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化——战神
历史事实大部分包藏在神秘之中,或许永远如此,而历史事实的蛛丝马迹,则经常显露出来,提醒人们记起那些印地安村落、远古时代祖先的容颜和岩洞中生命的灰烬。然而,越来越精密的考古办法、科技上的恢宏发明和种种锲而不舍的研究,连同高度的工业文明和技术革命,仿佛并未能使今天的人类实现其最初原始的伟大理想,人们发现曾经困扰原始人类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以新的更复杂的方式困扰着我们和我们生活的世界。尽管许多研究者已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剖析,力图揭示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并预测这种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但这些对人的主体性的研究却更多地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只是一种自然选择的产物,其中无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先天的潜意识和动机。人类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即我们一方面是被遗传规律所决定和选择的,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想选择和决定自己——这就成为人类精神奋斗的核心,人类永恒的处境,也成为人类的“宿命”。
于是我们发现,若干世纪以来,人类所度过的一种由宗教和鬼神崇拜所假定的生活,一些十分怪异落后的风俗,不仅可以理解,而且还包含着原始人的健康理智,以及他们征服自然、选择自我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恰如恩格斯所说,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本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尽管反映得不完备,有些歪曲。
被侍从抬着的权贵
雍和宫的善男信女们
这样,我们终于可以坦然地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了,即生活在科学理性氛围中的现代人,对世界其实也是有各种非理性化的思维、解释和行为方式的,只是过去我们从不把这些认为是建立在傩文化根底之上的罢了。现代生活充斥着无数难以预料和难以对付的事故,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地震、海啸、火山、飓风,还有工业污染、生态失衡、冰山融化、核战争威胁……现代人无法完全避开灾祸,因而也无法完全摆脱惊悸、恐惧、躁动、不安和痛苦,他们需要宣泄内心的抑郁和不安,需要平复失调的心理,需要无拘地表达内心的苦乐。这样,傩文化最初最基本的远景,在现代社会找到了它合适的土壤,它于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名山寺院修葺一新,香火旺盛;身着西装、皮鞋,袒胸露臂的“善男信女”们拜倒在菩萨佛神脚前,合掌祈祷;大把的硬币、大张的钞票,几乎要淹没佛座,这些“信徒”们并不念经吃素,却要到香烟弥漫中来查询自己的命运、祈求平安。甚至连那些挥金如土的生意老板们,平日可以猜拳行令、欺世盗名,并不顾及什么因果报应,这种时候也要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地来到佛像前表达心迹,祈祷神灵保佑财运亨通。
民间节日受到空前的重视和从未有过的热闹,鞭炮震天响,春联红一片,年画灯会越来越兴旺。清明扫墓、五月端阳、七月祭祖、八月中秋、九九重阳……许多年来已经退隐甚至消失的习俗,如今如火如荼,席卷城乡,而且大有在年轻人中较之在老一辈里更风行的趋势。只要看今日的青年为婚事占卜算卦、挑选吉日、婚仪程序繁冗,互赠礼品昂贵,结一次婚,生一个孩子,真有倾家荡产之势。
长期以来几乎销声匿迹的宗教重新复活了,作礼拜的人流,教堂朗朗的赞美诗和小伙子们胸前的十字架,提醒人们天主的存在。
书摊上满是《超凡世界》、《周易与预测学》、《大气功师出山》、《姓名学》一类的书,销路之畅令人震惊。从来没有想到神鬼在中国现代书籍中会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崇拜体系”。不少书中大谈人类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本能愿望,认为神鬼观念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风俗人情、节日禁忌、日常生活,疾呼只有深刻理解鬼神观念才能取得更高层次的收获。至于介绍《周易》一类的书更成时尚,不少知识分子,包括生活在科学最发达的美国的一些上层人士,都在研究占星术一类的东西,相信阴阳八卦是极富科学性的,断言它的预测功能世界罕见。
《周易说略》
气功、中医、特异功能在世界上越来越理论化、系统化,不少人痴迷得几近走火入魔,中国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先生称“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气功真是个无价之宝”,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甚至十分肯定地断言:“气功、中医、特异功能的相结合和使之理论化、科学化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爆发一场新的科学革命。”更有甚者,美国学者麦克特嘉博士作了一个关于灵魂的实验,后来心灵研究专家卡林博士也作了有关灵魂的实验,他们声称实验已证明灵魂不仅存在,还可以看见,是如雾般发光的东西,而且重7.1克。这个结论真是精确得使人目瞪口呆。
雅典奥运会圣火点燃仪式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源头上,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即人类的所有文化,几乎都从仪式发展而来。仪式对人类生活构成的巨大意义,使它从远古直到现代都对人起着整合和象征的作用。即使在人以外的动物那里,我们也可以发现某些动作形式和行为模式,已逐渐具有仪式化的象征意义,提供出极其丰富的物种生命现象。这样的例子在奥地利动物学家康罗·洛伦兹的著作《攻击与人性》中有详尽的、令人信服的例证,比如雄性舞蝇在交配前,对雌性舞蝇的功利行为,渐渐演变为献一只内无食物的纱球的象征仪式。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看来仪式行为已成为地球生命的共有现象得到所有生命的认同了。傩文化作为一种生命文化,仪式活动是它的基础和标志。总之,生命在哪里感到压力或压抑,它就会以一种内在本能去追求释放或转移,相信种种程式化的行为操作,可以使心灵得到满足。
