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远渡荆门赋大鹏

远渡荆门赋大鹏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登览峨眉山赋诗,他早闻李白的大名。这次他知道李白要远游,便下峨眉山,给李白奏了一首《高山流水》的古曲,以表示送行。北宋的宫内当时收藏的李白字帖有《太华峰》《乘兴帖》《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及后来的《上阳台帖》共六幅。宋徽宗看了李白这六幅字画后说,李白“字画尤飘逸,乃知白不特以诗名也。”由于李白诗名太大,掩盖了他的书法名,所以后世只知李白诗名,不知他的书法名。

李白虽然自蜀入京求仕没有成功,但是这次却大开了他的眼界,激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因此,他已经不能安心地再蛰伏在故乡,要决心到外边闯荡世界。他父亲看到李白羽毛已经丰满,也愿意让他到社会上自找前程,于是尽家中所有薄产,资助李白远游。开元十二年秋天,24岁的李白与友人吴指南及书童丹砂,辞别父母亲和妹妹,仗剑远游。想不到这一去,成了他们的永别。

李白一行从青莲乡向西,乘船沿岷江南下,不久便到了嘉州乐山县江面上,这里是峨眉山通向成都府的要道,往来人多。李白早晨上岸在这里休息,遇见了一位名叫广浚的僧人,刚从峨眉山下来为他饯行。原来,峨眉山半山,有著名的万年寺,历史上叫普贤寺或白水寺,寺中供奉普贤菩萨。广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善于弹琴。寺中有“唐广浚和尚弹琴处”。李白登览峨眉山赋诗,他早闻李白的大名。这次他知道李白要远游,便下峨眉山,给李白奏了一首《高山流水》的古曲,以表示送行。僧人浚落珠一样的琴声使李白听得如闻万壑松风在响,陶醉在琴声中,不觉时间到了秋云暗淡的傍晚。他感激斯人的厚意,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诗相赠: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与僧人浚相见的地方,有一条平羌江从西边流来汇入岷江,别了友人后,李白就停泊在这条江上,当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晚上,天气分外清静。这时,李白在船上举头向西南望去,只见幽暗的峨眉山上,秋夜里斜挂着半圆的月亮。俯视江水中,又看到峨眉山月影倒在水中流动,景色特别迷人。由此他想到自己一别这里去三峡,家乡峨眉山月的美景再也看不到了,于是提笔写了一首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如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明朝人王士祯,又名王凤洲,是个诗词评论家。他评论此诗“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也,可见此老炉锤之妙。”不过,清溪不是一个地名,它是平羌江的妙称。故四句中只有四个地名,亦不失为佳作之名。“老炉锤”的意思是老到的炉火之锤,比喻李白写诗技巧,在青年时就成熟了。此诗的“半轮秋”三字用的很巧,将缺月不写成半圆而写成半个车轮形状,使月亮形象化,并与秋字结合一起,词简意深,富有艺术性。

李白乘舟顺江而下,经过渝州、忠州和万州就要入夔门到长江三峡。过了瞿塘峡将入巫山时,他被巫山上的朝云迷惑住了。加之历来有关三峡的神话传说比较多,所以他要在这里下船观看巫山朝云。战国时楚国的宋玉曾经写了《高唐赋》,把这里神话了一番,对后世影响很大。该赋说: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见巫山的高唐之上有云气,聚集在一块直向上升,又忽然间变化了。很短时间,千姿百态。于是楚王便问宋玉“这是啥气?”宋玉说:“这是朝云之气。过去先王曾游高唐,疲劳了白天睡觉。梦见一位神女说:‘妾是巫山的女人,是高唐的客人。闻君王游高唐,愿意在枕席间侍候你。’先王答应了。两人云雨过后,神女临去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上。早上为朝云,暮时是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先王早晨起来一看,的确是这样,故在这里立了朝云庙。”宋玉在赋中虚拟楚王与神女有枕席之欢,于是巫山阳台便成了男女幽会和山情水态的名胜地方,有关此方面的词语多如牛毛,如阳台云雨、朝云暮雨、巫山云、阳台云等,对此李白十分熟悉。所以到这里他一定要上山游览阳台,这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后。阳台在巫山县西北50步远的地方,南枕大江,高120丈。他详细地环视了一周,写了一首缅怀神女和楚王幽会的《古风其五十八》诗:

