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稚子问汉儒所传授诸经,各名其家,而今或存或不存,请书其本末为《四笔》一则。乃为采摭《班史》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并它书,删取纲要,详载于此。
《周易》传自商瞿始,至汉初,田何以之颛门①。其后为施仇、孟喜、梁丘贺之学,又有京房、费直、高相三家。至后汉,高氏已微,晋永嘉之乱,梁丘之《易》亡。孟、京、费氏人无传者,唯郑康成、王弼所注行于世。江左中兴,欲置郑《易》博士,不果立,而弼犹为世所重。韩康伯等十人并注《系辞》,今唯韩传。
《尚书》自汉文帝时伏生得二十九篇,其后为大小夏侯之学。古文者,武帝时出于孔壁②,凡五十九篇,诏孔安国作传,遭巫蛊事,不获以闻,遂不列于学官,其本殆绝,是以马、郑、杜预之徒皆谓之《逸书》。王肃尝为注解,至晋元帝时,《孔传》始出,而亡《舜典》一篇,乃取肃所注《尧典》,分以续之,学徒遂盛。及唐以来,马、郑、王注遂废,今以孔氏为正云。
《诗》自子夏之后,至汉兴,分而为四,鲁申公曰《鲁诗》,齐辕固生曰《齐诗》,燕韩婴曰《韩诗》,皆列博士。《毛诗》者出于河间人大毛公,为之故训,以授小毛公,为献王博士,以不在汉朝,不列于学,郑众、贾逵、马融皆作《诗》注,及郑康成作笺,三家遂废。《齐诗》久亡,《鲁诗》不过江东,《韩诗》虽在,人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
汉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之《仪礼》也。《古礼经》五十六篇,后苍传十七篇,曰《后氏曲台记》,所余三十九篇名为《逸礼》。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又删为四十九篇,谓之《小戴礼》。马融、卢植考诸家异同,附戴圣篇章,去其烦重及所缺略而行于世,即今之《礼记》也。王莽时,刘歆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在《三礼》中最为晚出。
左氏为《春秋传》,又有公羊、榖梁、邹氏、夹氏。邹氏无师,夹氏无书。《公羊》兴于景帝时,《榖梁》盛于宣帝时,而《左氏》终西汉不显。迨章帝乃令贾逵作训诂③,自是《左氏》大兴,二传渐微矣。
《古文孝经》二十二章,世不复行,只用郑注十八章本。
《论语》三家:《鲁论语》者,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齐论语》者,齐人所传,凡二十二篇;《古论语》者,出自孔壁,凡二十一篇。各有章句。魏何晏集诸家之说为《集解》,今盛行于世。
【注释】
①颛(zhuān)门:独立门户,自成一家。②孔壁:孔子故宅的墙壁。③训诂:解释。
【译文】
我年幼的孩子问我,汉代儒家所传授的各类典籍,每家都有各自的称呼,而现在有些保存了下来,有些已经遗失了,请我写出他们的源流本末,做出《四笔》一则。于是,我收集了班固的《汉书》、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以及其他的一些史书,进行删取列出纲要,详细地记录在这里。
《周易》出自春秋时鲁国人商瞿之手。到了汉朝初年的时候,田何因为独自传授而自成一家。这之后,施仇、孟喜、梁丘贺都有学习,又有京房、费直、高相三家也进行了传承。到了东汉时期,高氏一家已经衰落,经过晋朝的永嘉之乱之后,梁丘所传承的《周易》已经遗失。孟、京、费氏这些家族也没有下传的人,只有郑康成、王弼所作的注释还流传于世。东晋中兴年间,想要设置郑玄注释的《周易》学博士,但是并没有实现,而王弼的注释在当时也被世人所重视。韩康伯等十个人曾经注释《系辞》,而到了现在只有韩康伯的版本依然流传于世。
《尚书》从汉文帝时的伏生那里所传授的二十九篇,经过发展成为了之后的“大夏侯学”和“小夏侯学”。《古文尚书》是在汉武帝时在孔子居住的宅院的墙壁上发现的,共有五十九篇。汉武帝下令命孔安国来做注释,后来孔安国因为遇到了“巫蛊之狱”这件事,导致做注释这件事就此搁置,而并没有被列为官学,他的注释版本也已经遗失了,因此马融、郑玄、杜预这些人都把这本书称为是《逸书》。王肃曾经为这本书做过注解,到了晋元帝的时候,《孔传》才开始出现,而已经遗失的《舜典》这一篇,是摘录自王肃所注《尧典》中的部分加以补录。这样传承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从唐朝以来,马融、郑玄、王肃所作的注释版本已经废弃不用,现在都将孔氏的版本作为正宗。
《诗经》从子夏之后,到汉朝建立,传习的人分为四家,鲁国申公传的称为《鲁诗》,齐国辕固生传的称为《齐诗》,燕国韩婴传的称为《韩诗》,这些人都被列为了博士官。《毛诗》源自河间人大毛公,他对其中的诗句做了注解,并将这个传授给了小毛公,小毛公曾经担任河间献王博士,因为时间并不是在汉朝,因此并没有被列为官学,郑众、贾逵、马融都曾为《诗经》做过注解,到了郑康成做过作笺之后,这三家的注解已经渐渐废弃不用。《齐诗》很早就遗失了,《鲁诗》并没有流传到江东地区,《韩诗》虽然还有保留,但是并没有人传习,只有《毛诗》郑康成做的笺注依然独自作为京师国学,到现在还在沿用。
汉朝高堂生传习下来的《士礼》共有十七篇,也就是现在的《仪礼》。《古礼经》有五十六篇,后苍传习下来的有十七篇,被称为是《后氏曲台记》,剩下的三十九篇被称为《逸礼》。戴德将《古礼》的二百零四篇删减为了八十五篇,称之为《大戴礼》,之后,戴圣又把这八十五篇删减为了四十九篇,称之为《小戴礼》。马融、卢植考证了各家的异同,加入到戴圣的篇章之后,删除那些繁琐、重复的部分并对缺少以及省略的部分进行了补充,流传在世上,也就是现在的《礼记》了。王莽时期,刘歆向朝廷建议设立《周官经》一学,作为《周礼》,这是《仪礼》、《礼记》、《周礼》这三礼中最晚出现的。
左丘明编写《春秋传》,又有公羊、榖梁、邹氏、夹氏这几家为之做传。邹氏的学说没有人传承,夹氏的学说没有书籍流传于世。《公羊传》在汉景帝的时候兴起,《榖梁传》在汉宣帝的时候盛行,而《左传》一直到西汉末年都没有在世上流传开来。到了东汉章帝的时候,才让贾逵为之做注解,这之后《左传》才开始流传开来,《公羊传》和《榖梁传》则慢慢衰微下来。
《古文孝经》共有二十二章,世上已经没有留存了,只有郑玄注释的十八章的版本还有保留。
《论语》共有三家在传习:《鲁论语》是鲁国人所传习,也就是现在所通用的版本;《齐论语》,是齐国人所传习,有二十二篇;《古论语》,源自孔子宅院的墙壁上的记载,共有二十一篇。以上三家的都有各自章句分析的解释。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整理集中了各家的说法编成了《集解》,现在依然在世上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