,漢末作家。 歎以爲美談:丁廙曾說“文之佳惡,吾自得之”,故請曹植潤改文章。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稱之爲“達言”,譽之爲“美談”。

⑦季緒:東漢末作家劉脩字,劉表之子。詆訶:誹謗。 方:比。田巴:戰國時齊國的善辯者,曾詆毁五帝、三王和五霸,後受魯仲連一番斥責而終身閉口。《與楊德祖書》將劉脩比作田巴。 意亦見矣:指曹植愛聽好話、討厭批評的態度甚爲明顯。見,同“現”,指顯著。 “故魏文稱”句:見《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⑧君卿:樓護字,見《論說》註。 史遷著書,諮東方朔:《史記·太史公自序》的《索隱》說:“桓譚云:‘遷所著書成,以示東方朔,朔皆署曰太史公。’”樓護語則無考。有註家以爲《索隱》誤記,將樓護之說錯接爲桓譚之語,恐非是。司馬貞《索隱》甄選史料極爲嚴謹,曾兩次提到司馬遷以書示東方朔。關鍵或在“示”、“諮”二字的區別上。桓譚稱“示”,指給東方朔看一看;樓護曰“諮”,似謂司馬遷還得就東方朔謀酌討教,於是桓譚等學者“相顧嗤笑”。

⑨博徒:賭徒,此處指淺薄之輩。 輕:指輕率,不慎重。誚:譏嘲。 妄談:與上“輕言”意同。此謂負有聲名的文人更不可妄發議論。

⑩鑒照洞明:鑒、洞皆任動詞,指鑒察、洞悉;照、明同義。 二主:指上述的秦皇、漢武。 鴻懿:大而美。 班曹:即上述的班固、曹植。

逮:及。 信僞迷真:相信訛傳,迷亂真相。 醬瓿(bù):醬缸。瓿,小瓮。揚雄以《太玄》、《法言》授人,劉歆曾對他說:“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見《漢書·揚雄傳贊》)此言品評作品又還會受貴古賤今、崇己抑人、信僞迷真等弊端的影響,知音於是更爲難得,好作品或也會遇上當醬缸蓋的命運。 多:指多餘的、不必要的。

麒麟鳳凰與麏鹿野雉有著天懸之別,珍珠美玉和碎石沙礫又有絕然的差異;白日垂照可以照亮其物,眼目觀察能夠察知其形。然而魯國的臣子將麒麟認作麏鹿,楚國的路人錯把山雞當成鳳凰,魏國某農夫將夜光的美玉疑爲怪石,宋國又有人把燕地的石丸視作珍寶。有形之器原該易於鑒察,識別辨認尚且謬如此;文章情狀本就難以鑒評,誰又敢說容易分析判斷了呢?文學篇章歷來顯得紛紜繁複,質樸的、文華的交互錯雜千姿百態,加以認知品評多各有偏好,很少能有周全完備的見識。比如性情慷慨的遇見昂揚的聲辭便擊節讚歎,醞藉內向的讀到綿密幽深之作會手舞足蹈,巧慧淺露者見著綺麗的文采就怦然動心,愛好新奇者聽到詭異的言辭又驚然振奮。符合自己口味的文章便感歎諷誦,不合個人喜好的作品則頹喪摒棄,各人都以自己片面的認識,意欲衡斷千變萬化的作品,這正與所謂面東而望,不見西牆的道理是一樣的了。

【註釋】

麏:見《議對》註。雉:野雞。懸絕:絕然相隔,謂相差極遠。 礫石:碎石子。超殊:與“懸絕”意近同。超,遠。 垂:掛。此處即言垂照。照:指照亮、照見。 青眸:黑眼珠,即指眼睛。青眸又可解作“青眼”,謂重視,但用於此處則不洽。寫:摹畫,引申指察知、見出。形:形貌。