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没[1],樵牧徒悲哀。

注:[1]竟:终于。

李白虽然对巫山的神话认为是荒唐不可信,但是对巫山的奇特景观很欣赏,高兴之间就挥笔在石间潇洒地写了《上阳台》字帖:

山高水长,物像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字帖中的“十八日”为农历八月十八日,因为他分别峨眉山月时,已是“半轮秋”季节,江中行了十多日才到巫山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幅25字的《上阳台》字帖,是现今李白书法中仅存的珍品,目前海内有两幅善本:一本藏在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馆;一本藏在安徽合肥青莲书画院李成蹊先生家中。所谓善本,指精心绘制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善本保存过程比较复杂坎坷,也为国内外书法家所争摹。据中共中央国工委《紫光阁》杂志社赵天琪先生考证:此帖纵长28.5厘米,横长38.1厘米。共有五个纵行,前三行是正文,后二行是落笔。上面收藏人的印鉴共53枚。最早是北宋的宋徽宗赵佶(jí),他的皇帝当得太差劲,但是对书画的鉴赏和收藏却是宋朝第一流的。《上阳台帖》收进宋朝宫里时,在卷首的前菱隔水纸上,他用瘦金体小楷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让人赏心悦目。后来的元、明朝代一些有名的书法家经常与《上阳台帖》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到清朝乾隆年间由宫内收藏,乾隆过目后留鉴:“古稀天子”。清朝将灭亡,皇帝和大臣盗卖宫内国宝,《上阳台帖》流失民间,曾经为一姓郭的爱好者收藏。后来收藏家张伯驹为了收藏《上阳台帖》等国宝,倾家荡产和举债寻找名人文物,终于如愿以偿。他还收藏其他的陆机、杜牧、黄山谷、范仲淹等名家的书画。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全部文物交给了国家,其中将《上阳台帖》呈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看后,存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馆。所以现在的人才能看到千年前的李白雄笔。

合肥市青莲书画院李成蹊先生收藏的善本也很辛苦。他在北大读书时,因观博物馆此帖,甚为感动。后来在收集李白字迹时欲再观此帖未能如愿。为此他便走访蜀中一位高人,知道民间还有一幅《上阳台帖》善本。为了寻找李白书法真迹,他跑了全国的许多书法店,终于在西安大雁塔找到了这一幅善本,完成了他编辑《李白墨迹选》的夙愿。李成蹊先生的《上阳台帖》善本与故宫的相比较:李白的字体,宋徽宗题字、中间上方“古稀天子”印鉴等都相同,只是收藏人的印鉴只有28枚,比故宫博物馆善本少了25枚,说明故宫善本收藏辗转的人多。

唐朝诗人不仅善作诗,亦善书法,李白书法和当时的草书大圣张旭相类似。北宋的宫内当时收藏的李白字帖有《太华峰》《乘兴帖》《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及后来的《上阳台帖》共六幅。宋徽宗看了李白这六幅字画后说,李白“字画尤飘逸,乃知白不特以诗名也。”由于李白诗名太大,掩盖了他的书法名,所以后世只知李白诗名,不知他的书法名。

闲话休叙,言归正传。李白从巫山回到船上,他又要行驶在惊涛骇浪的巫峡和西陵峡中。这一带古属巴国,是长江最险要的地方,除了水流湍急,行船如箭飞一样快之外,这里水下暗礁很多,行船不小心,就会触暗礁船破人亡,是个事故多发区。当时江南和蜀中做生意的年轻人很多,他们春天出门,冬天回家,一年在江上水行几千里,大部分时间在外,因此家中的少妇殷切地怀念丈夫能平安的早归。李白行进在巴国的急流中,看到江上这些生意人,就用《巴女词》写下了当时的感受。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时归?

