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灯谜诗》释

《灯谜诗》释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楼梦》五十回灯谜早在清代已有王希廉、周春等猜其谜底,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和梁归智先生在《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中也作了讲解。刘心武先生在其《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也提及,《红楼研究》高凤池先生的文章中再次提到。薛宝钗的灯谜谜底都认为是“松果”。我想曹雪芹创作的薛宝钗灯谜谜底应是它。在二十二回中,已有探春制过一个灯谜,谜底是风筝。

《红楼梦》五十回灯谜早在清代已有王希廉、周春等猜其谜底,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和梁归智先生在《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中也作了讲解。刘心武先生在其《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也提及,《红楼研究》(2011年第四期)高凤池先生的文章中再次提到。薛宝钗的灯谜谜底都认为是“松果”。贾宝玉的灯谜谜底,梁归智先生书中说护花主人王希廉猜的是“风筝”,而高凤池先生说王希廉猜的是“风筝琴”,而刘心武先生猜它是风筝线上下滑的能发声发光的哨子,名为“风筝点灯”,高凤池先生“同意‘风筝’的猜测”。林黛玉的灯谜谜底多数人认为是“走马灯”,高凤池先生猜为“纸马”。谜底虽有不同,实际上大同小异。虽然对第一个灯谜的谜底是松果没有人提出异议,但看来蔡义江先生和梁归智先生是有保留态度的,他们只是介绍前人的猜测,但不说自己的猜想,也不说前人的猜想对不对,他们认可不认可。经对四位先生的论述研究,我的感觉与蔡、梁二先生差不多,“应该说有点像”。但经仔细研究,反复思考,又觉得有点不像。刘心武先生尽管声称对“灯谜诗大揭秘”,可能对这三个灯谜的揭秘结果也信心不足,所以在写谜底后,写了如下一段话,“究竟这样理解对不对,愿意得到‘红谜’朋友们的指正”。现把我的看法写在下面,照搬刘先生的话,请批评指正。

薛宝钗灯谜诗

缕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王希廉先生、刘心武先生和高凤池先生都认为是松球,蔡义江先生和梁归智先生也没有提出异议,并且顺着谜底为松球的思路对谜面作了解释。正像梁先生说的,“松球外形层叠相错,用‘缕檀锲梓一层层’形容的确不错”,“松球天然长成,说‘岂系良工堆砌成?’也贴切通顺”,“应该说有点像”。但我仔细推敲一下后,觉得谜底是松球甚为不妥。首先,薛宝钗是富商大户豪门闺女,出手一直很大方,帮湘云搞一个螃蟹宴,资助的螃蟹价值“二十多两银子”,可供刘姥姥“过一年了”;与黛玉交朋友,帮黛玉调理身体,每天送黛玉一两燕窝,其他小的出手事例很多,不必一一列举。薛宝钗是个野心家,“钗在奁内待时飞”,“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心想当杨妃。她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让人去猜一个三分钱不值的松球的谜语?刘心武先生说,这个谜语是“宝钗自己‘装愚’‘守拙’性格的象征”。就算薛宝钗是‘装愚’‘守拙’,一反常态给出了这么一个小家子气的谜语,那大文豪曹雪芹又是怎么回事呢?如谜底是松果,怎么会在谜面上说“岂系良工堆砌成”,这么一个小东西,用“堆砌”两字合适吗?曹雪芹会如此用词不当吗?而谜底是松球,后两句谜语更不可思议,松果长在树上或落在地上,人在松林里走,或在家里摆弄几个松果,半天后吟出二句“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的诗句来,有诗意吗?纯粹是个呆子。所以,这个谜语的谜底不是松球这个小东西,既然用堆砌这个词,就应是个大家伙,这样也符合薛宝钗的身份,曹雪芹的手笔。世上有没有“缕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的大家伙?有。记得游桂林芦笛岩时,看到许多钟乳石立在洞底,也有一层层像堆砌的。在游黄山时,也看见过不少石柱,有名的“妙笔生花”就是一个大石柱,但不是一层层。在电视中看到介绍祖国河山风景的节目,看到有一层层的大石柱的风景。我想曹雪芹创作的薛宝钗灯谜谜底应是它。经查找,在《中国国家地理》一书中看到广东省北部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照片,一座座像人工堆砌的宝塔。广东雨水多,在这里玩上半天,雨过天晴,吟出“缕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的诗句来,多美呀!所以此诗谜底应是丹霞地貌的石柱、石塔,起个名为“丹霞石塔”吧。