魯臣以麟爲麏:《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載,魯人西狩獲麟,以爲是長有角的麏鹿。 以雉爲鳳:《尹文子·大道上》載,有楚人擔山雞出售,謊稱說是鳳凰,路人不識,以重金購之。 魏氏:凌本、梅六次本等改爲“魏民”,是。以前後“魯臣”、“楚人”、“宋客”的稱呼衡之,正當校作“民”。以夜光爲怪石:《大道上》又云,魏一農民得夜光寶石,鄰人騙他說是怪石,因而丢棄於遠野。 以燕礫爲寶珠:《藝文類聚》卷六錄《闞(kàn)子》載,宋國某愚人得燕地的石子以爲寶,歸而珍藏。

形器:指有形的具體器物。徵:驗證。 分:分辨,辨識。上述所舉四例證有形之器尚且不免弄錯,這裏遞進一層,謂文情繁複更難以辨明。

雜沓:紛亂繁雜貌。 質文交加:註家有的解爲内容形式交雜而多樣,有的解作質樸的、文華的交相紛呈。兩解並可通。此句緊承“篇章雜沓”而言,似更宜從格調的、品類的、色彩韻味的角度予以把握,也即取後解應顯勝。 知:認知,品評。這裏實指品評者的意趣口味。 圓該:即言周備。該,完備。

會己:符合本人興趣意味者。會,合。嗟諷:嗟歎諷誦。 異我:與“會己”意相反。沮(jǔ):喪氣。 一隅:偏執於一端。隅,角落。 擬:度量、衡斷。“東向”二句:《淮南子·氾論訓》:“故東面而望,不見西牆;南面而視,不覩北方。”此喻片面的認知會導致評論的失確。

大凡操奏千曲之後便可稱得通曉音律,觀賞千劍以後則又算能識別兵器;要有全面透徹的鑒評能力,首先務須做到廣見博識。看見過高山不難覺出土丘的低矮,經受過海濤自然明瞭溝渠的細小。不憑個人看輕看重的私見,不限一己或愛或憎的偏心,評說文理自能像衡秤一樣公平,剖析辭采又可如鏡子一般清晰了。所以若要審閱文情,先應確立考察的“六觀”:一看內容安排的體式,二看文字辭采的運用,三看繼承革新的狀況,四看新奇雅正的區別,五看事類援引的擇取,六看宮商音律的協調。這些方法兼施並用,文章的長短優劣自然也就顯現了。

【註釋】

操:奏。曉:知曉,通曉。 器:指兵器。劉勰語本桓譚《新論》。《琴道》篇云:“成少伯工吹竽,見安昌侯張子夏鼓瑟,謂曰:‘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爲知音。’”又《道賦》篇:“揚子雲工於賦,王君大習兵器,予欲從二子學。子雲曰:‘能讀千賦則善賦。’君大曰:‘能觀千劍則曉劍。’”(均見《全後漢文》卷十五)圓照:全面地鑒察。象:法。 博觀:即言博見。《奏啓》“博見足以窮理”,《事類》“將贍才力,務在博見”,意皆同一。

喬岳:高山。形:任動詞,這裏指感覺到、顯現出。培塿(pǒu lǒu):小土山。 酌:度量,引申指考驗過、經歷過。滄波:滄海的波濤。喻:明白。此處爲對照察知意。畎澮(quǎn kuài):田間水溝。兩句承上“博觀”而言。 無私、不偏:皆指讀者評者而言,謂無私心,無偏見。 輕重、憎愛:指因私因偏而帶來的品評不公的個人感情色彩。 平:《玉篇》:“平,均也,齊等也。”平理,猶言客觀地評說文理。衡:秤。 照:照射。照辭也即觀照剖析文辭意。

奇正:或奇或正的表達方式。 事義:舉事引類等内容的安排表述,即《事類》所說的“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宫商:指音律的配置。 形:現,表露,引申指取用。