此诗四句20字,既有风波之危苦,也有秀闺的柔情,言尽意无穷。

再说李白从峨眉山下出发到出三峡,在船上涉两千里水路,基本上在高山峻岭中,天空是狭窄的,日月星辰一现即逝,左看是山,右看是岭,心情沉郁。但是当出了三峡到楚国西塞的荆门时,群山被慢慢地抛向身后,眼前豁然开阔,此时诗人处在一望无际的云梦七泽的水国之中,与蜀中和三峡景象截然不同,不觉心旷神逸,写出了壮丽的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1],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1]天镜:很大的镜子,比喻湖泊。天:含有大的意思。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人们历来称赞它是太白的壮语。后来杜甫过此地,在《旅夜书怀》名诗中,亦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句,亦被人们称赞为壮语。前人好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胡元瑞认为杜甫此两句骨力过太白。丁龙友认为太白是昼景,是停舟暂观。杜甫是夜景,是停舟细观。其实,太白诗全篇气势雄壮,不独此两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亦视野阔大,景色壮丽。而杜甫八句只有这两句如此,其他六句气势沉郁。这是杜甫国破家亡后,老年到这里写的诗,心情比较沉重。故从全诗分析,老杜甫的雄壮气势不如少年李白。太白诗不仅有昼景,也有夜景,如“月下飞天镜”是也。他也不是停舟暂观,而是行舟壮观,如“山随平野尽”和“月下飞天镜。”都是行船中的动态景色。

李白到荆门,已到深秋时节,寒霜已降,秋风劲吹,大江两岸树叶已经凋落,诗人最终将到什么地方旅游?他在这里专门写了一首有名的脍炙人口的《秋下荆门》七绝诗表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1]

此行不为鲈鱼脍[2],自爱名山入剡中[3]

注:[1]布帆无恙:《晋书》:殷仲堪将布帆借给顾恺之,行到破冢地方遭到大风,船被破坏。顾恺之回信写道:“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恙:担忧。[2]鲈鱼脍:典出张翰故事:秋天到了,在晋朝洛阳做官的张翰想到家乡吴国鲈鱼脍很香,说:“人生贵在适志,怎能从数千里做官以要名爵。”遂命驾回到故乡。命驾:乘马车,乘马。[3]剡(shàn)中:浙江嵊(shèng)县,今日新昌县。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

出了荆门,他们便到了商船云集的江陵郡府。这里是荆襄一带的重镇,三教九流的人往来很多。一天李白在街上行走,突然与一位童颜鹤发的长者相遇。只见长者将年轻的李白打量一番,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一听大喜,但不知长者是谁?经人指点,原来他是道教最高首领,道教的真人。古时将道教修行到家的男人称真人,女的称元君。这真人双姓双名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县人,自号白云子,初隐于越州的天台山,自幼好学,不愿意当官吏,所以一生为道士,后来成为道教的传人。据载,琅琊人王远知入茅山事陶弘景,传其道法,贞观九年卒,活了126岁,尊为升元先生,他传位于潘师正。潘师正赵州赞皇县人,得王远知的道门秘诀及符录。唐高宗临莅洛阳他被召见,永淳元年卒,活了98岁。高宗追思不已,赐体元先生。司马承祯事潘师正,得其符录和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潘师正特别赏识他的才能。司马承祯在武则天和中宗朝多次诏征,他都没有赴朝廷。睿宗向来崇拜道教,给他加了尊号,他才赴朝廷。在朝中没有停多久,苦辞硬要归山,睿宗只得赠给宝琴和花帔送他归隐。花帔是一种披在肩上的花巾。他开元中期隐于王屋山,不久去世,享年89岁。临终有双鹤绕坛,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他的面容颜色如活人一样。唐玄宗深叹奇异,赠银青光禄大夫,号贞一先生。24岁的李白与他在江陵相见时,他已是80余岁的老道人了。

