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祠堂建筑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祠堂建筑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我国现今,中原和江南汉族族群集聚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宗祠,千姿百态,反映出地域文化差异,生动地体现了历史上大规模移民族群所形成的新的民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演化的历程。历史上,由于疆域的变化、民族的纷争、战乱的逼迫、灾害的侵扰、朝代的变迁、权力的转移、宗族政策变化等原因,不仅汉族多次发生大规模的移民,少数民族也有过多次大规模移民。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祠堂建筑_中华名祠:先祖崇拜的文化解读(一部对已经和即将消逝的优美建筑吟唱凄美的挽歌,总结了经典宗祠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金色夕阳出版工程)

大规模移民是文化交流和异地传播的重要方式,移民的路线是一条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路线。

大规模移民是文化交流和异地传播的重要方式,移民的路线是一条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路线。葛剑雄、安介生等学者阐述了移民运动、移民群体及个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从周边民族内迁,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兴盛、地域文化的演进等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移民,也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就。[1]

我国现今,中原和江南汉族族群集聚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宗祠,千姿百态,反映出地域文化差异,生动地体现了历史上大规模移民族群所形成的新的民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演化的历程。

历史上,由于疆域的变化、民族的纷争、战乱的逼迫、灾害的侵扰、朝代的变迁、权力的转移、宗族政策变化等原因,不仅汉族多次发生大规模的移民,少数民族也有过多次大规模移民。秦、汉时代,开疆拓土,中原汉族大规模迁入新的郡县驻扎、屯垦、戍边、农耕,繁荣当地经济。从西晋开始,为了躲避战乱,汉族大姓开始大规模南迁;唐、宋、元、明、清各朝都发生过中原汉族大规模迁徙的历史事件。客家人先祖大规模迁徙,所到之处形成了特色突出的客家文化。移民族群集居的移民社区,开始也许只是文化孤岛,随着移民族群的发展壮大和社会影响的逐步扩大,后来成为当地主体族群,修建祖祠、祭拜先祖的民俗和礼仪自然也就传播开来。

马戎认为,各个族群都有自己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以及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英格尔认为族群力量的源泉:一是“原发基础的”凝聚因素,代表“纯粹的文化”,它使得族群作为具有共同祖先的“文化集合体”而凝聚起来,出于要求保存和发展自身文化传统的愿望,成为“文化抗争”的力量。二是“利益的”凝聚因素,代表“社会分层现象”,当一个族群在社会分层中整体处于劣势时,共同的社会地位与共同的利益追求也可以使他们凝聚起来,作为“政治抗争”或“经济抗争”的力量。而真正能够有效地影响族群凝聚力的个人,是族群的领袖人物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精英分子。[2]

揭开各种绚丽而复杂的仪式程序的包装,族群传统文化的“强化”现象可能存在着多种诱因,有时当地政府或社区为了开发旅游业,会鼓励“寻根”和复制族群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族群认同意识未必会得到真正增强和内在支撑。现代社会里一些规模浩大的人文始祖春秋大祭,可能并不在传统意义的祠堂里举行,祭拜的对象可能也不是血亲先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