贾宝玉灯谜诗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说此灯谜的谜底是风筝,我一点也想不通。在二十二回中,已有探春制过一个灯谜,谜底是风筝。我想大文豪曹雪芹怎么会在五十回中又制一个灯谜,其谜底又是风筝呢。一般地说,放风筝是闹着玩,是一件开心的事。探春制的风筝灯谜诗,因为要暗示探春将来远嫁难归,所以后两句写得比较低沉伤感。探春、宝钗、宝琴、宝玉、黛玉、李纨等在七十回中一起放风筝,虽然都是一群薄命女,但这次放风筝的全过程是愉快的。虽有探春的凤凰风筝受外来凤凰风筝侵犯的不愉快事发生,但最后被门板大的带响铃的大凤凰风筝制止了。就是说,有人同探春抢当王妃,被元春制止了。此次放风筝,收获巨大。探春的婚事有了着落,将来当定了王妃;黛玉放走了病根子,以后身体真的好了,明年三月垒成香巢。小时候放风筝,一个人放或几个小朋友一起放,都是很愉快的事。不管放得多高,从来不会有“天上人间两渺茫”的感觉,更没有“琅玕节过谨提防”什么事,放风筝要“谨提防”什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小时候放风筝,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要远离电灯杆线,因为那时上海电灯公司已把上海发电厂的电输送到我们浦东张江了。也应离房屋、大树远一些,风筝掉在房上挂在大树上也麻烦。到田里去放,当然不要踩坏麦苗了,免得给大人骂。风大时放,要用粗一些的线,以免断线。即使断了线,也有“放走了悔气”的口彩,再做一个就是了。所以放风筝没有什么需“谨提防”的,要注意的一些小事与“琅玕节”过不过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后二句谜面,“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与放风筝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二句诗的意思是要倾听注意天上来的信息,一接到鸾音鹤信,马上就作回应。上天是主动的,人是被动的,是等在那里,等鸾音鹤信,而上天什么时候会有这种信息来呢?是在“琅玕节过”后。而放风筝,时尚的是在清明节,但也有在秋收后的空地上放的,总之什么时候放风筝,与琅玕节无关。也没听说过放风筝是人与上天交谈什么。如果放风筝是人与上天交谈什么,则人是主动的,先发言后等上天的回音,与“好把唏嘘答上苍”这句诗中的“答”字对不上。琅玕节,顾名思义是与竹子有关的一个节日。西南少数民族有在两根竹杠上跳舞的,上海郊区有用一支竹杆边舞边唱的,叫“打莲花棒”的娱乐。会不会是这样的一个节日。也可能与竹子生长有关,过了这一节日后,不可再去挖筝了,让它好好地长成竹子。从谜面来看,应是有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是从天上到人间的,发生在琅玕节后,且会对人类有伤害,所以要谨提防,及时避让,并祷告上天不要殃及人们。显然不是指陨石,陨石从天上掉下来,什么时候掉下来,与琅玕节过不过没关系。也不是龙卷风和飓风,风是地上、海上生成,不是天上来的。看来只能是打雷了,特别是落地雷,会打坏房屋和打死人畜,所以要“谨提防”。小时候老人说,惊蛰后开始有打雷,而出现落地雷还要晚一些时候。这个琅玕节,可能已失传,也可能是曹雪芹杜撰的,应在春夏之间。落地雷,老人说是对坏人坏事的警告,告诉他赶紧缩手,不要再干坏事了。如打伤打死了人,说是对他的惩罚,说此人不是今世做过坏事,就是前世做过错事。所以村民在有凶雷出现后,要去烧烧香,表示悔改,请求上天原谅。也有请上天要明辨是非,不要伤及无辜的。这完全符合“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了。所以此灯谜谜底应是雷电。

林黛玉灯谜诗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