两人相处多日后,李白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呈给真人,作为相见的礼物。赋中比喻自己是大鹏,比喻司马承祯是世间珍奇的稀有鸟。真人凤目端详他的赋文后赞叹不已,很快这个赋便传遍海内。

《大鹏遇希有鸟赋》,李白后来在天宝元年又修改,成为表现他精神世界的重要著作。李白一生始终以大鹏自许,赋诗中经常用大鹏自喻,逝世时又以大鹏折翅赋诗。那大鹏倒底是什么鸟?原来它是被李白理想神化了的苍鹰。李白将庄子的大鹏理论以及前朝的有关赋文,引伸发挥,最后修成了著名的《大鹏赋》。现全文介绍: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1]。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之《大鹏赞》,鄙心陋之[2]。遂更记忆[3],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4]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5],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志怪于齐谐[6]。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7],脱鳍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8],晞扶桑之朝暾[9]。燀赫乎宇宙[10],凭陵乎昆仑[11]。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注:[1]希有鸟:《神异经》:昆仑山上有大鸟,名希有鸟,它张左翼可以覆盖东王公,张右翼可以覆盖西王母,背上小处没有毛,有一万九千里,西王母每年登上它的背去会东王公。自广:自我安慰。[2]鄙心陋之:心中鄙视阮公写得简陋。[3]记忆:回忆。[4]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希望可示给子弟读一下就行了。[5]南华句:唐朝天宝元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史记》:春秋时,庄子在山东曹州冤句县北17里的漆园为吏,他的著作有10万余言。发天机:探索天地的玄理。[6]齐谐:他是专门写志怪一类文章的人名。[7]质凝胚浑:胚胎未凝固,成为混合的流体时。浑同混。[8]渤澥:海边的湿地等。[9]晞:晒。扶桑:据神话传说,东方有扶桑树,有万仞之高,太阳从汤谷出来,擦扶桑树而上升,照耀四方。朝暾:朝阳。[10]燀(chǎn)赫:声势很大。[11]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有万里之广,高11000千里,神物都出生在这里,圣人和仙人都聚集在这里。山中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水南流入中国。此山与上天对应,居中间,有80座城围绕。东南的中国只占其中一份。

尔乃蹶厚地[12],揭太清,亘层霄[13],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嶫泰山之崔嵬[14],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天矫[15],羾阊阖之峥嵘[16]簸鸿蒙[17],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彷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霓[18],目耀日月,连轩沓拖[19],挥霍翕忽[20]。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21],将穷南图[22]。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飚而长驱[23]。烛龙衔光以照物[24],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25]。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27]。任公见之而罢钓[28],有穷不敢以弯弧[29],莫不投竿失镞[30],仰之长吁。

注[12]蹶:踏。[13]亘:横贯。层霄:传说天有九层,故称层霄。[14]背嶫(yè):背曵。嶫宜是同音曵字。[15]汗漫:相传是九天上模糊混沌无形的物质。夭矫:飞行时的健美姿态。[16]羾(gòng):飞到。[17]鸿蒙:宇宙间的元气。[18]足萦:脚缠绕。[19]连轩:高飞。沓拖:连绵不断。[20]挥霍翕忽:行动轻捷快速。[21]邈:轻视。邈通藐。[22]将穷南图:将飞完南图国的地方。南图:古时南方的地方名。[23]奔飚:大风。[24]烛龙:《山海经》:西北海之外有个章尾山,是太阳照不到的寒冷地方。山上有神叫烛龙。人面蛇身红色,眼目直射。睁眼天就明,闭眼天就黑,它是光照九阴的神龙。[25]块视三山:看三山如土块。三山: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26]杯观五湖:观五湖如酒杯。[27]道俱:与仙人在一块。[28]任公:《庄子》:任公子用大钩巨绳为工具,用50头阄割去势的牛为饵,坐在会稽,投竿东海钓鱼。天天钓鱼,一年没有钓到鱼。后来鱼饵被大鱼吃掉,牵住钓竿和绳拖到海里,翻腾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如鬼神,煊赫千里。[29]有穷:《史记正义》:帝羿有穷氏不知其姓名,他为帝喾(kù)以前的射正,专掌射击。[30]投竿失镞:放下钓竿失去箭头。镞(zù):箭头。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31],上摩苍苍[32],下覆漫漫[33]。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34]。忽腾覆以回转[35],则霞廓而雾散。