这种古代仪式的遗风在现代社会大量存在。除了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保留较为完整外,在现代都市文化中,甚至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里也无处不充满了仪式化行为。古代丧葬仪式,则几乎完全移位在当代的各种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中。节日盛典,在今天反映为种种宴会、酒会、联欢会、团拜的举行。会议有会议的程序,有特指的“司仪”。外交活动有固定规格的外交仪式,不得有丝毫疏忽。建国有开国大典,兵败有投降仪式。就连奥运盛会这样的跨国体育活动,也竟然安排“点燃圣火”、“传递圣火”,由优秀运动员护送圣火等等完全仪式化的象征活动。这正是当代社会充溢着的仪式化精神,这就是现代傩文化。当我们发现了这一点并认识了这一点时,不禁引发出对人类文化、原始感性文化的深刻反思,也使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未来或许还会按照生命群体的仪式化本性出选择和安排。恰如张玉龙在《生命、仪式、文化》一文中所说:“人类通过仪式活动创造象征(或神话)的能力和趋向,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既然人类创造仪式象征或神话的能力没有消失,那么,伴随着这种能力的神话也决不会消失。今天,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活动中,我们同样发现了与千万年前相同的仪式创造,当探索者号宇宙飞船,载着被刻在铜盘上的裸人与地球上的各种事物,在数百万人的注目和崇拜中冉冉升空之时,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宇宙崇拜仪式,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是神话式的,浸润着某种宗教式的祈诚情感和创造精神。”这的确是一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傩仪,人类是在用一种激动自己的行为模式,求取希望得到的东西,这也可以说是现代的“还愿”,它源自个体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它力图越过时空并征服那个冥冥中操纵生命存在的神秘力量,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的不灭追求。
宇宙飞船升空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这种普遍傩化色彩,现代人的审美趣味、道德观念、人生态度都随之而不断转向,仿古和拟古倾向越发突出,不仅傩面具成为被不断仿制的现代工艺品,吸引了众多的国外游客,而且傩坛也移进都市,和傩仪一起在现代博物馆中作现场展览,傩舞亦被搬上舞台,傩戏吸引了众多的戏剧家和文化人类学者,绘画中、雕塑上、蜡染里,种种工艺品上都出现了傩的影子、傩的变形,仿佛狰狞、威慑的傩原型,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震撼心灵。傩艺术的质朴、粗犷和强烈野性,是导致现代文明心灵狂喜、崇拜的原因,而现代人的这种崇尚心理又更加增添了傩艺术的现代价值和魅力。
巫傩戏
傩文化作为对生存危机与焦虑的解脱,模糊了现代社会思维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区分。比如西方人莫名地忌讳“13”,中国人狂热地喜欢“10”,甚至“1”、“3”、“7”、“9”一类数字都带上神秘的色彩成为一种人生方式的预测和解释。还比如人们最热心的是“圆梦”的虔诚,梦永远成为现实生活的一种指示剂而不会受到忽略,它甚至被当成人世与鬼神世界的中介,暗示着生死、祸福、凶吉,成为重要的心理补偿。
傩这种普遍而深刻的存在,成为当代学术关注的一个热点。从傩戏的受到关注开始,戏剧家们已感到有必要探讨戏曲史上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中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观看傩戏后,说一句“戏剧史必须改写”。使人们对这种蜕变于宗教祭祀活动、融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于一体的“戏剧活化石”产生了浓烈和狂热的兴趣。几年之间,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戏剧学、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等都把它作为自己新的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学科分类,断言它属于边缘学科的范畴,是一种无系统知识。在此基础上,全国逐渐形成了一支研究傩戏的队伍,开始系统调查和分析傩戏的形成、流布和传播,预测它的走向,终于,建立科学的“傩戏学”被提到了日程上。1988年11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在贵阳正式成立,傩艺术的研究现在第一次有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建立科学的傩戏学迈出了自己坚实的一步。
傩戏和番记
1989年10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室编写的《傩、傩戏、傩文化》一书,这本书登载了一批中青年研究者新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使傩的研究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生了质的飞跃。他们不再仅仅将“傩”作为一个单纯的戏剧艺术形态,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事象来加以考虑了。他们在对各地傩戏的形成和流变、传播和发展,对傩戏丰富的表演形态和傩仪的程式,以及傩戏的音乐、舞蹈、面具等作了大量深入细致、艰苦努力的考察和研究之后,开始尝试超越傩戏本身而对傩进行一种更为宏观、更多方位的思考。他们认为傩作为一种文化本体,其历史积淀和地域辐射十分惊人,在全部文化系统中,它是一种容量极大的、粘连着宗教、民俗、艺术、民族、人类、语言、历史等学科的文化积层,它以其负载的种种密码和符号使傩文化成为一种极富价值和魅力的研究对象,傩依凭的并非政治结构、血缘结构、伦理结构等,而主要是一种人类生命的内驱力,贯注其中的是人们对生命存在、生活方式中一些疑惑现象的共通解释,是人对确立自身幸福的本能追求,体现的是先民作为人类存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因此,个人可以消失,傩作为文化却不会断裂。他们认为傩是一种由古而今的文化传统,傩的精神和痕迹深深地渗透在民间甚至上层中。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中新的“万寿无疆”,新的“一句顶一万句”等便可以被视为“语言图腾”,就连市面上武侠小说的流行、功夫电影的热闹、乡土艺术的倍受青睐都是一种傩意识的深刻表现。这批年轻人希望通过以平等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不屑一顾的带有傩色彩的神秘现象,从中或许可以看到民族历史的变迁,社会生活对文化现象的抉择力量,以及人类生命意识的运动过程。在对傩文化本体进行了各个方位考察的基础上,他们从一种“假说”的角度,提出了“永恒的傩文化”的命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