文章的作者是由於情感的湧動而訴諸於文辭的,閱讀評論者則又是通過辭章進入其感情境界的,祇要沿波而上追溯其源,即使意蘊隱微也還是可以顯露的。遠世的作者自然難見其面,透過文章又往往窺見其心,哪能說古來篇章過於艱深?怕祇怕自己的識見眼光太以淺薄罷了!比如說情志寄寓於山水,琴弦即可表述情懷,何況形諸筆端的文學描敍,意思又怎會隱遁藏匿呢?所以,有心去探測作品的情理,好比用眼睛觀察物象一樣,眼目明亮便沒有甚麽形狀不能分辨,心靈睿敏則沒有何種事理不可通達。然而世俗那些迷糊淺薄的鑒賞者,廢棄深湛兜售淺陋,這就是莊周譏笑《折楊》等俗曲廣爲傳布,宋玉感傷《白雪》等雅樂曲高和寡的原因之所在了。早先屈原曾經說過:“外無修飾內在質樸,衆人便無法知曉我的特異才華。”能夠發現作品的獨特之處,想祇有知音纔能做到的了。揚雄亦曾宣稱:“內心喜好深沉豐厚且又華麗絕頂的文章。”他對浮淺之作的態度,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了。一旦深入分析並鑒知精奧,必將帶來內心的歡欣愉悅,有如衆人春登樓臺而心神怡暢,音樂美食使過客流連忘返一樣。聽說蘭花係國香之花,佩戴她寶愛她纔能更加覺得芬芳;文章書册又稱國之精華,鑒賞它硏討它方能真正顯現美質。鑒評文學的知音君子,敬請留意這一點吧!

【註釋】

覘:窺視。此處覘文即言閲讀文章,與上言“觀文”同義。 成篇:已成之篇章,指古人之作。足:多。足深謂多顯艱深。 患:憂慮,此處猶今言“怕的是”。識照:指識辨、鑒照能力。

“志在山水”二句:取春秋楚人伯牙、鍾子期的故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說“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再奏意在流水,鍾子期又說“湯湯乎若流水”。後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見《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湯問》所載略同)。本篇題名即據此典。 “況形之筆端”二句:意有推進,謂文學描摹比音樂表述更爲具體,故云。匿,藏。

心之照理:指讀者認知鑒照作品情理。 目之照形:謂眼目見到形態物貌。 瞭:眼明。

俗監:世俗的鑒評者。監,通“鑒”。 深廢淺售:即言深邃處避而不談,淺陋處則大肆兜售,指淺薄的評論者無精到之見。 《折楊》:古俗曲名。《莊子·天地》:“大聲不入於里耳,《折楊》、《皇荂(huā,亦作‘華’)》則嗑然而笑。”大聲,指《咸池》、《五英》等古樂。嗑(xiá),笑聲。 《白雪》:古高雅樂曲名。《文選》卷四十五宋玉《對楚王問》中說,郢中歌《下里巴人》,“屬而和者數千人”;歌《陽春》、《白雪》,“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按,《陽春》、《白雪》,本爲二曲。

鑒奧:能鑒察探知作品的精奧。 懌(yì):喜悦。 春臺之熙衆人:語本《老子》二十章:“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此據河上公本;王弼本、馬王堆本作“春登臺”)熙,即言熙熙,和樂貌。 樂:音樂。餌:食物。止:阻止,此處爲吸引意。《老子》三十五章:“樂與餌,過客止。”

“蘭爲國香”二句:《左傳·宣公三年》:“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國香,香甲於一國。 服,佩帶。媚,喜愛。彌,更加。 華:指精華。 翫澤:應校作“翫繹”,指品味、鑒辨。繹,尋繹,理出頭緒而予探究。 其:任副詞,表祈請意。垂:對他人的敬詞。垂意,即言敬請下顧留意。焉:於此。

總之,洪鐘巨大其重萬鈞,係由夔和師曠調定音準。優秀書册滿筐滿箱,需請高明之士鑒識評定。鄭聲流蕩往往浸淫惑人,切勿受其影響失卻視聽。惟有把握住這條規律,文學知音纔不致走錯門徑。

【註釋】

洪:大。鍾:同“鐘”。鈞:三十斤爲一鈞。 虁:舜時樂官。曠:師曠,春秋晉國樂師。 篋:箱。 妙鑒:指高明的鑒識者評論者。訂:評議,評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