喷气则六合生云,
洒毛则千里飞雪。
邈彼北荒,
将穷南图。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36],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37],入乎汪湟之池[38]。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39],岩峦纷披[40]。天吴为之怵栗[41],海若为之躨跜[42]。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注:[31]坱(yǎng)轧:弥漫。[32]上摩苍苍:上边可以摩苍苍的青天。[33]下覆漫漫:下边可以覆盖漫漫的大地。[34]若混茫之未判:好像宇宙混沌时没有分开。[35]腾覆:腾翻。[36]欻(chuā)翳景以横翥(zhù):忽然掩蔽光景以横飞。欻:忽然。翳:掩盖。翥(zhù注):上飞。[37]泱漭:远大之貌。[38]汪湟之池:深广低洼的水池。[39]渭:渭河,代指江河。[40]纷披:纷乱崩裂。[41]天吴:《山海经》:天吴是水伯,是朝阳谷之神。他是兽形,八头人面,八足八尾,都是青黄色的。[42]躨跜(kuíní):活动的样子,引申为奔走。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御服于灵仙[43],久驯扰于池隍[44]。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45]。天鸡惊晓于蟠桃[46],踆乌晣耀于太阳[47]。不旷荡而纵适[48],何拘挛而守常。未若此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49]。不矜大而暴猛[50],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51],饮元气以充肠。戏晹谷而徘徊[52],冯炎洲而抑扬[53]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于藩篱[54]

注:[43]既御服句:这些鸟类既臣服于灵仙。[44]久驯句:鸟类要长久的驯服在城池。《说文》:隍:城池。有水的曰池,无水的曰隍。[45]鶢鶋(yuánjū):《庄子》:海鸟鶢鶋停在鲁国东门上有三日,鲁侯迎接到庙堂以酒相敬。奏九韶的音乐,举猪羊为食,鸟眩昏而视忧悲,不敢吃一小块肉,饮一杯酒,三日而死。[46]天鸡报晓于蟠桃:《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叫桃都,枝叶有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树,天鸡则鸣,天下之鸡随之也鸣。[47]踆(qūn)乌:太阳中的三足乌。晣耀:光明。[48]不旷荡而纵适:以上这些鸟都不敢放荡而纵志。[49]无厥类乎比方:没有其类鸟可以与大鹏比较。[50]不矜(jīn)大而暴猛:不夸耀自己的高大和暴露勇猛。矜:夸耀。[51]参玄根以比寿:参与道的根基而争取长寿。[52]晹(yáng)谷:《隋书》:东曰晹谷,日之所出。西曰濛汜(sì),日之所入。[53]炎洲:《十洲记》:炎洲在南海中,地方2000里,去北岸9万里,中多仙家。[54]斥鷃:斥是尺的同音别字,鷃是鹌鹑,合在一起是不足一尺长的鹌鹑,代指燕雀之类。

告别司马真人,离开江陵,李白本来是“自爱名山入剡中”到江左去,但是,他改变了计划。

原来李白要去南方观看苍梧山。因为苍梧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地方,如虞舜和二妃死于苍梧山和潇湘;陶渊明的武陵桃花源在南边;有修蛇骨堆积的巴陵和洞庭湖等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李白首先到了巴陵,这地方本来是个极有观赏性的风景区,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湖中青秀的君山,使人望之心旷神逸。可是很久以来却没有大名气。只是到了唐朝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在这里当太守,曾与当地的才子在这里临湖登楼吟咏赋诗,一时传为佳话,巴陵洞庭湖才为天下人向往。李白到这里不久便认识了姓夏排行十二的一位友人,几个人同登岳阳楼,把酒歌舞,观浩瀚的洞庭湖。他头一次来这里登临岳阳楼,有何等的感受,请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

二禽已登于廖廓
尺燕空见于藩篱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1]。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2],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1]川回洞庭开:江河纡回使洞庭湖面开阔。川回:江水纡回。湘江、资水、沅水三水纡回入洞庭湖。开:开阔。[2]下榻:典故出自东汉乐安太守陈蕃,为高洁之士周璆(qiú)专门设的床,后世称之为下榻。云间,天上皆比喻楼高。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有登高望远,气宇宏大,万里尽收的感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能将美景与好心情自然结合在一块,构思奇巧。

李白看到洞庭湖秋天寥廓的景色,听到燕鸿哀声悲鸣,不觉泪下如雨。但是他想到自己功业未成,还得自己振作精神,斗志昂扬,为前程努力奋斗,故依汉诗原意写出了雄壮的《临江王节士歌》[1]诗: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奋,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注:[1]《临江王节士歌》:汉诗:“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叫不可裁,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白露湿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辣云端。”李白基本依汉诗意改写,但其报国思想强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白继续向南行,过长沙经零陵,行了千余里,到了湘江发源地的苍梧山。苍梧山就是九嶷山。李白是头一次到这遥远的荒野之地,登山远眺,望见江树空疏,寒流归海,秋云蔽天,万里萧条。又远离了京城和故乡,不免有些思乡之情和离世的情绪,遂作《悲清秋赋》:

登九嶷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1]。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2],不知去荆吴之几千。

于是西阳半规,映岛欲没[3],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4],思钓鳌于沧洲[5]。无修竿以长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些[6],吾将采药于蓬丘。

注:[1]三湘:湘潭、湘乡、湘源,泛指湖南省全境。[2]鸟道:含有直线距离的意思。[3]映岛欲没:光照岛屿欲掩没。[4]临穷溟以有羡:临穷发北海而羡慕钓鱼。穷溟:指庄子说的穷发之北的溟海。穷发之北:不生细草的寒极北方。发:细草。[5]思钓鳌(áo遨)于沧洲:想在海中沧洲边钓大龟。《列子》:龙伯国有大个子的人,举足不到几步,而到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出六个大龟。沧洲:海中的洲渚。鳌:巨龟。[6]托些:楚地的俗语,即寄托。

相传虞舜当年讨伐有苗部落,不幸死在苍梧山。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是虞舜的妃子,她们追赶虞舜到潇湘一带,没有追上就相互恸哭。泪下沾在竹子上,成了斑竹,后来也溺死在潇湘。李白到此地,联想到娥皇女英的传说,想到自己在长安求仕失意,现在来到这遥远的苍梧山,远离故国,心情彷惶,胸臆无处发作,遂作《远别离》乐府诗[1],借二妃痛哭舜帝于潇湘之事,述自己恋想明主的思想。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2],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3],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4]。雷凭凭兮欲吼怒[5],尧、舜当之亦禅禹[6]。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7],舜野死,九嶷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8]?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何时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9]

注[1]《远别离》:古时有江淹的《古别离》,梁简文帝的《生别离》,此首《远别离》是李白创立的新乐府诗,主要描写诗人到苍梧山的远别之苦。[2]英皇二女:《列女传》虞舜二妃是唐尧的两个女儿,长女娥皇为皇后,次女女英为妃。[3]海水两句:比喻二妃跟随虞舜到苍梧路远而江水深,经历极辛苦。海喻江河之大。[4]皇穹窃恐:惟恐苍天。皇穹:苍天。窃恐:唯恐,担心。[5]凭凭:似砰砰。[6]尧、舜当之亦禅禹:此句反用其事,即尧和舜即是不愿意让位,遇到苍梧山这险境也会被迫让位的。[7]或云尧幽囚:或者如六朝人所说的,尧帝被舜帝押为囚犯。《竹书》:舜把尧囚在平阳,取得帝位。清朝王琦按:这是六朝人虚构出来荒谬之说。[8]重瞳孤坟:虞舜是个双眼睛仁,故名重瞳。竟何是:竟在哪里?[9]竹上之泪:《述异记》:舜帝到南方巡视,葬在苍梧之野,二妃追赶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成为斑竹。

此诗的主题,明朝胡震亨《李诗通》注:“此篇借舜二妃追舜不及泪染湘竹之事,言远别离之苦,并借《竹书杂记》尧见逼舜禹,南巡野死之说点缀其间。以著人君失权之戒,使其辞闪幻可骗,增奇险之趣。盖体干于楚骚,而韵调于汉铙歌诸典,以成一家之语。”笔者需补充的一句话是:这是李白借此诗以言诗人远别明主之苦。

古贤范德机在《诗评》中论此诗:“《远别离》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义复屈折,行乎其间,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

李白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卢司户。此人在州中是管理户口的,属于七品下的官职。他与李白相识后,曾热情地招待着李白。不久,友人要去长安,李白作《赠卢司户》诗: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借问卢耽鹤[1],西飞几岁还。

注:[1]卢耽(dān)鹤:《南康记》:过去有个卢耽,在州中为治中的官,少年时有仙术,能在云中飞翔,每夕就凌空归家,到早晨则回州中。朝会之时,不列在队伍中,化为白鹤,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石掷它,得到一只鞋,卢耽受惊,变化后回到队列中,内外左右的人没有知道的。比喻卢司户如神仙。

这年冬天,李白一行停泊在苍梧山一带。第二年春天,他们从苍梧山返回长江,要经过山南道的朗州武陵县观看陶渊明的桃花源。武陵县在洞庭湖的西岸,这里有条从黔中道发源的沅江,从西南的诸山中弯曲的流过这里,后入了洞庭湖。他们漫游了桃花源后,又去附近的救苦寺、石岩寺等名刹,结识了武陵县府的杨都尉,随之写下了《石岩寺》《上杨都尉》《春游救苦寺》三首诗,可惜此三首诗遗失。当他们玩得十分开心时,不料,友人吴指南病倒在这里。李白立刻为他求医治病,希望他能早日康复上路,这样李白春天就滞留在沅江湘江一带。他看到沅、湘一带春色虽然美丽,但想到长病不起的吴指南,心中忧愁。又回想以后到越中听《采菱曲》,定能使人高兴,心中方有些安慰,遂作《春滞沅湘,有怀山中》诗: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1],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2],寸心于此足。

注:[1]《怀沙》客:指屈原。《史记》:屈原乃作《怀沙》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nì)罗江以死。[2]东山:指谢安所游的会稽东山。

转眼到了夏天,伙伴吴指南却因病重,医治无效而死在了这里。这怎么办呢?如将友人尸体运回蜀中安葬,几千里路是不可能的。他只好将友人权且埋在洞庭湖西畔。尽管是简单的埋葬,毕竟是千里相随故乡知己的遗体,也是不能随便的。他要用传统的方式安葬友人,于是李白将吴指南尸体灵柩设在野外,李白和书童丹砂身穿孝服跪在灵前恸哭不已,好像是死了自己兄长一样悲痛。吴指南几千里与自己朝夕相处,同舟共济,是自己的左右手,今日突然离去,以后的远游不知要增加多少艰难。想到这些,李白不怕天热气味难闻,伏在友人尸体上大哭不起,以至于眼睛哭出了血。过路的人见了,没有不伤心掩泪的。在他守灵的几天,不时的有很多野兽要叼尸体,他也毫不畏惧,坚守在灵前。最后虽是将友人暂且埋藏在洞庭湖畔,但他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经常梦见友人。挥泪之后,他将去游何处?欲知此事,请看下回解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